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2024-04-27福建省福州市秀山初级中学邱秀锦

中学政史地 2024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福建省福州市秀山初级中学 邱秀锦

新课改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牢记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探究,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在探究和分析中形成的,他们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也是在探究中逐步培养的。这样,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健全人格,形成责任意识,在亲历课堂探究中产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在分析中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思维运转起来,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的方式主动加工知识,进而形成深刻性认识。学生会围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在思维深度探究中强化认识。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国在民族关系方面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怎样的?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通过一系列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被启发,深入探究本质和规律,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把握要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智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思考,学生会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学生的主动思考会促进思维活跃,在主动加工中明确要点,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2.创设生活情境,身临其境。

有效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会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思考和分析,把握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故事情境。王某上了初中后就迷恋上了网络,经常在网吧玩各种游戏。时间长了,他就不再关心学习,甚至逃课上网,人也变得很暴躁,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这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例,会给学生一种真实感。结合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王某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了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王某上网成瘾的习惯?情境中,学生会自主思考网络的利与弊,探究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并思考如何控制上网时间,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思考和分析,会产生学习主动性,在分析中更好地认识网络,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信息时代下应该合理利用网络。

二、梳理知识清单,实现有效学习

1.梳理知识清单。

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通过积极加工的方式获得知识,理解规律。学生在分析中会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时,学生通过自主梳理会认识到本课的重点就是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梳理中会了解宪法的基本构成和内容,体会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任何人和一切组织活动都应该以宪法为根本准绳。这样,学生在主动分析中内化知识,成为课堂主人,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2.梳理重点清单。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面对零散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让学生在主动加工中内化知识。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梳理,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知识框架,通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方式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在主动加工中会了解基础性知识,明确关键词,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时,学生通过主动梳理重点知识清单,会认识到公民基本义务就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在“遵守宪法和法律”方面,主要表现为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社会公德等。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主要表现为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学生在主动梳理中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会建构出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在大脑中建构出知识框架,把握重点知识,实现课堂有效学习。学生主动梳理改变了消极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能建构知识模型,通过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方式建构知识网,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学生通过主动加工会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教学,营造教学氛围

1.借助网络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借助网络数据,会更精准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及时反馈的方式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准备好的试题,让学生在线选择答案。学生可以通过手中的遥控器,选择答案,并进行加工和数据处理。教师通过反馈就会了解学生对哪个知识点的理解还存在困惑或误区,就会围绕该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框“少年当自强”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单项选择题:

《礼记》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启示我们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要( )

①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

②以平等的态度交流与对话,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

③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④包容多样文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很多学生在选择时都选择了D项,他们认为所有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是“③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说法过于武断。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的欠缺和误解,进而针对性地指导和点拨,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正确认识,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小组合作互动,畅所欲言。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主动参与会思维活跃,通过自主加工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化认识。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会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观点,在互动中提出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无形中强化认识,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生命的独特性。学生通过沟通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并思考用怎样的方式实现生命价值。学生通过主动交流会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探究中强化认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不同维度深化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练,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掌握知识。通过探究和思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融入学习情境,主动梳理知识清单,参与课堂互动,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体验中内化认识,在分析中总结规律,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