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以“中国的能源安全”的教学为例
2024-04-27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余永静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 余永静
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该方案要求各地要“深化中小学学科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也提出,“‘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建议在选择情境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学生理解情境;蕴含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体现关联性,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进行情境化教学,既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落实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一、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速度慢、迁移难、兴趣缺,不仅使地理课堂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将学科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通过模拟或基于真实情境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和迁移应用。
二、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实践策略
1.以情境为引,强化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需要以具体的情境为引导。如教师可以引入真实案例为情境,让学生通过深入研究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强化对该区域的认知,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由此将情境化教学作为区域认知的起始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2.以情境为线,优化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为线索,通过展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深度分析。
3.以情境为基,细化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地图制作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以情境为本,深化人地协调观。
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观导向是人地协调观,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空间中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强调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具体情境为基础,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人地关系中的不同角度和思路分析。也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不同认知方式的对比等,提高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并践行在日常生活中。
三、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情境作为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对于打通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以“让地理学习在情境中发生”“转变高中地理育人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等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的形式探讨主题“中国的能源安全”。模拟高峰论坛的组织形式,课前发放参会手册作为本课学习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地调查、观看视频资料等,为课堂教学活动和重难点的解决做充分的铺垫。课后通过安排实地参观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谋求知识落地生根。
本次高峰论坛分为高峰会议、会后实地参观两个阶段。上半场为高峰会议,共三个环节。环节一为主旨演讲,有三个主题:“走进生活话能源”“能源视角话安全”“供需关系我来谈”。主旨演讲分小组进行,任选话题,课前精心准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掌握能源的概念、分类,初步认识能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中国能源的供需特点及其原因等。环节二为圆桌对话,主题是:“坎坷石油路”“安全存风险”“谁来为中国加油”。本环节共三个情境任务,每个小组重点研讨一个任务问题,也可以就其他问题进行补充。每个问题结束由主持人点评总结。环节三为“头脑风暴”,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如何保障”,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探究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措施。下半场为实地参观淮北市南坪光伏电站、淮北市百善油库等,让学生实地感受家乡保障能源安全的良好举措。最后,撰写感想,教师汇编成册,作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2021—2022年同期汽油价格对比图,并提出问题:中国的能源安全正在受到严重挑战,“双碳”背景下,又该如何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呢?欢迎参加2023年“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
2.主旨演讲环节。
结合课前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主旨演讲,展示演讲主题:
主题一:走进生活话能源。
主题二:能源视角话安全。
主题三:供需关系我来谈。
教师提前给出关键词,让学生围绕主题准备。演讲后及时进行点评、梳理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3.圆桌对话环节。
教师(主持人):进入论坛第二环节:圆桌对话。
依次展示三个情境任务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情境任务一:为什么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
情境任务二:“马六甲困局”对我国能源安全有何影响?
情境任务三: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总小组答案。
教师点评、补充,然后做小结。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石油供给缺口加大,导致石油对外依赖程度高,易受制于人。石油使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潜在的环境安全风险;石油进口国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地,运输距离长、运输渠道单一,产生运输安全风险;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的价格波动大,影响价格安全;我国石油储备量不足,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等等。
综上所述,石油安全对我国意义重大,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而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短缺明显,对外依存度高,运输距离远等,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威胁中国能源安全,进而影响国家安全。
过渡: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未来我国的能源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让我们来一场“头脑风暴”吧!
4.“头脑风暴”环节。
教师:本次论坛进入第三环节——“头脑风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未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措施。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各学习小组分别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个人层面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可行性措施。
学生:进入角色,小组合作讨论,整理完善、汇报讨论成果。
四、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实践反思
1.合理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以“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的活动形式展开,努力实现“知识情境化”和“情境生活化”,关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联系课外,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贴近生活,便于理解。模拟高峰论坛的组织形式,使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室挂着会议横幅,学生手拿会议手册、胸前挂着会议的代表证,很具有代入感。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头脑风暴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感悟团队的力量,培养创新精神,拓展学科视野、发散综合思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合理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构建课堂的整体架构。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为“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为新增的模块,内容较为宏观、抽象,容量较大,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创设“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的情境利于将知识合理地融入课堂活动,驱动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运用。
3.合理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合理的情境是教学的基石和导向,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这一情境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学生关注的不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领域,而是从各行各业,从全局出发探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有效举措,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全局视野和家国情怀,也有效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地理选择性必修3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效破解了知识较为宏观、抽象、容量大、离学生生活较远、课时受限等教学困扰,值得进一步探讨交流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