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路的时代光影解读魔都,重忆一段金光绮梦
2024-04-25祥兰阿苗
祥兰 阿苗
上海,作为一座浪漫、时尚,还有些“傲娇”的城市,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腔调。独特的年代味道以及万种风情,让人们总是好奇地探寻上海的不同面。正如《繁花》作者金宇澄接受采访时所说:“年轻人怎么看待上海,都合理”,对于拥有无数种面孔的上海,我们怎么解读,都不为过。
车水马龙的百岁“名路”
一座城市,潮来潮去,风云变幻;一条老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黄河路犹如上海城市发展的记录者,岁月在它身上刻下时代印记,而过往历史又让它成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回溯上海黄河路的过去,还得从清代说起。1887年,黄河路的前身“东台路”就修筑于如今的黄浦区西北部,人民广场北缘;1899年,东台路被划入上海公共租界,后改了个洋名,称“派克路”;直到1943年10月,派克路才正式更名为“黄河路”。
这条南起南京西路(原静安寺路),北至新闸路的街道,长755米,宽不足20米。街道上建筑林立,其中,馳名中外的“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就矗立在最南端。它不仅是沪上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还被列入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初建成时,国际饭店是上海的最高建筑,而且将这个纪录保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如今,置身在黄河路上抬头望,仍能看见国际饭店深褐色的外砖上裹挟的时代尘埃,并感受到它独立于世的庄重与肃穆。
除了国际饭店,黄河路上还有众多为人熟知的著名建筑和地标。其中,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一个住处。她入住该公寓后,不久便前往香港。如今,此处只剩斑驳的墙面述说过往的名流韵事。
紧挨着卡尔登公寓的是位于黄河路21号的卡尔登大戏院(后改为长江剧场,现位于鸿祥大厦辅楼内)。在民国时期,这里曾是抗日话剧、京剧的表演地,甚至因话剧表演频繁,被誉为“话剧大本营”。除此之外,20世纪30年代从北京路搬到黄河路的功德林,不仅是一家美名远播的餐馆,还是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爱国人士进行抗日活动的议事场所。“七七事变”后,功德林更是成了能人志士们聚会的不二之选。
在无数老上海人的记忆里,黄河路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拥有自己的壮阔历史和逸闻趣事。值得一提的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它,在上世纪90年代,还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人心中公认的美食街。过去,派克路扩建后,因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商贩、餐馆涌现,忽地多了许多人间烟火气。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满足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政府开始鼓励发展个体民营餐饮企业,于是黄河路等美食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成了上海的热闹之地,也成了爆火电视剧《繁花》的故事背景地之一。
在电视剧中,作为故事背景发生地之一的黄河路,霓虹灯牌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穿行其中,如织如网,而这一切正是20世纪90年代黄河路纸醉金迷的具体体现。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黄河路:在外地人眼里,它是颇具90年代味道的美食街;在旅行者眼里,它是适合闲逛的“Citywalk”路;在本地人眼中,它是每天“荡马路”的生活日常……
各路神仙“打架”的美食街
《繁花》里的上海黄河路就像一场绮梦,处处充满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吸引着人们重返上世纪90年代朦胧、激情的上海,寻觅那一丝暗流涌动的浪漫。
出生于上海的王家卫,不管在影片《花样年华》里,还是《阿飞正传》中,都不忘加入沪上元素。在《繁花》电视剧里,位于黄河路不远处的和平饭店,作为上海著名地标,成了王家卫中意的沪上建筑元素,也成为剧中阿宝梦开始的地方。这家始建于1929年的饭店,是“中国首家世界著名饭店”,早在90年前就已名噪上海,而《繁花》爆火,让这里再度回到了人声鼎沸的高光时刻。
曾接待马歇尔将军、卓别林、鲁迅等各界名流的和平饭店,顶端是少见的绿色屋顶,再加上斑驳的古褐色墙体以及内部大胆用色的装饰,成了近代上海最为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这种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也象征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学维度,复古、庄重又不失美感,只要置身其中,眼前似乎就开始重现那段繁花似锦的夜上海时光。《繁花》播出后,和平饭店推出了阿宝和汪小姐同款下午茶,倘若来这里旅行,不妨选一个靠江的套房住下,窗外就是“十里洋场”和黄浦江,房内古朴又有腔调,适合度过一段惬意的午后时光。
除此之外,在《繁花》中,王家卫中意的沪上元素还有黄河路。电视剧里的黄河路,把20世纪90年代的摩登上海展现得淋漓尽致。回到现实中,老上海人对90年代黄河路的记忆,大都是转业、下岗、做生意、开饭店……在那个看似繁华的上海背后,是一个个为了生存而不断奋进的市井人家。因此,随便走进黄河路一家饭店,或许都有几十年的历史沉淀。其中,《繁花》带火的至真园原型就是位于黄河路50号的苔圣园酒家。
20世纪90年代,正是黄河路美食街生意最火爆的时候,苔圣园酒家店里的员工虽然包吃住,但每天要工作十一个小时左右,甚至到了凌晨,店里仍旧灯火辉煌。正如剧里至真园和金美林等饭馆为赢得客人们的心而各显神通一样,现实中黄河路苔圣园与对面的悦来酒家,隔壁的乾隆美食,以及笠笠酒家、天华、大富贵、金八仙、新皇朝、大香港,功德林等,也为填饱老餮们的胃使出了十八般武艺,这才在黄河路拥有了一席之地。
每一家饭馆都想成为街上的“当红炸子鸡”,以至于不断推陈出新,拥有了自己的招牌菜。苔圣园这家黄河路上开业最早的本帮菜馆,改良出了一道椒盐大王蛇,再加上首创的毛蟹蒸咸肉,成了无数人心中念念不忘的美食宝藏店。其他商家也不遑多让,主打以贵为主的海鲜,再用品质取胜,从广东、香港等地空运澳龙、帝王蟹、象拔蚌、东星斑做食材,让来客们胃口大开。起源于寺庙素食制作的功德林,则以素食荤吃为特点,店内的素蟹粉、黄油蟹粉、响油鳝丝等素食菜肴,赢得了上海市民们的喜爱,其制作技艺还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据资料显示,1933年,宋庆龄在上海宴请年过古稀的萧伯纳,让其赞不绝口的宴席菜肴正是来自功德林。
如今,黄河路上的苔圣园虽没了旧时的繁华景象,但留下的饭馆依然是老餮们念念不忘的老上海味道,许多食客在这里一吃就是20多年,它的味道早已深入本地人的骨子里,成为“魔都”几代人的一种情怀。同时,黄河路上国际饭店里虽没有阿宝的影子,但不管什么时候来这里,都能看到一排排长龙队伍,但凡尝过它家西饼和蝴蝶酥的人,都会告诉你这里绝对值得驻足等待。
“喫”咖啡最“卷”的地方
虽说《繁花》迎来了大结局,但香气犹未散。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黄河路口的国际饭店咖啡厅内,总会看见具有“克勒”特质的上海人,点上一杯咖啡,配上蝴蝶酥,回味着独属上海的味道……
国际饭店处有多家咖啡厅,其中国际饭店二楼的自由厅,亦称音乐茶座,布置得富丽堂皇,让人一进入便被包裹进编织着繁花的天地里。坐在靠窗的位置,沐浴著阳光,眺望着跑马场,观骏马之姿,再将沪上光景尽收眼底,可谓情调满满。除此之外,如今紧靠着国际饭店的棕色蹄形大楼——体育大厦,曾是名为西侨青年会大楼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咖啡爱好者们的聚集地。若是不喜欢国际饭店咖啡厅的热闹、繁琐,倒是可以在此寻找一处僻静地。
自开埠以来,咖啡作为舶来品远渡重洋来到沪上,成了传统与现代碰撞的代表物,喝一杯咖啡的习惯逐渐深入到上海人的日常里。甚至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人喝咖啡已经蔚然成风,成了立在潮头的一种生活时尚。除了黄河路,上海的南京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等都是咖啡馆林立的街道,其中静安寺路曾凭借“皇后”“泰利”“飞达”等咖啡馆火热“出圈”,成为上海人喝咖啡最想去的街道之一。在张爱玲的《色·戒》中,王佳芝坐车抵达的咖啡馆便是静安寺路飞达咖啡馆的所在地,壁灯、圆桌、昏沉灯光,构成了笑谈中“上海人喝咖啡不爱在光明里”的场景。
时至今日,走在上海市街头,每走100米就能看到一家咖啡店。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3年,上海已经拥有八千多家咖啡馆,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上海,人们依旧能在黄河路、南京路、霞飞路、四川北路上找到旧时咖啡馆,即使不进店,在街头巷尾也能闻到咖啡的香味。
潮起潮落,世事变迁不断,不止黄河路几经跌沉,上海也改容换貌。《繁花》的爆火,是一个重新唤起大家对老上海记忆的导火索。也许,人们并非只在怀念90年代的上海,而是更多在寻求一段共同的美好时代“旧梦”。回看现在的上海,是现代化和历史并存的时代明珠,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世界一线城市”,也是崇尚艺术的理想之都。当我们走出影视,走进真实中的上海,会发现它比影视里还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