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4-24韩玮赵婷婷
韩玮 赵婷婷
(铜川市人民医院1.急诊科2.消化内科,陕西 铜川 727000)
脑梗死偏瘫(CIH)是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障碍。目前临床多采用强制性康复锻炼治疗,对于肢体功能的改善,尤其是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效果较为一般[1]。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模式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躯体稳定性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改善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水平进而强化躯体的稳定性[2]。本文主要探讨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对CIH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4.77±3.01)岁;病程(7.31±3.90)周;偏瘫发生部位:左侧26例,右侧17例。干预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7.12±3.14)岁;病程(7.40±180)周;偏瘫发生部位:左侧25例,右侧18例。纳入患者均符合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3];影像学检查包括MRT以及CT确诊为脑梗死;年龄40~75岁;均为首次发病者;病程时间均≤6个月;意识清晰无沟通障碍。已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相关严重病变者;合并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者;发病期即存在偏瘫者;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二次脑梗者;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进行沟通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协助患者进行常规康复锻炼,包括肌力耐力训练、静动态平衡能力训练等,每组动作重复6~10次,每组锻炼间隔时间为40 s;同时开展物理干预,对患者开展磁疗、电针以及电刺激干预,每次干预时间为20 min。干预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开展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1)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屈曲髋部及下肢,将Bobath球放置在臀部下方,以球体与臀部的接触面作为支撑点,紧贴球体左右滚动,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运动期间注意躯体的稳定性;(2)患者取仰卧位,将Bobath球放置在患者小腿下方,以球体与小腿的接触面为支撑点,双上肢支撑地面,紧贴球体左右滚动,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3)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将Bobath球放置在患者患足下方,将臀部和上半身抬起,以双上肢撑地,以球体与患足的接触面作为支撑点,紧贴球体左右滚动,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4)患者取健侧卧位,双下肢完全伸直,将Bobath球放置于双下肢侧位下方,协助患者以双侧肘关节支撑地面,以双下肢侧面与球体接触面作为支撑点,紧贴球体左右滚动,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5)患者取俯卧位,双下肢完全伸直后,将Bobath球放置于患者下肢下方,前半身俯卧,并用双手支撑身体,同时以下肢下方与球面接触面为支撑点,紧贴球体左右滚动,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6)患者采取跪卧姿势,将Bobath球置于患者腹部下方,以腹部与球体的接触面为支撑点,左右滚动球体,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7)患者取坐位,屈曲双膝关节,将Bobath球置于膝关节下方,以膝关节下方与球体的接触面为支撑点,不断滚动Bobath球体,使球体左右移位10~20 cm;(8)患者取站立位,使Bobath球置于患足下方,协助患者保持肢体平衡,同时患者以患足踩踏球体,使球体在足下不断左右滚动,注意保持躯干平衡;(9)患者取站立位,平衡躯干后进行缓慢的蹲起训练;(10)患者保持站立位踩在平衡板上,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轻微晃动身体使平衡板上下移位10 cm,注意保持躯干平衡。以上训练内容单项每次15 min,每日进行1~2组,每日总训练时长控制在2 h内。
1.3 观察指标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FMA运动量表评估两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恢复的越好;采用FAC量表评估两组步行功能,分数值越高表示患者步行能力越好;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数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FAC、FM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上述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0.514、13.201、13.170,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分,n=43]
2.2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项目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SF-36各项目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6.219、6.440、6.470、6.689、6.830、6.798、6.582,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分,n=43]
3 讨 论
CIH患者在康复期会出现偏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移动、重心控制、偏侧支撑等功能障碍,极大的影响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4],因此恢复患者的核心肌群功能就显得极为重要。临床对CIH患者均进行康复锻炼,但对核心肌群尚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可以借助不稳定的支撑面,促使在患者在不稳定的姿势状态下进行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不自觉的抵抗因肢体不平衡带来的负荷性阻力,通过不断纠正这种负荷性失衡状态,频繁刺激神经中枢系统,从而提高核心肌群的参与性,极大改善核心肌群的运动能力[5]。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两组的FMA、FMB、FAC、SF-36各项目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训练。分析原因,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是通过Bobath球、平衡板等外界失衡刺激,迫使患者不断调整自身肢体平衡感,使偏瘫一侧的肢体逐渐恢复纠偏能力,从而提高肢体在失衡状态下的躯体稳定性。肢体保持稳定平衡,均需要核心肌群的参与。CIH患者通过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能够刺激到拮抗肌、原动肌、协同肌等,可极大提高躯体稳定性,且不会增加关节的剪切力。通过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优化力量,增加肌力的收缩,在不受到其他器械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运动损伤[6]。
综上所述,CIH患者采用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强化肢体的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回归到生活当中,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铜川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