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22年检验科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2024-04-24张丹红赵丽秦
张丹红 赵丽秦
(1.西安大兴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16;2.宝鸡市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 宝鸡 722300)
微生物采样是临床医学工作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如果出现微生物标本不合格,不仅会增加重新微生物采样次数,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也可能导致无法明确进行疾病诊断,无法实施对症治疗[1]。当前医院检验质量控制虽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少、存放不当、送检不及时等情况[2]。检验在标本质量保证是减少检验误差、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为了保证标本质量,积极提高检验准确性,对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和微生物标本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价值[3]。本研究调查了我院2022年检验科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以促进降低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检验科收集的微生物样本420份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一份微生物样本对应1例患者;患者年龄1~65岁。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不全者;在采样中不配合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具有新冠或新冠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在420份标本中,痰标本213份、尿液标本60份、血液标本45份、分泌物标本42份、粪便标本52份、无菌液体标本8份;患者年龄1~64岁,平均(45.39±2.18)岁;其中男214例,女206例;来源科室;呼吸内科280例,外科80例,急诊科40例,其他20例。
1.2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判定标注严格根据《临床检验室质量指标》进行判定。
1.3 调查内容采用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查检表,用于记录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基本资料,涉及到类型错误、容器错误、采集量错误、标本污染、信息错误、转移时间错误等,同时调查标本来源的科室与类型,分析标本来源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将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按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的风险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情况在420份标本中,经判断为不合格微生物标本32份,占比7.6%,其中类型错误6份、容器错误4份、采集量错误8份、标本污染6份、信息错误6份、转移时间错误2份。
2.2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的科室分布在420份标本中,不同科室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χ2=11.473,P<0.05),其中最高为急诊科,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为27.5%(11/40),最低为外科,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为1.3%(1/80);另外,呼吸内科为6.8%(19/280),其他为5.0%(1/20)。
2.3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的类型分布在420份标本中,不同标本类型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χ2=8.583,P<0.05),其中最高为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为28.65%(12/42),最低为血液标本,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为2.2%(1/45);痰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本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分别为4.2%(9/213)、8.3%(5/60)、7.7%(4/52)、1.3%(1/8)。
2.4 影响因素分析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送检差错、信息系统错误、医护人员素养等为影响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见表1。
表1 2022年检验科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的多因素分析(n=420)
3 讨 论
有调查[4]显示,微生物标本质量不合格降低了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疗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可造成医疗自愿浪费,也给医疗安全带来不良后果和隐患,容易导致出现医患纠纷。有调查[5]显示,因部分医院使用的微生物采样技术未作介绍和规定,或相关规定比较落后,与临床实际工作比较脱轨,在采样的操作技术上缺乏对细节的描述。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与完善,特别是自动条码技术显著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部分医护人员在使用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时还不出现,容易出现条码破损、条码贴法错误等问题,导致标本信息无法扫描,容易出现检验错误。按照规定,微生物标本在采样后应快速进行检验,从而为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基础,也可获得确切的诊断效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微生物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可出现容器破裂、样本溶血、样本丢失等问题[6]。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20份标本中,经判断为不合格微生物标本32份,占比7.6%,其中类型错误6份、容器错误4份、采集量错误8份、标本污染6份、信息错误6份、转移时间错误2份;不同科室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最高的为急诊科,最低的为外科;不同标本类型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最高为分泌物标本,最低为血液标本,表明2022年检验科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发生率比较高,多发生于急诊科,且分泌物标本的不合格检出率比较高。本研究中Logistic分析显示,送检差错、信息系统错误、医护人员素养等为影响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率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
在检验科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的控制对策上,要严格培训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检验科室编写的《临床标本采集手册》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7]。建立标本交接记录手册,可避免标本倾倒造成的环境污染,且对送检人员起到了职业防护的作用。所有微生物标本在采集、运动与检验过程中,要严格做到“二查”、“六对”、“四记录”等原则,防止出现标本过度震荡、标本被污染等情况。对于标本自留人员,可制作痰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留取图片张贴在各病区醒目处,指导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加强微生物采样技术操作培训,并不定期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对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发生较多的科室,召开科室标本采集质量分析会,对于重点科室的沟通,应与该科护士长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还需要定期对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监测,识别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多角度分析数据,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8]。由于本次研究调查涉及的微生物标本数量比较少,原因分析的内容比较少,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适应性,将在后续研究中比较常见。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西安大兴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