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研究视野下大学的国际化

2024-04-24王天琪陈均

辽宁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东北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王天琪 陈均

〔内容提要〕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趋势,各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都在就其国际化的目标、途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本文从校史研究的角度,以东北大学为例,从其历史起点考察梳理其国际化进程,总结其历史经验,旨在通过校史研究为大学国际化建设提供历史资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校史;国际化;东北大学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但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今天所谓的大学是近代中国在外国列强入侵、国家民族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的社会背景下,本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技术的宗旨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一种教育组织,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舶来品”,在其出生之时就自带着“国际化”的基因。从学校创立、发展的角度,以微观的视角来考察学校的国际化,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大学国际化的细节,为我们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资鉴作用。

一、大学国际化的内涵与要求

“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理念,有的学者认为,从内涵上说,“大学教育国际化是指把大学的讲授、学习、研究、服务和管理置于世界教育文化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这样的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笔者认为,大学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过程的体现,是指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大学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诸功能中的过程。大学的国际化涉及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含着极为广泛的内容。大学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国际化活动最终实现大学整体的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认为“大学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该定义注意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大学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强调文化的多元共存,总结出了现代大学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大学国际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体现:

1.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

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是在观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视野出发来判断事物。另一方面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将来在国际社会中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将来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我国大学国际化的重要目标。

2.大学管理的国际化

大学的管理有其科学性,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大学发展意义重大。大学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处理多种国际性事务,面临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和竞争,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也要求大学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形成内外的自由竞争与流动,保持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的自由竞争与流动。因此,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3.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

课程与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的核心部分。一所大学的课程是指该大学根据培养目标所制定并开设的所有课程。每所大学课程的形成都是大学发展历史的反映。大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该大学的学科专业和师资知识结构决定。

4.大学对外交流的国际化

大学国际化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就是大学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频繁发生,占据学校日常事务中很大的比例。一般而言,大学对外交往的国际化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员交流、学术研究、合作办学等几个方面。

5.大学办学条件的国际化

办学条件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硬件指标。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促进大学的国际化,最终提升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

二、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大学“国际化”程度的历史考察

1.教育观念及培养目标:研究高深学术、应社会之急需

中国的高等教育,由于自身原因,从办学理念上来讲,从一开始就是以西方大学为参照的。1917年,受德国教育思想影响的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术的场所”,体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教育思想。1922年,新的学制颁布。新的学制除了强调自由民主的办学理念外,还格外强调大学要为社会服务。

东北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印迹。在筹建之初,《东北大学规程草案》明确提出“本大学以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宗旨”。1928年张学良兼任校长后,明确提出东北大学的办学宗旨、目的:“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文化之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消弭邻邦的野心”。

东北大学两个时间节点上的办学理念与宗旨,不但直接借鉴了蔡元培先生“研究高深学术”的提法,更是结合中国东北的危机,将大学要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具体化。可以说,东北大学同其他大学一样,从一诞生,从办学理念上就持有开放的态度,并扎根中国的土壤,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紧密结合起来。

2.大学管理:创建大学委员会

1931年3月,在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在代理校长宁恩承的建议下,东北大学校董会在中国率先成立,当时称之为大学委员会。宁恩承极力主张创建的大学校董会就体现了当时他对国际化理念的引入尝试。在他的《百年回首》中写道:“我到东大的第一个大计是要成立一个董事会。但是中国各地官立大学都没有董事会的组织,乃改称为东北大学委员会,聘请张伯苓、章士钊、罗文干、汤尔和、萧纯锦、王卓然为委员,他们都是学贯中西,并有办大学经验的名人,加上本地有权势的官员,如辽宁省主席臧士毅、大帅府秘书长王树翰、教育厅长金静庵各权要,知识与权力配合,成立了东北大学委员会。”

宁恩承曾提到当年建立校董会的初衷以及同国际大学接轨的想法,他認为:各国各大学均有校董会的组织主持大学大计。其成员系由政府及名流学者两方面组成之。集思广益,搜罗各方的才智经验为董事会,高瞻远瞩,主持大学大政。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官方校董7人,为当然校董。职随官转。州长为加州大学当然校董之一。在职之日为校董,任满之期,校董之名随之销逝。其他当然校董如副州长、教育监督、州议会议长等7人,也是有官之日得有校董之名,丢了官连校董一齐丢。个人方面,加州大学校董有21人,由州长提名,由州议会通过延聘,任期为12年。州长新就任这一年不得提名延聘加大学校董以免新州长任用私人,而妨害大学的独立、公开、公平原则。

3.课程与教学:借鉴美国学科体系,聘请外籍及留洋归国教师

东北大学在筹建之初就对美国的学制、学科等设立进行了研究与借鉴。1922年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就留美学生孙国封调查美国学制、学科等事宜致电留美学生监督严博士:“本省现拟设立东北大学,希转饬奉省学生孙国封,就近将美国学制、学科宜于吾国者详密调查,加具意见,报备采择。并促其于阳历十月底回省,着手筹备。王永江巧印。中华民国十一年八月。”孙国封为辽籍留美学生,成绩卓著,为使其毕业回奉省并参与东北大学筹建工作,奉天省教育厅厅长谢荫昌于八月二十一日,特向奉天省省长公署具文呈请,于是有了王永江代省长致留美学生监督的电函。

谢荫昌呈奉天省长公署请求留用孙国封的报告原文(部分):“查奉省兴学已二十载,综计留学国外学生,虽不乏优异之才,而得有博士学位者孙生实开其始。前据赴美调查员姬振铎报称,该生品端学粹,对于电气尤多发明,为美洲人士所赞许,我国内省各大学多有欲为延聘者。该生以既受本省培植,毕业后宜回省服务,各方已被谢等语。兹当筹备东北大学之际,此项人才正合需要。厅长为因才器使起见,拟请钧署先委任该生为东北大学筹备会查员,并请令行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将理工科大学应行筹备事项,交该调查员在美切实调查以备回国参与改组。”按照奉天省长公署指令,孙国封在美欧等地考察后,于1925年1月回国并被委任为东北大学理科学长。

建校初期,东北大学的教授大多有国外留学的背景,学校的校长、各院院长及主任教授都属于“海归”学者,他们把国外的办学理念带到东北大学,并用他们平生所学,为东北大学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1为部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授名单。此外,东北大学成立后广聘名师,实行高薪礼聘教师的政策,对应聘到校任职的外籍教师,也给了较高的薪金。1924年聘请英国教授卢默生到校。在东北大学任教的外籍教授主要有俄文学系主任教授艾勒戳、俄文教授巴克达诺夫、荷兰的麻色里斯教授、文法科的美国瓦雷教授等。东北大学校友、著名运动员刘长春,在其回忆录中说到了对德国教师步起的高薪聘请问题。1929年10月在东北大学举行的“中、日、德运动会后,张学良不惜金银,又将德国田径队队长步起留在东北大学当教练。步起每月薪给白银八百两,专用小轿车一辆,马二匹(此人是当时的五千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技术全面,我在起跑时,他能扶住我的腰背部一同前进)”。高薪聘请外籍教师体现了东北大学当时办学过程中对国际化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重视。此外,东北大学还聘请了大批留洋归国的优秀学者来校任职。据1929年统计,在全校125名院长、教师中,留学美国的48名,留学英国的4名,留学法国的3名,留学德国的3名,留学日本的6名,这些学者知识渊博,办学有方,治学严谨,学风优良,使东北大学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流高等学府。

4.对外交流:鼓励本校师生出国交流,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

1924年,奉天省为培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优秀人才,举行选拔公费到英美等国留学深造的会考。宁恩承由南开回沈阳应试,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由于官场腐败,以宁恩承的文章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为借口,其因成绩被篡改而名落孙山。张学良了解到了此情况,认为宁恩承是位有培养前途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出钱资助宁恩承去英国留学深造。宁恩承回国后于1931年开始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行校长职权,并将国外所学先进理念用于东北大学建设之中。1929年10月下旬,王卓然与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周守一教授一起东渡日本,代表中国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太平洋国交会议”。1931年3月至5月,应聘任东北大学教育学院代理院长,东北大学委员会委员。1933年教育学院院长姬振铎赴美考察教育。同年,张学良校长去欧洲考察教育,次年回国,并于开学之日东北大学学生,致电“余由欧洲考察,所得彼中者,教育印象至深,世界各国,生存竞争,无不以培养人才,阐明学术为根本之计,其教者之善诱,学者之攻苦,孜孜不倦,远非我所能及”。

此外,东北大学还非常重视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传播先进知识。1924年至1931年间,来东北大学讲学的外籍人士主要有法国科学院永久书记兼国际研究会总书记拉克博士、美国教育设计专家克伯萃博士、前日本大理学院院长横田博士、英国威尔大学外交历史教授外布斯特、英国麦克唐纳首相公子、法国里昂大学中国文学讲座主任马古烈博士、日木庆应大学教授阿布胜马博士、美籍华人黄女士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吉普森博士来校演讲。

东北大学在办学理念中非常重视体育及其竞赛,不仅“出巨资邀请著名之德选手步起任陆上竞技指导员”来传授国际竞技技能,还指导和组织东北大学学生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步起为德国体育界健将,肄业于德国体育大学,曾参加国际赛会凡十有五次。所学既富,经验尤丰。步起对于指导非常热心,口讲指画,并订立练习时间表,准时到场指导,不遗余力。选手出场非常踊跃,每日下午四时后跑跳于运动场上。

东北大学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和之后,均有足球、篮球、网球、排球等球类运动队,多次参加各种国际级别的比赛,诸如:1929年1月,东北大学篮球队访问日本,共进行了7场比赛,取得了5胜1负1平的成绩。东北大学的足球队也多次远征。其中,1929年1月访问日本,先后进行5场比赛,战绩4胜1平。此外,东北大学在1929年还主办了中、日、德田径对抗运动会,在当时正在修建的东北大学体育场举行,来参会的德国和日本的选手都是各国出席世界级运动会的选手,“东北大学仅恃一校人才与之对抗,实力固甚悬殊,然结果尚得三十余分,实属难能可贵”。东北大学还培养出了中国优秀的体育人才刘长春。1932年7月,东北大学学生运动员刘长春、教练员宋君复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先河,刘长春成了第一位代表中国正式参加奥运比赛的运动员。

5.办学条件:购买国外仪器,创建校办工厂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实验室建设及其实验器具亦日趋完备,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理工农各学科的实验室及其设备,均初具规模。生物学系实验室贮藏昆虫标本已采用美国国立博物馆之纸匣法,且该系“承美国数大公司之馈赠已有各重要杀虫杀菌剂之样品,现拟继续搜罗以备授课之用并供关心防除作物病害者之阅览”。

为力戒纸上谈兵,东北大学初创时就建有校办工厂,并任命留学德国归来的杨毓桢任厂长,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巩固所学。1923年冬季,经当时的奉天省长兼东北大学校长王永江批准,东北大学工厂开始筹建,为办好东北大学工厂,当时的奉天省公署通过东北大学为其投资总额达370万元(奉大洋),折合当时国币170万元,为工学院学生实习、实验所用。建成后的东北大学工厂是一所引进了不少西方国家机械设备的“现代化企业”,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从欧美进口大批教学实验仪器,建立齐了全国一流、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到1930年全校共有实验室39个。

三、结论

通过上文教育观念及培养目标、大学管理、课程与教学、对外交流办学条件五个方面内容的具体考察,可以发现,自1922—1931年,东北大学尽管才走过8年历程,但其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国际化水平。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轫直接受影响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历史原因密切相关,也和学校所处的时局密切相关。东北大学不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进一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坚持着本土化的努力(另文详述)。东北大学作为九一八事变前东北高等教育的代表,其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程度也可以体现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程度。东北大学在国际化历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上的种种努力,也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猜你喜欢

东北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东北大学成功实现“零污染”低成本制取金属钛粉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