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及意义研究

2024-04-23陆媛媛姚佳怡

音乐生活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课堂

陆媛媛 姚佳怡

中国民间音乐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根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保护、传承、弘扬我国的民间音乐以树立文化自信变得愈发重要。高校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和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课程理应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得到强化,这践行了高校音乐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具有较大的教学实践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的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间说唱、民间器乐等,同中华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师应以传承弘扬中国民间音乐为己任,将民间音乐带入高校音乐课堂,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了解。

(一)以高校音乐教学为手段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是中国人民显著的精神标识,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底气,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源头活水,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发,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良好方案,可以为民族飞跃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劳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其中精华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要在不断践行中汲取崭新的、合时代要求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公开场合提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不言而喻,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是核心途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高校时期的学生思维发展愈发成熟,也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上有了更深刻的发展,能够接收有深层内涵的教学信号,教师应当要选择正确的路径和方式,以高校音乐教学为手段来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立足并发扬传承,这相比于其他教育阶段会有更显著的成果。

(二)以高校音乐课堂为载体增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高校时期正是强化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要从培养新时代青年开始,高校学生正是新时代青年的第一梯队。在通过分析经典的歌曲、欣赏优美的旋律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一点上,高校音乐课堂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整合历史事件来看,学校课堂等一些有关教育的地方往往成为了传播其时代精神的重要场所,例如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以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报刊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正是通过教育场所和教育手段,才能够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有效的大范围传播。

通过借鉴成功的历史经验,以高校音乐课堂为载体来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和迎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内在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理应从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取,这在情感方面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国的许多地方学校把当地的一些地理文化、历史、音乐都融入到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以故乡的历史和音乐文化作为背景进行熏陶学习,能产生一种对家乡的热爱情感。[1]这种产生的爱乡情感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基础。

(三)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点确立校园良好文化风向

一名学生的知、情、意、行、德各方面的形成发展都有赖于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向,要受到正确校园文化的熏陶。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学校是重要的文化传播阵地,在校园基础设施中加入有关类似于中国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有效增强学校文化氛围,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点,为构建有特色且良好的校園文化风向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合适的地点放置民族乐器或贴上各种乐器的图片,合理有效安排关于民族民间歌曲欣赏的特色活动或学术讲座,这样通过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升级改造创新,营造传播音乐文化的浓厚氛围,让校园成为培育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校园良好文化风向的树立除了通过一些传统的方式进行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新媒体的途径播放一些关于音乐方面的节目,通过流行音乐引经据典,使同学们产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中国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根据考察和了解发现,部分高校音乐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除教科书、现代多媒体外,使用最多的就是钢琴或电子琴,键盘乐器确实为教唱时进行和声伴奏或弹主旋律的得力助手,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学生潜意识中的地位。

(一)中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课程在其思想性上饱含着美育的理念,在其时代性上往往传达着合乎时代的理论思想,在其功能性上为学生打下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坚实基础。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包含中西方音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外流行乐音等,尤其中国民间音乐是黄土大地各民族经过漫漫长河而凝聚的精华,同时随着国家政府政策指导和社会影响等,进行中国民间音乐方面学术研究的人数上升以及全国各大高校逐步重视中国民间音乐的教学,中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正在提升。

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中国民间音乐版块的教学作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学生得到音乐技能方面的提升时,也要能够与优秀的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温润心灵的效果,音乐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来看,在情感熏陶上略胜一筹。通过课后的交流和课上的观察,发现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相较于日常生活中常听的流行音乐歌曲,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也同样吸引着他们,在高校音乐教科书中的中国民间音乐单元版块会教唱或鉴赏地方民歌,介绍有特色的民族民间器乐以及让学生们深入感受戏曲的魅力,相较于其他单元,这些富含中国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能更快地达到使优秀作品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要求。

(二)高校音乐鉴赏教科书中民间音乐版块分析

以高校音乐鉴赏教科书《中国民族音乐》为例,其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个版块内容,内容丰富且均在章节开头对内容做出概述,包括特征和类别等。民歌与歌舞版块鉴赏内容为北方、南方、汉族、少数民族的各地民歌,该版块将南北方汉族的号子、山歌、小调、歌舞以及南北方各少数民族都作了较细的划分,涵盖面较广。

民族器乐版块主要分为两大类独奏乐器:吹奏、弹拨、拉弦类乐器和合奏类乐器:丝竹乐、吹打乐、重奏乐和大型合奏乐,介绍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乐种。曲艺音乐版块从南北方主要曲种入手,除了讲解我国说唱音乐的主要体裁京韵大鼓和苏州评弹外,还涉及了大鼓、琴书、坠子、时调、好来宝、清音、南曲等曲种。戏曲音乐版块讲解了三个方面:全国性剧种、北方主要剧种、南方主要剧种,几乎将所有剧种都举了例子,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曲目入手来了解中国戏曲的韵味,譬如昆曲《牡丹亭》让学生感受清新婉约的“水磨调”;京剧《贵妃醉酒》让学生体验京剧的优美和典雅;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腔的清丽动听,让学生有真切感受的同时又提升了文学素养;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又让学生了解到戏剧也可以变得清新活泼。

上段所述皆为我国传统剧目中的经典名段,教学内容常设计为让学生聆听后学唱,由此体会传统戏曲的韵味同时也是在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中国戏曲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种,当今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都已退出舞台,唯有中国戏曲仍然活跃,因此戏曲的传承不容忽视。

(三)高校音乐中民间音乐版块教学实践分析及其问题

“目前,国內许多高校音乐课堂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也沿用过去的传统做法。”传统教学的过程或许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让学生提前预习上课内容以及课后布置作业,这些或许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目前很多学校的音乐考试通常会采用书面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乐理知识方面的理解程度,采用期末评估考试的方式会让教师忽略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除了形成性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另外在学校方面,各学校之间音乐教学设备的提供也有参差,各方面的硬件设施和配套的教学工具都非常完善,资源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基本设备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良好的熏陶环境;在教师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在众多课程中独一无二的音乐课氛围。

三、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构想

新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在国际圈中展现出中国特色,在高校音乐教学方面传承中国民间音乐就是音乐教师可以贡献的力量。社会变革加快、科技迅猛发展,这些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既有利又有弊,譬如若实施不合理的城市化的过程中会导致乡村文化流失,包括一些民俗文化和民间音乐等等,这些乡村文化无法跟随人才进入城市,城市中也很少有民间音乐可以立足的场所,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教学设计多角度

高校音乐教学究其根本是要在学生已习得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有见解地分析并充分感受音乐,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幽兰之室”。高校阶段的学生已有音乐相关的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能够熟练地视唱谱例音高并熟练地打出正确的节奏型,且已学习过思想品德课,因此在高校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具备加入思政教育的条件。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2]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时,要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从实际出发以美育人,弘扬中华民族各类优秀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并发扬中国民间音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堂内容多元素

高校音乐课堂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与其他文化性较强的课程相比较,艺术类课程更具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音乐课甚之。完成高效且轻松的一堂音乐课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以此来提高学生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也能获得不同的音乐体验。完成多角度教学设计和多元素课堂内容的前提首先是教师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课堂中教师的亲身师范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帮助学生近距离体会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情感,其次也要具备当下时代全面的知识信息储备,提升教师的综合知识体系,最后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入手,让有时枯燥的乐理知识讲解变得生动起来。

(三)师生互动多样化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教师为活跃、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效果,师生互动的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而产生了它的丰富多样性。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内容做出改变时,师生互动也已经有了不同,课堂导入到课堂小结全程都存在着师生互动,但师生互动不能局限在口头问答中,更应该存在于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中。高校音乐教学相关要求为教师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带来了新的思考途径,多样化的师生互动要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以获得新的教学发现,达到与学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

结语

中国民间音乐是由古至今、结合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音乐课堂是传播弘扬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或是时代的要求,都表明需要保护中国民间音乐这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教师要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注入创新型血液,展现音乐课堂的特点,创造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逐步提中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注释:

[1]钟昱:《高校课堂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西南大学,2020年。

[2]张宇迪、李花:《大美育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探究》,《音乐生活》2023年第9期,第75—78页。

陆媛媛 南通大学副教授

姚佳怡 南通大学硕士在读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