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曲家尊室节的音乐创作

2024-04-23王菲杨柳成

音乐生活 2024年2期
关键词:易经作曲家越南

王菲 杨柳成

越南是位于东南亚的多民族国家,其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公元前111年,中国汉朝将越南纳入版图,直至公元939年,建立了独立的越南王朝。长达一千年的统治对越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已成了自己的国粹,即使今天想清除它,也不易一时涤荡干净。”[1]19世纪后期,法国殖民势力逐渐渗透并占领了越南。在二战期间,日本入侵越南,使其成为法国和日本双重统治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越南宣布独立,但不久后卷入了冷战时期美苏大国之间的争夺,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直到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早期越南北部地区与中国接触频繁,吸收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如语言、文字、音乐等。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两国贸易往来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越南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紧密联系,在音乐发展也有着相似之处。近代以来,越南音乐既保留着传统音乐的某些特征,也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自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70年来,西方音乐开始传入越南,尤其是南部的海港城市,受法国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音乐的影响很深。许多作曲家到法国等西方国家的音乐院校学习音乐知识。随着越南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当代音乐也经历了多样化和创新。许多越南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风格,创作出独特的音樂作品。

近年来越南国内的学者和音乐家对越南当代作曲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创作。例如,越南音乐学家陈文溪(Trn Vn Khê)和音乐教育家Phm Minh Thành在他们的研究和教学中就关注到了越南当代作曲家在越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国对于越南当代作曲家的研究十分有限,在国内音乐学术期刊上有一些学者对越南当代音乐和作曲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和解读,但是这些研究还比较初步和零散。如在国际知名的越南作曲家尊室节(T?n-Tht Tit)、阮善道(Nguyên Thiên Dao)[2]、郑公山(TrnhC?ng Sn)[3]等在国内鲜有提及,笔者以尊室节及其音乐创作为题,从多角度深入探讨越南当代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和对跨文化音乐交流的意义。

一、尊室节简介

尊室节(T?n-Tht Tit)1933年出生于越南中部的顺化,他的童年处在殖民的动荡时期。1958年他来到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77年,他获得了法国的公民身份。

尊室节自青少年时开始接触西方音乐,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学习小提琴。随后他来到巴黎与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乔治·丹德洛(Georges Dandelot)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他还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跟随霍内阁夫人(Madame Honegger)[4]学习对位,繁重的学习任务以致于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小提琴。1960年他获得了和声学学位,并申请到音乐学院的学位。他参加让·里维埃(Jean Rivier)[5]和安德烈·若利韦(André Jolivet)[6]的作曲课程。最初大多班上的同学都在用序列音乐技术作曲,他也被这种作曲方式所吸引,但让·里维埃建议他从亚洲音乐中找到自己的路,他鼓励尊室节研究东方哲学,更深入地了解亚洲传统音乐。同时,接替里维埃的安德烈·若利韦(André Jolivet)在这方面也对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于若利韦,尊室节说:“作为一名教授,他从来没有想要影响我,也没有把我推向任何特殊的风格。我们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他和里维埃的建议,我开始意识到正是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中我才能找到自己的音乐风格。我音乐的语言和塑造归功于让·里维埃,正如安德烈·若利韦所说,它应该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重新发掘东方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精神世界,使尊室节得以找到自己的个人风格。

尊室节在完成学业后选择继续留在法国,但同时他也在关注着越南传统音乐。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7]专门收藏和展示亚洲艺术品,并且曾经举办过东方音乐的音乐会。馆中收藏的一些越南音乐录音吸引了尊室节的注意,1978年尊室节的弦乐三重奏作品Chu ky I在此上演。1983年尊室节在法国音乐/声学研究所(IRCAM)委托的长笛和乐队作品Chu ky V中使用了越南传统乐器独弦琴。

1992年,尊室节参加了河内音乐学院的一些传统音乐课程,他说:“我听到的内容让我感到震惊,音乐被改变并和谐了,添加了新的特征。”同时,尊室节也在关注着越南传统音乐。1993年,他在河内遇到了歌筹的最后一位表演者郭氏何夫人(QuachThi Ho)。尊室节意识到传统音乐正在逐渐丢失,他联系传统音乐的三位著名表演者重建一个宫廷乐团,同年,他创立了法国—越南音乐协会(France-Vietnam Music Association),旨在促进越南传统音乐的发展。并于1995年在巴黎的文化与世界之家组织了一场越南传统音乐的音乐会。

二、尊室节的作品

从尊室节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至今,他创作了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管弦乐、电影音乐、歌剧、舞蹈音乐等。尊世节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语言,融合了东西方的潮流,他的作曲方式以西方模式为主,但灵感和思想基本上来自东方。

(一)管弦乐作品

尊室节通过研究东方文化所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为管弦乐所作的《五行》(Nguhanh)分为ⅠⅡ两个部分。两部作品分别于1973年与1974年在法国巴黎首演。

《五行》是尊室节通过研究中国哲学,特别是《易经》所创作的。关于五行,在中国最早记录于《尚书》洪范篇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8]前一句指物质的五种形态,后一句指五行的属性。五行涉及广泛,多运用于哲学、占卜方面。尊室节说:“我并没有像约翰·凯奇(John Cage)那样随意地使用《易经》,也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占卜的形式,因为我对此不感兴趣。《易经》中最吸引我的是它对宇宙演变的解释。”[9]他在《五行》中用两个主题分别代表人类和宇宙,以此来表现人类与宇宙和谐相处。1982年尊室节再次用五行元素创作管弦乐作品《五行游戏》(Le Jeu des Cinq Eléments)(1982-1990)。

一次偶然的機会使越南音乐学家陈文溪(Trn   Vn Khê)[10]向尊室节介绍了佛教音乐。佛教于公元2世纪传入越南,并可能与其他当地信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东亚和东南亚大乘佛教流派(Maháyána)中的一个伟大的吟唱传统。[11]虽然从严格的哲学角度来看,尊室节不信奉任何宗教,但这也许是他对大乘佛教(Mahayana)十分感兴趣的原因。尊室节在1988年为六位人声和器乐合奏创作了《般若波罗密多》(Prajnaparamita),般若波罗密多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般若心经。即通过超越相对的观念,认识到一切现象的本质空性。2001年他为室内合唱团而作《佛陀的微笑》(Le Sourire de Bouddha)首演。

尊室节认为佛教和其他东方哲学都强调博爱的事实,所有的人类本是同源,所以他将这种思想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为合唱团和管弦乐队创作的《宇宙之爱》(Kiêmai,1978年)、七首器乐作品Chu Ky系列等。

(二)舞台作品

尊室节创作的舞台类作品以舞剧音乐和歌剧为主。他与法国编舞家雷吉娜·肖邦诺(RégineChopinot)[12]合作了她的两部舞蹈作品:《火之语》(Parole de feu)(1997)和《时间之舞》(Danse du temps)(1999)。

《火之语》是以火为主题的芭蕾舞剧,尊室节在其中运用了五行的和谐与对立理论。在《时间之舞》中他仍然参考了《易经》中的观点,他认为“我现在正在研究时间的概念。我更喜欢以东方而不是西方的方式处理这个主题。西方发明了线性和周期性的时间,而在亚洲,时间的概念源于时间的不存在,因为宇宙中不存在时间。《易经》中既没有谈到开始也没有谈到结束,没有最初的‘大爆炸。”[13]

他的歌剧作品有《神奇的弓》(L'ArbalèteMagique)(2007), 是受Roland Hayrabédian委托根据T?m Qùy的剧本改编的七个音乐故事中的第二个故事。尊室节说他创作的这部歌剧综合了西方歌剧、日本冲绳舞剧和越南嘲剧的形式,由 9 名歌手、中提琴、竖琴、长笛和打击乐组成。内容取材于越南传说,讲述了很久以前一个越南公主和一个中国王子纯真而又残酷的爱情故事。首次担任导演的Charles Henri Bradier以简约的方式将人们带入故事世界。他巧妙地运用了红灯笼和中国伞等亚洲元素,展现了当地的色彩和文化特色。舞台上,男高音Eric Raffard(饰王子)、男低音Hubert Deny(饰国王)和日本女高音KaoliIsshiki(饰公主)以异国情调的魅力吸引观众,将他们带入了另一个时代的氛围中。长笛和中提琴的音乐旋律巧妙地突出了主要主题,而人物的声音则巧妙地在念白和歌唱之间交替出现,通过打击乐的强调,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三)室内乐和独奏作品

自1965—2020年,尊室节几乎没有中断过室内乐创作。其形式包括独奏、合奏、弦乐四重奏等,内容涉及宗教、中国哲学、诗歌等,十分广泛。

如果要将一种特定的乐器与尊室节联系起来,那就是竖琴。因为这位作曲家为它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独奏和室内乐。他为Francis Pierre、Marie Claire Jamet、Marielle Nordman和Frédérique Cambreling等竖琴演奏家都创作过作品,如为七支竖琴而作的Forêt de Gargilesse和为竖琴和器乐合奏而作的Chu Ky VII等,并且他们也经常在音乐会和独奏会上表演尊室节的作品。

尊室节最著名的竖琴独奏作品之一是Chu Ky III,它由Francis Pierre于 1977 年在巴黎的马莱音乐节(Festival du Marais)首演。此外,尊室节创作于2012年的Hoang Dziêp是一首为两支竖琴创作的作品。献给Frédérique Cambreling与一起演奏的Laurence Bancaud,他们两人都是这位作曲家音乐的“老搭档”。“Hoang Dziêp”在法语中的意思是黄叶、秋叶或秋天,作品以降E为主音,他的一些来自佛教思想的作品也有同样的降 E 主音。他认为这种声音象征着一种颜色——“灵魂的颜色”,一种不真实的颜色。这首作品以两架竖琴充满活力的降 E 结束,就像精神能量的凝聚。在作曲家的眼中秋天不是平静、祥和,而是充满活力的。

(四)电影音乐作品

尊室节也创作电影音乐,以他为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Trn Anh Hùng)的《青木瓜之味》(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三轮车夫》(Cyclo)和《夏天的滋味》(The Vertical Ray of the Sun)三部电影配乐最为突出。

三部电影均以越南为故事背景,被称为陈英雄的“越南三部曲”。其中以《三轮车夫》为代表,1995年获得了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电影的原创音乐由尊室节创作,原声带的CD由Milan Music发行。尊室节创作的配乐主要由包含三个主题的交响乐片段组成。作为一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音乐在其中只占小部分,为了适应电影的基调,尊室节在其中创作的音乐给人嘈杂、无序、留白的感受,带有朦胧的诗意。

这三首交响乐以弦乐、长笛和打击乐为主要呈现的乐器。它们共同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单一的音区、没有明显的节奏感、嘈杂而阴暗的音响效果、微妙的音高变化以及丰富多样的打击乐元素。在原声带中,这三首交响乐使用了更多的管乐等乐器,呈现出更加丰富、完整且起伏变化的音乐。然而,在电影中,为了符合电影的整体氛围,选择了更具戏剧性的片段进行使用。在电影中,陈英雄导演常用的情绪化色彩和诗意表达成为突出特点。尊室节创作的音乐为这种风格提供了完美的衬托。两者相得益彰,将电影的氛围和意境带入一个更加立体、动感和层次丰富的世界中。

三、尊室节的创作风格

自1958年以来,尊室节一直居住在巴黎,他是一位成功地将西方音乐风格与东方思维相结合的作曲家。尊室节的音乐风格结合了法国现代乐派和东方民族音乐的特点,从以下两点展现:

(一)东方音乐

尊室节作为法籍越南裔作曲家,他的音乐学习与生活都集中在法国。其早期的音乐作品集中体现了西方学院派的特点,直到在让·里维埃和安德烈·若利韦的指导建议和他作为越南人的身份影响下,尊室节将视角关注到越南以及亚洲的音乐。

《易经》思想和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也被称为《周易》。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涵盖了广泛的哲学、道德和宇宙观等方面的内容。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五行是气运行的方向,它包括水火木金土,并且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和谐与对立的关系。

尊室节的音乐作品中吸收了这两种思想的观点,他没有将其运用到创作方式、过程中,而是把它们作为哲学指导。在《时间之舞》和《宇宙之爱》中,他运用了《易经》的宇宙观和时间观的理念。在尊室节的作品中并未将五行与易经分开,《五行》就是他通过研究易经写出。

在《易经》中,最吸引尊室节的是它对世界观宇宙观的概念。根据易经中的观点,认为时间是循环的,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演化之中。时间的流逝被认为是五行相互作用和转化的结果。而宇宙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两个基本力量——阴和阳构成,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种相互作用和变化。易经还强调了宇宙的循环和变化的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它提倡人们要顺应宇宙的变化规律,与之共同发展来达到和谐与进步。在和谐方面,五行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每一种元素都能够为其他元素提供能量和支持,保持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对于《易经》的解读出版了多种译注著作,同时《易经》也作为中国经典著作被多次翻译传播至世界。由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不同和对文本的理解与句子语法的表达差异等,影响着《易经》的文化传播。尊室节所阅读的版本是未知的,难以评判对错。他所理解的《易经》更多是站在西方的角度将其与西方时间观联系在一起,但他认为人类与宇宙和谐相处的观点却是《易经》解读中广泛认同的。

同样以《易经》为题材作曲的还有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他的钢琴作品《变之音乐》和《臆想的景色Ⅳ》运用了《易经》中的占卜方法。他在演讲中提到:“《变化之乐》与其说属于人类,不如说属于非人,因为它是随机操作的产物。”[14]运用《易经》中的占卜推算方法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形成的固定乐谱并非不确定性,十分符合作曲家的个人风格。此外中国的留法作曲家陈其钢也运用五行的概念创作了管弦乐队组曲《五行》。

他们虽都运用《易经》创作音乐,但运用的理论与作曲方式迥然有别。《易经》的运用仅是为作曲家的个人音乐提供东方文化作为指导,但他们的作曲方式和理念仍是西方模式。

尊室节的音乐中也运用了大乘佛教的概念。他认为佛教和其他东方哲学在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中都强调和谐与博爱,大乘佛教是由印度佛教派系分化而来,盛行于中国、日本等地。大乘佛教中的核心思想是菩萨道,即以利益众生为目标,追求智慧和慈悲。大乘佛教和般若波罗密多经常被结合在一起,因为般若波罗密多经是大乘佛教中最具代表性和广泛传播的经典之一,据此他创作了《般若波罗密多》。

无论是运用东方哲学亦是佛教思想,尊室节的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人类和宇宙和谐的关注。他将对哲学佛学的感悟运用到音乐中,将其作为音乐思想指南,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

(二)沉默的音乐

尊室节的音乐创作思想虽受东方哲学文化的影响,但他的技法仍然是典型的西化風格。在他的音乐选择中,乐音和调式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但呈现作品的载体是西方乐器。这使得他的音乐带来空间分离感,在作品表演时,演奏的画面与听感之间带有一种割裂感,在音乐呈现中往往形成一种“沉默的声音”。

沉默的音乐,并不是约翰·凯奇偶然音乐中运用自然的声音带来空洞的沉默,而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沉默。在为次中音萨克斯管、打击乐器和合成器而作的《仪式时刻1》(Moments rituels I,1989)中由中音萨克斯风在低音区持续奏响很长一段时间后,其他的管乐与打击乐交替奏出,带有祭祀音乐的低沉氛围,没有明显的旋律感与协调感。乐曲开头的长低音就是作曲家所表达的沉默的音乐,乐器所奏音域即将超越自身的极限,带有一种独特的荒诞氛围。

尊室节的音乐中也可以看到德彪西的影子,他喜欢用长笛、钢琴来表达乐曲的乐思。在为电影《三轮车夫》的配乐中长笛与色彩乐器的使用为影片带来很好的戏剧效果。在为G调长笛和竖琴而作的《信仰》(Niem,1974)中同样用长笛和竖琴呈现信仰的主题。

尊室节为竖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管风琴、萨克斯管等都单独创作过乐曲,其中数量最多的为竖琴。以为竖琴而作的Chu ky III为例,其呈现出的音响效果与中国的古琴相似,在开头有很多持续低音区的和弦与泛音,笔者猜测这也与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东方哲学音乐相关,带有静默的和谐风格。

他的音乐具有现代风格特征,没有明显的旋律感,虽然也摒弃了调性的特征,但是更多为乐曲的主旨服务,并没有那么的不协和或者和当时的其他风格那样“难以入耳”。通常由一件乐器开始,在极低或极高的音区拖长音,在《结构化身》(Incarnations structurales,1967)中,由竖琴弹奏和弦开始,后大提琴在极高音区演奏旋律,长笛随之加入。他的多数作品没有十分明显地使用越南传统民族音乐,只是在其中运用音调、旋律、乐器等元素充当部分。这样的组合带来的音响效果既有融合感同时也带来割裂感。伴随着其中穿插的沉默,据他而言这种沉默来自他对顺化的记忆,是顺化夜间寂静的声音,形成了尊室节独特的“沉默的声音”。

结语

尊室节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时期正值20世纪音乐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彼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技术被普遍接受。各种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兴起,以梅西安和他的学生皮埃尔·布列兹为代表的序列主义音乐在巴黎盛行。

尊室节在入学之初也对序列主义音乐产生兴趣。虽然他的两位老师分别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序列主义风格的作曲家,但他们都没有逼迫尊室节继承其中一种风格,而是引导他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二战后经过政治经济的重组,文化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推动音乐形成了普遍的多元化倾向。尊室节的音乐创作历经整个20世纪后半叶,对他的音乐难以给予明确的定义,但是他的创作很多都符合这一时代的风格范畴。

杨燕迪在《陈其钢论》中提到:“在艺术创作中,走出自己的路,即是形成“个性风格”而个性风格之于一位作曲家(以及所有门类的艺术创作者),正是他(她)孜孜以求的终极法度。”[15]梅西安在对陈其钢的教学中也多次对他强调寻找和创作自己的音乐。与尊室节老师的教学理念相似,找寻自己的个性风格是构筑和丰满音乐作品的桥梁。

在中国著名的跨国作曲家—被誉为“东方马可波罗”的谭盾,多元化的音乐是他走向世界的敲门砖。他的许多作品中融入了对东方哲学的理解,如《道极》、为《卧虎藏龙》创作的电影音乐等。谭盾的作品有着中国与西方多种文化的交融,虽然他与尊室节的音乐创作环境并不相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为—他们的音乐语言都是受西方音乐技法的影响,而他们的音乐理念又富有浓烈的东方文化。他们将民族的元素与自己的内容相结合,形成个人的个性风格。

人们在谈论到越南音乐时,更多提及越南的民族传统音乐;在讨论现代音乐时,也默认以“西方”音乐为主,类似尊室节这样的作曲家却很少被提及。现代音乐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聆听布列兹与斯特拉文斯基,也可以用同样的耳朵聆听阮善道与尊室节。在通往现代音乐的道路上,尊世节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对尊室节知之甚少,他的音乐作品也尚未在国内出演,笔者期待通过对这位作曲家的介绍拓展现代音乐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中越之间的音乐与文化交流。

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越南当代作曲家研究》(YB202302)的研究成果。

注释:

[1][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版,第3页。

[2]阮善道(Nguyên Thiên Dao,1940- 2015),越南裔法国作曲家,从事当代古典音乐创作。师从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学习作曲。1974年,他获得了荷兰Erasmus基金会颁发的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作曲奖。

[3]郑公山(TrnhC?ng Sn,1939—2001),越南最著名的现代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其中多为情歌与反战歌。美国著名音乐人琼·拜亚(Joan Baez)将他誉为“越南的鲍勃·迪伦”。

[4]霍内阁夫人(Madame Honegger),阿尔蒂尔·奥涅格(Arthur Honegger)的夫人。本名安得蕾·瓦拉伯格(Andrée Vaurabourg),她的其他学生有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等。

[5]让·里维埃(Alexis Fernand Félix Jean Rivier,1896—1987),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作曲家,1948—1966年担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

[6]安德烈·若利韦(André Jolivet,1905-1974),法国20世纪作曲家,1936年,他和梅西安等青年作曲家成立“青年法兰西小组”,反对当时盛行的新古典主义创作风格。1961年受聘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

[7]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位于法国巴黎,专门收藏和展示亚洲艺术品。它得名于法国旅行家埃米尔·吉美(?mileGuimet),博物馆还拥有一个图书馆和研究中心,致力于亚洲艺术的学术研究与教育。

[8]冀昀主编:《尚书》,线装书局,2007年第5期,第136页。

[9]对作曲家尊室节的采访 T?nTh?t Tiêt Official Website.

[10]陈文溪(Trn Vn Khê,1921—2015)越南音乐学家、作家、教师和传统音乐表演者。巴黎大学教授,于2008年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的荣誉成员。

[11]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588.

[12]雷吉娜·肖皮諾(RégineChopinot,1959-),法国当代舞蹈家和编舞家。

[13]对作曲家尊室节的采访T?nTh?t Tiêt Official Website.

[14][美]约翰·凯奇著、李静滢译:《沉默 五十周年纪念版》,漓江出版社, 2013年第1版,第42页。

[15]杨燕迪:《陈其钢论》,《人民音乐》2021年第12期,第12页。

王 菲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22级研究生

杨柳成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高月)

猜你喜欢

易经作曲家越南
小小作曲家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易经·序卦》探微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越南百里“银滩”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易经》里的《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