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探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2024-04-23刘天中王苹徐红霞

考试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应对策略班级管理

刘天中 王苹 徐红霞

作者简介:刘天中(1978~),男,汉族,河南周口人,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王苹(1994~),女,汉族,河南周口人,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徐红霞(1990~),女,汉族,河南周口人,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班级管理工作是高中教育的核心部分,班主任有必要分析并创新现阶段的管理模式,明确学生切实需求,在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教育。文章着眼新时期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旨在探究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帮助教师梳理管理思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班级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8-0012-04

随着社会和国家的高速发展,外界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新高考制度提出了“3+1+2”的分科模式,不但给予高中学生更多的选择,也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调查发现,受到新高考政策的影响,如今在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依旧采取选课走班制,此种制度不但影响了学生的选课需求,也为后续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困难。对此,教师要应用创新的方法,在提高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在缓解高中班级管理压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高考制度改变了常规的文理分科制,应用了崭新的选课模式,即“3+1+2”学习模式,此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会。在该模式下对教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授课活动上,如果学生应用的是选课走班制,会增加学生选课组合和对应的班额,对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崭新的教学制度和政策,为学生谋得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学生在新高考制度下,会受到选课走班制度的影响,自身无法树立良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具备的集体意识较差。在常规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是班级,所有学生聚集在一起讨论学习内容,而在新高考制度下,除了必修的主科课程,其他学科均在不同的班级展开学习,此种模式会使部分学生无法对班级产生凝聚意识,这也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第三,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部分抗压能力较差或心理素质较低的学生,面临环境和学习模式的改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及时排解学习压力,甚至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教师要关注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调整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二、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尊重高中生选课自主权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举措是自主选课走班,推进高中教学的多样化发展,顺利地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是选课走班制度的主要宗旨。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在落实新高考改革举措上会应用套餐组合型模式,学校初步摸排学生选课组合后会砍掉部分人数较少的选课组合。相应的,教师在剖析学生选课心理,结合现实学情基础上让学生在有限的选课组合中去重新选择。然而此种模式背离了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未能全方位尊重高中生的选课自主权。新高考改革制度更加关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校的这种选课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欠缺学习生涯规划能力。除此之外,部分学校未设立与学习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课程,或是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与其相关的课程,但缺乏职业规划指导,缺少实践教育。此外,未能全面落实高中生自主管理权。有资料显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真正实现走班制的学校并不多,依旧有部分学校实施教学班及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设立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开设的学生自主管理活动不多,不论是教师群体还是家长群体,在思想认知上认为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够成熟,对自我评估能力不够完善,并不相信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此举也影响了高中生自主管理权的有效落实。

(二)班级自主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部分高中生缺少主体意识,缺失作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学校鲜少有学生将自己当作班级的管理者,不具备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观意愿。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班干部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涌现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或是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较弱。除了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在班级自主管理上意识相对薄弱,部分教师认为高中生的自我评估和管理能力较差,在班级自主管理上效率偏低,教师也未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整体不高

调查发现,部分高中生学习自律性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部分教师表示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制订的学习目标比较分散。这也证实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师监督,在自习课上,部分学生无法严格地要求自己,学生对教师具备较强的依附性,也无法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同时,有一部分高中生责任心不强,集体荣誉感缺失,部分学生表示班级管理与自己无关,在高中阶段只需认真学习即可,参与班级管理会消耗自己的时间得不偿失,还有部分学生对自身不够自信,无法良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因自身能力不足,也怕不能胜任。由此不难看出,部分高中生班级责任感不强,缺少自信心,这也是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较低的原因。

(四)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班级管理质量的根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依据。部分普通高中班级规章制度是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衍生而来,通常情况下会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明确具体的内容,而制度内容相对宽泛,过于笼统,大多是不准学生有哪些行为,很多学生认为班级管理应是班干部承担的职责,所以对班级自主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并未完全重视,容易造成惩罚不公正,影响学生之间的团结,长此以往,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此外,缺少班级自主管理的评估制度,虽然部分学校已设立了班级自主管理评估制度,但评价模式相对片面,很多教师在评估学生期间依旧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要求教師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各项素养,如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学习自律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等,如果单方面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那素质教育就变成了一纸空谈。

除此之外,缺少班级自主管理监督和激励制度。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要设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结合制度的人性化和权威性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大幅提升班级自主管理效率。同时健全的监督机制,也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调查发现,部分学校缺少班级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时监督各班的自主管理,日常管理仅靠班干部来落实,导致班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并且日常处理的任务繁多,不但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也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一)树立集体意识,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在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在选择不同课程时,学生要换多个班级来学习,也会导致学生和本班学生沟通减少,再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部分学生受到考试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会让原本就淡漠的班级凝聚力越来越低。对此,教师要实施有效的对策,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高中生之间的竞争关系。比如,在创设班级环境上,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互相沟通,通过彼此的交流,共同制订班级管理条例。这种共同参与的方式能使学生对班级条例更加认可,也能循序渐进地增强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设计以团结为主题的比赛活动,引导鼓励高中生畅所欲言。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部分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在面对外界升学等因素时,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有些学生因生活和学习受挫,会出现一些极端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教师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要求学生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给予学生人生建议,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个别情况,教师也可以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询问高中生的现实情况,要更加客观地结合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解决办法。通过此种方式为学生找到释放压力的正确渠道,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增强班级自主管理意识

对教师来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每一位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思想认知,要了解在班级自主管理实践中,管理主体是学生,教师除了评估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将目光拓展到学生的其他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上。对学生来说,要努力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对自我的行为负责,也要对班级负责,要明白自己不但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每一个学生都要将班级管理的事务当作分内的事情。部分不够自信的学生,要懂得寻求其他同伴和教师的帮助,树立信心,在班级自主管理期间,尽可能提高认知。教师和学校为提高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认知,要加大自主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学生群体明白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条件即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要发挥自我的引导能力,培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教师要经常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也要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要具有包容心理,耐心并引导学生自我调整,自我反思。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要为其创设更多的机会,具体措施如下所示:第一,增设管理岗位,实施轮岗制度。班主任可以设置班务日志管理专员,专员的主要职责是记录班务日志,及时考查记录学生的考勤情况;增设电力管理专员,主要职责是负责班级空调、风扇和多媒体课件的管理;增设调解员,主要负责强化学生沟通,疏导学生纠纷矛盾。实施轮岗制度能够彰显公平,让学生体会到各个岗位的不易,增强同理心,同时培养学生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能提高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第二,定期开设多样的自主管理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经讨论,自由地去策划每周的主题班会,放更多的自由权给学生,不论是主题的设计,还是班会的总结,都可以交由学生来完成,也要允许学生设立不同形式的班级管理活动,如情景剧表演、辩论赛等,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参与起来更加积极,学生也能在彼此的交流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在设计自主管理活动期间也能挖掘自身潜能,展示自己的特长,对树立自信心也有一定的意义。第三,构筑高效课堂系统。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建议学校要将课堂教学育人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打造高效课堂系统。对教师来说,要革新常规的教学认知,改革教学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引导、激励学生,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参照崭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堂评价量表设计并优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创新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逐步推进走班教学制。具体措施如下: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统筹管理力度,对学校投入一定的教育资金,同时对班額和年级规模加以限制。在新高考背景之下,亟须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校要关注师生的配比,推进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在新高考发展背景之下,学校也要关注教育发展趋势,比如可以应用电子班牌,为走班制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构筑健全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在教育中融合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在了解自身特质,自我兴趣和现有知识水准基础之上,以理性的思维选择科目。在教育中融合生涯规划,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其二,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学生个人的需求和规划也要融合班级管理目标,在教学期间,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制订科学的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奋进,辅助学生自主管理。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部分学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自己是非班级管理干部成员,所以无须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而在崭新的模式之下,教师要将目标的引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其三,构筑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班级内部可以设立多个监察委员,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不但要监督班级的日常管理,而且针对不恰当的规章制度也要及时调整。在外部,班主任和班干部成员要监督学生,通过内部、外部监督的有效融合来提高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其四,挖掘学生潜力,发展长处,建立自主管理激励机制。比如,要放一定的自由权给予学生,让学生自由设计管理,教师主动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亮点,及时鼓励和表扬,也要以正确的态度去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建议教师可以实施奖惩并举,双向激励。针对学生正确的行为,可以通过赞赏和奖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识别对与错;针对错误的行径,可以通过适当的惩罚和批评去鞭策他们。需要注意的是,在鞭策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用的语言要适当,循序渐进地疏导和教育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自尊。通过奖惩并举,采用双向激励的方式来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对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应用选课走班制度,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放更多的自由权给学生,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来说,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以此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昕波.新高考背景下班级管理分析:以黔南州县域高中为例[J].学苑教育,2023(21):9-11.

[2]刘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的探索[J].考试周刊,2023(19):5-8.

[3]昝晓芳,那荣存.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应对策略[J].科幻画报,2022(11):175-176.

[4]林文明.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走班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略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107-108.

[5]杜纪国,石丽丽.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39-40.

猜你喜欢

新高考改革应对策略班级管理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