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22刘亚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脊髓康复训练脊柱

刘亚丽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骨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脊柱有保护脊髓的作用,严重的脊柱骨折也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脊髓损伤是指患者的脊髓结构遭到破坏,致使患者的脊髓功能受损,引发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运动反射功能与肢体反射功能消失。一旦发生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会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排尿排便障碍,需要及时手术治疗,纠正疾病预后。但即使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感觉功能仍会受损,致使其肢体功能异常,降低生存质量、减慢术后康复速度。为了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并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还需要在术后立即展开康复训练[1]。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模式为常规护理,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虽然为患者康复锻炼提供了方向,但是可应用的康复手段却相对较少,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中,只是简单地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患者则是按照护理人员的指示,自行进行训练与康复,整个康复流程存在多种弊端,患者的康复效果无法得到保障[2]。因此要积极优化康复训练模式,康复护理训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关注患者的术后机体功能变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指导,加速患者病情康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不断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获取更为良好的预后。本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3~64 岁,平均年龄(44.65±3.70)岁;其中颈椎损伤4 例,胸椎损伤6 例,腰椎损伤10 例;行减压手术治疗7 例,行钛板内固定及髓核摘除术治疗13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0~64 岁,平均年龄(44.54±3.66)岁;其中颈椎损伤5 例,胸椎损伤6 例,腰椎损伤9 例;行减压手术治疗8 例,行钛板内固定及髓核摘除术治疗12 例。2 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知悉本研究;年龄18~65 岁;沟通良好;病史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合并血液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病情监测等。在护理干预期间,注意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伤口敷料,提高引流管的顺畅性,避免出现堵管等问题;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日常多进食新鲜瓜果蔬菜,尽早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患者的肢体能力,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在康复训练期间,可根据患者的疼痛表现,评估患者的实际耐受程度,使得患者的四肢功能得以恢复,促进疾病转归。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在康复护理期间,将患者的耐受程度与实际需求作为根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康复目标,提高患者配合度,使得患者能按照训练计划,参与到康复护理中。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康复护理。①术后早期患者处于急性重症监护阶段,该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心理疏导、主被动关节活动、坐位床上转移、坐位训练、站立训练等。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疾病知识认知,树立康复信心,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②由于长时间卧床,患者的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其在疾病康复期容易出现焦躁、恐惧等情绪,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告知患者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让患者了解脊髓损伤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治疗方法,并多鼓励、支持患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让患者以更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③脊髓损伤患者会有感觉障碍,在术后康复期,患者无法随意翻身,难以变换体位,如果长期卧床,也容易引发多种皮肤病,因此在早期康复阶段,要注意患者皮肤清洁,保持其皮肤干燥,定期帮助患者更换衣物与被罩,针对骨隆突处的皮肤,需要合理使用按摩乳加以按摩,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联合温水擦浴,在受压位置放置软垫,更能预防压力性损伤。④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此时需要注意每隔2~4 h,帮助患者排尿1 次,并指导患者自主展开膀胱功能训练,防止膀胱肌肉萎缩。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稳定,可采取间歇导尿法进行排尿,防止尿路感染,还能够避免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在泌尿系统护理期间,需要观察患者的尿液的量、性质与颜色。在导尿完成以后,需要对患者的膀胱加以按摩,并向下推进,指导患者多饮水,饮水量需要超过3 000 mL,从而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防止形成尿路结石。

(2)恢复期康复护理。该阶段是患者康复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康复内容最丰富的阶段,主要是训练患者的肌肉力量、维持关节活动度,特别是对上肢肌力训练、升级技能训练,以便为患者后期倚靠于轮椅的驱动做好准备;此外该阶段还需要给予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如多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及豆制品,可提升患者身体机能及抵抗力,从而加快其康复速度。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研究表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有关,康复训练越早,患者的功能康复速度越快,住院时间越短,住院成本越低。在疾病早期的康复训练中,可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如为了防止患者肢体畸形、肌肉痉挛,可每天对患者的下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背屈、外展、内收患者的踝关节,对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髋关节先练习抬腿运动,随后进行内收与外展运动。如果患者不进行被动活动,需要注意合理摆放瘫痪肢体关节,并按摩患者的下肢肌肉,力度适中。随着患者病情的康复,可将被动训练调整为主动训练,分别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练习、坐位练习与站立练习。卧位练习可指导患者使用哑铃与拉簧锻炼上肢,或者在床上自己挪动下肢进行翻身、坐起练习;坐位练习内容为指导患者自主进行脱衣、穿衣等练习,或者使用上肢撑起躯干;站立练习需要患者扶床站立,自主使用支具站稳,并逐渐过渡到不使用支具站稳。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可指导患者锻炼行走,包括平行杠内行走、学步车行走、拐杖行走,1 次/d,40 min/次。

(3)回归期康复护理。这阶段的患者转为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需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计划,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注重随访调查,以明确患者康复详情,同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并监督患者康复训练,从而起到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出院前,组建微信群聊,通过微信群为患者推送康复训练的技巧与内容,让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并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去除防护设备,独立行走。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检测疾病的康复情况;落实出院后随访,随访形式包括电话随访、微信随访、上门随访,电话与微信随访的重点内容是询问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以及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上门随访除了咨询患者的恢复情况外,也需要评估患者家庭中的危险因素,排除外界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影响,避免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出现跌倒损伤的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1.3 评价指标

(1)住院时间。(2)干预3 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两项均为满分制度,得分与结果成正比。(3)护理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满意 80 分、基本满意60~80 分、不满意<60 分;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与统计2 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痉挛、骨质疏松、便秘、压疮的发生情况,计算总发生率并比较。(5)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 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2 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两项评分提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对照组 40 65·40±4·49 75·71±5·51 58·38±5·48 67·17±7·79观察组 40 65·21±4·57 89·48±5·68 58·32±5·44 82·50±7·62 t 0·187 11·005 0·049 8·897 0·852 0·000 0·961 0·000 P

2.2 2 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痉挛、骨质疏松、便秘、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2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2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对照组 40 85·38±3·65 86·13±5·61 84·26±4·42 80·83±5·75观察组 40 96·21±3·74 93·22±4·82 95·34±3·79 91·46±4·38 t 13·107 6·063 12·036 9·301 0·000 0·000 0·000 0·000 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坠落伤、体育损伤、自然灾害的增多,导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由于该疾病损伤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轻者会产生疼痛及感觉障碍,重者会造成瘫痪[4]。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还会对患者消化功能、心肺功能、呼吸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带来一定影响。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70%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发生在40 岁以下群体,这也就导致一旦发病,对整个社会和家庭均有较大损害[5]。现阶段针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三种相互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康复训练需要贯穿疾病的整个阶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疾病预后质量[6]。康复训练的优势是利用非手术、非药物的方式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躯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然而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其康复训练的过程较为漫长,因此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会合并较多心理障碍,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康复训练,不利于改善疾病预后质量[7]。

临床在治疗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时,常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损伤情况并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但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损伤,引发机体应激反应,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在面对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心理状态会受到影响,对手术治疗充满畏惧、害怕,由于术后受到疼痛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参与到早期康复训练中,致使患者的恢复速度较慢。就临床术后的恢复情况来看,过去所采取的常规护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在临床干预时相对较为随意,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患者康复指导,但缺乏对患者个人需求的关注;而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存在多重疑惑,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自身的依从性较差,直接影响了康复效果。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工作时间与护理质量也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临床研究表明,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间,落实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通过有计划地护理支持,给予患者更为完善的护理康复方案,给出具体的康复时间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保障诊疗操作的规范性,为患者提供更为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以此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康复护理的介入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心理的疏导、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教育,进而帮助患者重塑生活信心。康复护理能对患者术后残存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方式去提高残存肢体功能能力,以尽可能地恢复其功能。康复护理还可延伸到社区及家庭的康复训练中,从而使康复理念贯穿到整个疾病的始末,最终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证实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及显著效果。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激发病死的神经细胞以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以此保证脊髓功能的重建。在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将患者放在中心位置,明确康复训练的目标,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联合必要的体位护理、泌尿系统管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大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随着康复训练的稳步推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改善,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展开康复护理,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肢体功能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及质量,并积极影响疾病预后,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脊髓康复训练脊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