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锻炼对改善ICU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的作用
2024-04-22陈云乔
陈云乔
(天津市胸科医院ICU,天津 300222)
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也包括后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心脏功能异常或结构缺陷所引起,不同心脏病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与体征不尽相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1]。心脏手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手术,患者不仅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也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2]。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是指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出现一系列心脏功能异常的状况。这些异常可能包括心脏节律失常、心脏功能下降、肺部积液、出现过度疲劳等。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感染、药物过敏等。此外,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运动量等也会影响其术后康复情况。为了避免术后心脏功能障碍的发生,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此外,在术后康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适当的饮食、休息和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因此,大多数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ICU监护,以保证患者更加顺利的度过危险期。而为了患者的更好恢复,改善其预后,需要做好ICU心脏术后患者的相关护理工作[3-4]。本研究分析了早期康复锻炼在ICU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我院ICU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94 例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ICU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住ICU的47 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其中后入住ICU的47 例患者作为康复组。康复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6:21;平均年龄(56.23±3.18)岁。常规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7:20;平均年龄(55.98±3.21)岁。(1)纳入标准:意识处于清醒状态且认知情况良好;病情相对较为稳定;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低血压及恶性肿瘤。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及日常生活、饮食、环境等方面的护理,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的相关需求。
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如下。
(1)呼吸功能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且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可以在心电监护的协助下开展相关训练,练习腹式呼吸与深呼吸,指导患者做吹气球训练,为患者选择厚度、大小与弹性均适中的气球,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稍微屏住呼吸后用嘴巴包紧气球,缓慢的将气体吹进气球内,深呼吸气的气体被最大量地吹出,直到吹不动为止。同时也要指导患者有效地咳嗽和咳痰,使其掌握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保证痰液可以得到有效排出。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强化呼吸肌的功能与肺部功能。以上训练2~3 次/组,3~5 组/天。
(2)运动训练:护理人员要从肢体末端、肢体及躯体的顺序逐渐的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完成训练,对于无法开展主动运动的患者可借助锻炼器进行辅助运动。在开展床上运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开展肢体与协调锻炼,让患者主动的握拳头和抬头,让其在可以接受一定锻炼强度后在开展协调运动,上肢活动内容包括拉、握、举等,下肢活动包括蹬、抬腿等,并逐渐延长锻炼的时间,增加运动量,达到活动肌肉的目的。以上训练10~15 分钟/次,3~5 次/天。
(3)渐进式康复锻炼:在患者的身体恢复至一定标准后,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开展渐进式有氧训练。开始时有氧运动应该难度较低、较为轻松,例如慢步行、静态自行车等。逐步增加时间和强度,直到能够维持在较高的心率水平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氧气利用,帮助提升恢复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应用恰当的肌力训练。进行肌力训练可以帮助增强全身肌肉和心脏肌肉的功能。应以多次重复、少量负荷的方式进行肌肉训练,这将有助于建立肌肉的耐力和功能,逐渐增加重量直到达到期望的水平。以上训练15~30 分钟/次,3~5 次/天。
1.3 评价指标
(1)临床指标包括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2)心脏射血分数及临床症状评分。采用临床症状观察量表对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评价,评分最高分为4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约为理想[5]。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实现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的表示方法为率(n,%),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指标比较
康复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拔管及ICU监护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指标比较(x±s ,d)
2.2 2 组心脏射血分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2 组心脏射血分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心脏射血分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表2 2 组心脏射血分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1·943 2·306 1·440 3·081 0·096 0·042 0·106 0·037组别 例数 心脏射血分数 (%) 临床症状评分 (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康复组 47 36·54±3·26 49·85±3·32 29·15±3·66 18·25±2·63常规组 47 37·43±2·18 43·25±3·31 29·23±3·52 24·36±3·87 t P
3 讨论
心脏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病理性质相对较为复杂,疾病的种类也相对较多,不同心脏疾病患者的症状与表现各有不同。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以手术作为主要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一旦不能给予患者全面的干预与病情控制,就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恢复与预后改善,需要做好其术后的护理工作[6-7]。
心脏疾病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时会带来严重的创伤,并且受到体外循环及营养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指的是手术后心脏不能正常、有效泵血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术前重度心脏病、术中低血压、术后感染、心脏节律异常、术后药物反应等。临床调查发现,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可能使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及氧气,导致身体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状况。因此,心脏术后功能障碍的危害是严重的,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常见的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包括:(1)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可能会导致心肌功能不全,泵血能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闷等症状。(2)心跳过缓/过快:术后可能会出现心脏节律异常,如心跳过缓/过快、心律不齐等。(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产生的合并症:例如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受损,进而导致心力衰竭。(4)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可能会导致DVT,严重者甚至可致命。心脏手术术后功能障碍的处理包括彻底的术后护理、药物治疗和必要的再次手术。为避免心脏手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需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术中注意细节,术后加强监护和护理,可探寻更为有效的护理举措,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ICU属于医院相对较为特殊的科室,其主要负责的就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以及监护,对于心脏手术患者来说,大多数均需要在完成手术后进入ICU接受一段时间的监护与干预,以保证其可以较为顺利的度过危险期,得到更好地恢复与预后改善[8-9]。
这些年来的医学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了心脏手术治疗,而手术效果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变得更为可观,但当前我国患者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疾病认知,例如,在接受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损伤较为严重,因此在术后应尽可能的卧床休养,避免下地行走或者运动,这些错误的术后康复观念会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此类观念根深蒂固甚至还会带来不良影响。患者在心脏手术术后开展恰当的早期运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恢复积极作用,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科,促进心脏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治疗水平的提高,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方面也具有显著价值,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有效减少因该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促进患者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的改善,在预后生活质量方面也有提高作用。当前更多的学术研究集中于普通病房或者家庭中如何促进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康复,而对于ICU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除此之外,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对早期康复锻炼护理的具体方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无论是康复锻炼的时间,还是强度与频率等多个方面均体现出区别。调查发现较为全面、整体的心脏康复可分为2 个阶段,根据时间节点的不同分为早期康复阶段和晚期康复阶段,其中早期康复阶段又可分为两大部分,而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早期心脏康复阶段还可分为院内康复阶段与院外康复阶段。其中院内康复阶段主要是指在医院内部开展的康复护理活动,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细心地为心脏手术术后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与护理服务,立足于患者实际病情的评估,开展早期的活动指导与生活指导。而院外康复阶段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延续性护理的内容,指导患者恰当的开展恢复运动。
康复锻炼指的是:通过对社区生活、职业、医疗、再教育等各种方式协调、综合地运用,针对疾病或伤残患者所出现的某些功能性的障碍,通过采取运动锻炼和再锻炼方式,使其各功能水平获得最大程度地康复,并在最后阶段能够重返家庭与社区。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者身体相关功能的过程中,主张通过替代、代偿和促进等途径,并强调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和配合患者不懈的奋斗,才可以达到早期健康目标。ICU患者一般面临着下列的一些问题:(1)机体结构和功能障碍。(2)患者的长时间卧床会发生或制动综合征:尤其针对一些外伤或者病情较严峻的患者,虽然唯有长期卧床才可以保障患者顺利地度过危重时期,但是长时间卧床也可以会引起很多其他的功能障碍发生,从而使得病情进一步加剧,同时也会对多个神经系统机能产生阻碍,还会引起发生关节抽搐、僵硬,重症肌无力,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很大影响。(3)心理障碍。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认识较为清醒或手术后的危重患者,会特别依赖医生家属,由于ICU病区医生对患者的严格约束,当他们走进ICU病区之后会错误地觉得自身所患病情严重,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其产生了不安、害怕和失落的心情,加之家属不能守在周围,也使得其缺乏了安全感。(4)社会活动限制:由于对ICU患者通常都会存在着交流、行为、生活环境、运动等方面的约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使得其无法在医生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有关社会活动;(5)活动限制:由于患者的病往往严重,无法与外人开展正常的沟通,对于社交与职业社会活动无法正常参加,使得其社会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限制。
由上述可知早期康复锻炼护理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应用在不同的专业学科中也具有差异化的侧重点,其中胸外科的术后康复护理更加强调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而腹部术后的康复护理更加注重患者消化功能的康复。对于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而言,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应将侧重点放在心功能维护方面,避免运动不当或者运动过度而导致的心功能代失常现象。在该研究领域,我国众多学者通过临床试验展开对比分析。对于接受心脏手术术后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锻炼护理,有利于改善短期的预后指标数据,而导致这一积极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具体而言,早期康复锻炼可从心理角度为患者进行正反馈疏导工作,患者通过运动与锻炼可患者通过运动与锻炼可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加自己的认同感,在提高恢复与治疗信息方面具有价值;除此之外,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护理,还可推动患者神经功能与肌肉力量的恢复,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有效降低术后出现炎症反应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让患者更加迅速的恢复自主呼吸,尽早撤掉呼吸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此同时,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护理,还可进一步的降低临床中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因过度镇静而导致的肠麻痹等负面情况,也可降低肌肉萎缩的发生可能性,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临床风险事件。
总而言之,在ICU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中,应用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具体好处可归结为以下7 个方面。第一,可充分促进患者的血液流动情况,避免患者在卧床休养过程中出现肺栓塞或者静脉血栓。第二,应用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可通过变换体位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还可改善血液回流循环情况,为器官的供血与供养提供支撑。第三,通过早期的翻身与体位变换活动等可达到更好的分泌物引流效果,避免患者出现肺不张等情况,可有效规避坠积性肺炎。第四,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运动量,达到改进食欲的效果,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以增加进食量,促进胃肠消化,有效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几率。第五,缓解长期卧床导致的腰背部肌肉紧张引起的不适感;促进肢体力量恢复,防止肌肉萎缩。第六,促进胸腔、心包和纵膈积液、积血的有效引流;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第七,早期活动可以激发患者的信心。
虽然,病症造成的影响仅经过康复锻炼不能完全获得改变,但经过针对性的机能锻炼,可以促使各个系统产生一定的变化,使其各种机能得以提高康复疗法能使ICU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这是患者各项能力和生存素质得以完善与提高的关键措施。对于ICU心脏手术术后患者来说选择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是较为重要的,而在为这一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要保证其更好的康复,因此,就需要将早期康复锻炼应用于患者的护理服务过程中,通过患者早期、全面的呼吸功能训练与运动训练来促进患者更好恢复,避免各种不良情况的出现,为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基础与保证[10]。
综上所述,在ICU心脏手术术后心脏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锻炼是相对较为理想的一种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