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过滤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优化策略
2024-04-22郑翠玲
郑翠玲
摘 要:全球化使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作用愈加凸顯,这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差强人意,其成因涉及诸多方面。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指出,学生的情感障碍是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改善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优化话题选择、增加教师反馈、调整测试形式和加强课外补充等措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减少课堂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情感过滤,可以有效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非英语专业;情感过滤理论;情感障碍;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4-0092-03
一、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作为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对我国英语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能力作为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技能,是语言交际中至为重要的一环。早在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颁布实施时,开展口语教学已被各大院校提上日程。此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了口试项目,雅思、托福等大型国际考试也将口语能力作为其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和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诉求更为强烈。近二十多年来口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与传统强项——读写教学相较而言,目前的大学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高分低能、拿着口语合格证却不能进行有效交流的毕业生大有人在,“哑巴英语”“中式英语”依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听不懂、说不出。很多学生的口语经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却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交流水平。因此,在口语交流中经常看到学生词不达意、中英文混杂,或者即使说出来也不过是汉语翻译出来的“中式英语”。黄晓利、谭佳的调查证实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1]。
为改变这种情况,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改革,由此非英语专业的口语课程得以单独设立。但是面对大学英语总课时的减少,口语的课程设置被压缩,口语教学仍处于被弱化的地位[2]。在笔者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每学期有64课时,其中口语课只有16课时,每两周安排一次口语课。这样的课程和课时安排基本上保证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最低要求,但课次安排其实还是不利于英语口语学习的连贯性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此外,面对五六十人的大班授课,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和特定情况。
此外,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口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心理障碍[3],即情感因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年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Krashen在情感过滤假说中指出,“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因而直接影响语言习得”[4]。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的情感障碍包括学习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
esteem)和焦虑(anxiety),这些因素制约着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效能。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口语重视不足。这种态度的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因为这是一门必修课,迫不得已而为之。而且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以考察读写听的能力为主,近几年虽然增设了口语考试,但其重要性还是比不上读写听,学生学习的重心还是放在笔试上,导致口语学习投入不足,口语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学生口语练习中存在情感障碍。口语是语言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需要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是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因为害怕达不到预期目标或交流不畅而产生失败感、自尊心受挫,因而常在表达时产生紧张、慌乱、不自信、躲避等负面情绪,这种情感焦虑直接影响到口语表达的质量,从而陷入“口语差,怕练习,提高慢”的恶性循环中。
课程设置问题可以通过听说并重来优化课时安排。学生的问题则可以通过积极地教学引导来改变,因此笔者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上的情感障碍,并提出应对之策。
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情感过滤假说是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监察模式(The Monitor Model)中的五个假说之一,这一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影响巨大。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又称屏蔽效应假说。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指出,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教学形式、课本内容、课堂气氛等环境的制约,极易升高学生的“情感过滤层”,导致他们处于焦虑、畏惧及逃避等心理状态,无法有多余的空间接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5]。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输入信息往往大于吸收量,这种堵塞现象,是情感对输入信息的过滤表现,称为“情感过滤”(the affective filter)。情感过滤又分为高情感过滤(high affective filter)和低情感过滤(low affective filter)。高情感过滤能阻止学生接受输入信息,而低情感过滤允许学生接受外界输入的内容。就是说学生的消极情绪集聚的越多,他的“情感过滤层”越高,外界输入的信息越容易被屏蔽掉,那么所吸收消化的内容就越少;反之,学生的消极情绪越少,他吸收消化输入的信息就越多。
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中的情感障碍主要来自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感兴趣而主动参与的学习,另一种是为了考试、求职等进行的相对被动的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自信是学生对个人的总体评价,学生自信心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好坏。而焦虑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忧虑、不安、被动、害怕和躲避等。这些情感因素是造成学生口语水平薄弱的一个主要原因。降低情感过滤可以使学生较多地消化吸收外界输入的信息,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果,而要达到低情感过滤,必须解决学生的情感障碍。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积极度越高,学习过程就越轻松,语言认知就越快,知识内化程度就越高[6]。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生学习焦虑感降低,语言学习的效率升高。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运用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来指导语言教学,对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优化策略
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积极引导,建立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可以帮助学生上好英语口语课,提高教学效率。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有父母师长的期待,还有未来就业的压力,这使很多学生处于焦虑不安之中,这种“学习焦虑”在英语口语课上表现尤为明显[7]。口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学生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8]。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放松,能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协同努力。此时,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一张笑脸、一份耐心、一句鼓励、一个笑话能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一个知识储备扎实、品格优秀、幽默宽容的教师所具有的亲和力能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多肯定,少批评,也会建立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式的变革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并不符合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正如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所认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升高学生的情感过滤层,是导致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有意地还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进者。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育他们正向、积极的思维,鼓励他们开口讲出英语。此时,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口语交流的策略和技巧。如何把对话放入日常语境,使之更贴近生活;在对话中如何实现有效的话语轮转;忘词时如何弥补;没听懂时如何提问;甚至可以加入身体语言来辅助表达等。通过迂回、澄清、确认、规避等技巧的应用可以缓解尴尬,解除困境,帮助学生顺利的表达自我。
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变化。传统的常见做法是听力课上听听力,口语课上讲口语,人为地把听与说割裂开来,这并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英语的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尤其口语交流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话语轮转中,交流者既是语言的输出者(Speaker),又是外界信息的接受者(Listener),只有听的懂,才能作出正确的回应,因此听与说的能力密切相关。要想说得出,首先需要解决听得懂的问题。而且现在的课时安排是每两周上一次课,一次2课时,如果全部用于口语练习或听力学习,学生容易疲惫而懈怠。所以课堂上口语、听力穿插进行,听说并重,既是一个调剂,也是一个补充。比如,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插入一段听力,让学生听后复述所听到的内容,或者发表个人看法,将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听与说共同进步,则能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同时,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每周都有听说练习,课时安排得以优化,也保障了听说课的延续性。
(三)丰富课堂活动形式
非英语专业口语授课多以50~60人的大班课为主,学生性格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需要丰富课堂活动形式,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的口语练习形式很多,如个人汇报、小组讨论、对话、辩论、演讲等。辩论、演讲等形式适合口语能力强又乐于积极参与的学生。个人汇报比较适合不善交流或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又希望更多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不妨使用2~3人的对话,4~6人的小组讨论等形式。一般学生都喜欢群体讨论这种形式,可以放开自由地发表意见。另外,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口语学习。比如,让学生用PPT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值得纪念的一次聚会、旅游经历等等,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四)选择恰当的话题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专门的教材,但是口语话题的选择没有必要拘泥于口语课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的各单元关联性很高。如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读写主题是“Lets go”,听说的主题是“New places,new faces”, 所以读写课程的Critical thinking完全可以用作口语练习的选题,不仅使学生熟悉了课文主题,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每个单元的Speaking都會练习一个主题,比如问路、借东西、赞扬某人等,在对话范本之后有情景对话练习,这个练习可以机动灵活一些,除了课本提供的情境,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话题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口语对话更容易展开,纳入语境口语练习也更自然。比如第三册第七单元主题是Asking for/Making recommendations,就可以放在介绍一本书、推荐一部电影、选择食堂菜式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情境中去完成。另外,还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爱好、旅游、体育、宠物、交友等。多样化的选题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喜好,由此可降低学生的焦虑,增强参与兴趣。
(五)增加教师的反馈
对于学生的口语活动,教师需要仔细聆听并作出反馈。虽说要多肯定学生的努力,但是反馈也不是一味的称赞。Vigil和Oller的纠错理论指出,“教师的情感反馈必须适度”[9]。做得好自然要赞扬,比如发音正确、话语的轮转有序、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等,当然有问题也要指出来。这个点评的时机很重要。教师尽量不要在学生说话时直接指出他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打断学生的思路,还容易引起学生的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降低学生自信心,导致话语进行不畅。所以教师在听完学生的话语后,针对其中的问题,作出中肯的点评,但原则仍然是多肯定学生的努力,少批评,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以此减少课堂焦虑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六)运用多种测试形式
测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测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否有进步,或进步的大小,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来指导自己之后的学习。测试可以一学期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进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测试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2人对话和单人汇报是笔者常用的形式。一般学生都可以接受对话这种形式的测试,少数人不愿意受伙伴的影响,选择单人汇报,也有人怕考试时过于紧张,而宁愿录个视频。多数时候话题是限定的几个,学生临考前抽题,稍作准备就可以开始。有时候也有学生提出来要与老师直接对话,这个话题就是即兴选择,适用于那些优秀而且自信心足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以此降低学生的测试焦虑,也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口语水平。
(七)加强课外学习内容的补充
口语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发音是否准确,语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词汇使用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具有逻辑性、流畅性,能否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想,是否符合英语思维及文化习俗,这些都与口语输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口语的改进不仅需要英语总体水平的提升,还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因为交际并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还是文化的碰撞和交流[10]。课堂上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导入英美文化元素。通过中英美文化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使其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另外,在课堂学习之余,学生要自己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也需注重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克服母语思维的影响,多管齐下,培养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言学习过程,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现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口语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就有不少影響口语教学效果的因素。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是导致课堂口语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以此理论为指导,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焦虑,减少学生口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实现低情感过滤,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条件,是走出口语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晓利,谭佳.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成因分析及提
高对策——以嘉兴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20(28).
[2] 逯阳.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J].黑
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
[3] 邱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对策分析[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2019(5).
[4] 徐锦芬.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7:137.
[5] 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16-20.
[6] 王西娅.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
2012(6).
[7] 荣子英.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
的运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1).
[8] 殷晓英.英语课堂中的语言焦虑及其解决策略[J].课程教
育研究,2015(11).
[9] 文洁娟,方丽娟.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焦虑表现、成因
及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10] 李幸,吴丽琴.顺应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