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04-22李楚楚唐敬文

时代汽车 2024年6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技师学院人才培养

李楚楚 唐敬文

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亟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师学院要实现“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需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文章首先概括阐述了“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了其对技师学院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技师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然后从调整专业设置、构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强化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现路径,最后对推进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技师学院 工学一体化 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步入以创新为驱动的新阶段。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对掌握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技师学院亟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1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内涵

“工学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需实现产教融合面向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设置智能制造、物联网、新材料应用等新兴交叉专业,实现专业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并且要鼓励不同专业方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复合型的新专业。这需要技师学院保持灵活机动的专业设置理念。

1.2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需要实现知识技能并重,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行业最新技术和装备引入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更新;二是合理設置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学时比例,实训课程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三是设置针对关键技术和复杂操作的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强化技能提升。

1.3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实现项目驱动教学过程贯穿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训操作、效果评估等环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一是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闭环;三是组织专题研讨,促进知识内化运用。

1.4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需要实现“双师型”并重,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聘请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数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40%;二是鼓励理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其实务能力;三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工学交流的长效机制。

1.5 实训平台

实训条件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平台建设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参与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先进设备;二是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三是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制度化。

1.6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实现过程化和多元化,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考试外,还要增加过程性评价、项目产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强化对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成长的评估,重视学生的过程化学习。

2 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的意义

2.1 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需要大量熟悉新技术、适应新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工学一体化”培养使学生在学校就可接触前沿技术和设备,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强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2.2 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工学一体化”培养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可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掌握操作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岗位技能,更具就业竞争力。同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更适合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2.3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共建专业和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和实训项目,实现师资互聘与交流,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这不仅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也有利于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2.4 有助于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加强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促使教师及时学习最新专业领域知识,使其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共同进步,充分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前瞻性。

2.5 引领技师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

“工学一体化”培养路径为技师学院专业设置指明了方向,即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工学交叉的新兴专业。这不仅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也推动学校各专业建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2.6 有利于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这将促使学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让双师型教师数量进一步增加,使教师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2.7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工学一体化”培养可以确保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可以掌握较强的专业实操技能。这一举措必将提升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总之,实施“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技师学院适应社会经济的必经之路。

3 当前技师学院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过对省内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走访及调研,发现技师学院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

部分专业方向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不匹配,关键领域、新兴领域专业较少。专业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及企业的最新人才需要设置紧缺专业,专业总调整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导致各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

3.2 课程内容更新不足

现有课程更新换代不足,新技术、新工艺整合应用类课程偏少。部分学院仍使用理论型教材,没有更新技工院校最新出版的“一体化”精品教材,学生学习起来仍旧存在与技能脱节问题。部分课程内容仍脱离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教师授课难以适应产业变化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3.3 理实环节衔接不畅

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割裂,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脱节。理论课侧重静态知识传授,实训环节模拟性不强,学生无法将知识迁移并应用实际生活中。

3.4 实训条件不足

校内实训设备老化,实训项目设置不顺应学生技能培养需求,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的效果。校外实训基地数目不足,实训岗位单一化,使学生实际操作机会有限,实训效果参差不齐。

3.5 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偏低

许多教师长期脱离一线,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专业课程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难以指导学生技能培养。

3.6 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现有质量监控侧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技能提升情况监测不足。质量标准与企业需求不对接,评价存在偏差。

3.7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知识灌输上,较少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导向等方法。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发挥教师授课与学生接收的相互作用。

3.8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在教学各环节应用不足,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手段应用鲜见。教学管理、师生互动等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实训课程模拟仿真系统并不全面,和专业领域最新技术仍有较大的差距。

3.9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现有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训基地对接上,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领域的制度化合作不够。现有合作企业数量有限,急需扩宽合作企业范围。

3.10 产教融合的制度机制有待健全

现有校企合作存在观念分歧、信息不对称、后续发展不确定性等问题。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制度化产教融合机制,将企业文化及技能实时应用与学院专业建设及产教融合基地发展上。

4 实现“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4.1 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新兴交叉专业

根据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设立一批工学交叉的新兴专业,实现专业方向与产业发展高度对接。可以考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方向;还可以鼓励不同专业之间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复合型的新专业方向。

4.2 构建产学融合的课程体系

充分吸收企业专家力量,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将前沿技术和设备运用渗透到课程当中。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实训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也可以按照项目驱动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围绕产品研发、项目实施等设置课程模块,使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融合。

4.3 建立校企协同的教学模式

由企业专家授课并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际操作。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训練有机结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在项目研发中启发思维,促进知识内化。

4.4 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设具备先进设备的实训车间或工厂,提供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平台,创设模拟实训项目。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技能。

4.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强化项目考核和技能考核在传统书面考试基础上,增加项目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环节;增加课程考核方案,加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技能操作的水平等考核指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6 优化教师结构,强化双师素质

强化双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请具备丰富实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确保其比例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40%。通过教师挂职锻炼,提升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学院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及考核,以便教师自我操作技能提升。寒暑假期展开教师送教上门,教授企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并组织企业工程师给教师进行实操培训,接受最新的设备培训。

4.7 深化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与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并促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在专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更深一步合作,打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通道。提供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化人才,在此基础上联系学校优秀毕业生,扩宽吸纳省内优秀企业,更多形成人才培养合作基地。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技师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新要求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师队伍、实训平台、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联动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说,专业设置要面向产业发展方向,理论课程要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更新,教学过程要贯穿理论与实践不同环节,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教师队伍中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而实训条件需要产教双方共同构建。此外,考核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评定。

当前,技师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师资结构失衡、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这需要从根本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制度性创新,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总之,“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技师学院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技师学院牢固树立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产业变革需求,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基金课题:校级课题《智能制造系统机电联调》工学一体化精品课程开发研究  ZTTC2023ZD05。

参考文献:

[1]张阳.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8):60-63.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1.18.010.

[2]何慧爽,原雷雷.“双创”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9):4-6.

[3]谢勃.3ds Max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J].高教学刊,2020(17):112-114+118.DOI:10.19980/j.cn23-1593/g4.2020.17.035.

[4]陆文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8(11):178-180.DOI:10.19980/j.cn23-1593/g4.2018.11.064.

[5]孙晓芳.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127.

[6]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06(21):11-15.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技师学院人才培养
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汽修实训课的应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应用探索
浅议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试论强化技师学院英语差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技师学院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