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
2024-04-19刘静
刘静
[摘 要] 为了提高“教”与“学”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促进“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品质;思考;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其启发、引导的功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打造“生本”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去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教”为中心,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他们依然沿用“讲授法”,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知道,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进而推动“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应在“让”的艺术和“引”的水平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合作、去创造,进而引导学生走上“会学”之路.
在“二次根式(1)”教学中,笔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铺设了一条“生本”探究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导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提炼数学研究方法,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2.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質;
(2)二次根式性质的运用.
3. 导学过程
环节1 引入主题
师生互动:教师用PPT给出问题让学生口算,引发认知冲突,进而揭示课题,给出概念.
设计意图 新知是在旧知基础上生成的,为此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为新知搭建台阶.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回顾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这样一方面通过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理解引入新知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旧知回顾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究做一定的铺垫. 同时,开门见山式地直接引出概念,方法简洁、高效.
环节2?摇 理解概念
练习1:辨一辨.
说一说,以下各式哪些一定是二次根式.
设计意图 在练习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个体展示,从而借助“辨一辨”理解概念. 同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的依据,从而让学生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即(1)含有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非负.
练习2: 做一做.
师生互动:在该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后进行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 练习(1)通过变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并让学生掌握求被开方数中字母范围的方法,检验学生“用”概念的能力. 练习(2)重点是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大多数学生会根据概念列出不等式组,即2b-1≥0,1-2b≥0,解得b=0.5,从而求得a=1. 那么若不解,是否能够直接给出答案呢?这样通过动手实践,思考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环节3 ?摇探究性质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二次根式的性质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填一填”总结规律,得到性质.
思考1:根据以上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思考2:观察以上计算结果,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3:填空.
思考3:观察等式两边,你有何发现?
师生互动:在此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概括、去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环节4 ?摇练习巩固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以下两个功能:一是通过“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共性问题,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二是通过“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知晓自己哪些内容是真懂真会的,哪些内容还存在疑惑,从而通过师生或生生的有效互动交流排疑解惑.
例1 计算或化简:
师生互动: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算一算”,然后让学生板书展示解题过程,并根据解题过程进行追问.
追问2:你是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的?
例2?摇 计算或化简: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追问,让学生思考解题的依据,通过“说”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环节5?摇 反思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顾,总结自己的所获、所疑、所想,以此实现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 同时,通过反思总结归纳出对分类讨论、特殊到一般等重要思想方法的认识,以此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环节6?摇 课后作业
在本环节,教师除了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基础题,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相关的拓展题.
设计意图 借助分层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后再“跳一跳”,深化提高,形成体系.
教学思考
1. 合理整合,助力提升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有了探究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基础和经验,这就为打造“生本”课堂提供了前提. 着眼于数学体系,本课既与已学的实数和整式等相关内容紧密相连,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内容的基础;着眼于本单元,本课内容是学生进行二次根式运算的基础. 从“学”的层面来看,本章作为“数与式”内容的最后一章,不仅要让学生将本章内容学懂学会,而且还要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沟通,从而帮助学生完善“数与式”的认知体系,以此优化学生认知. 其实,通过对“平方根”的学习,学生对于“当a≥0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另外,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以直接写出. 同时,学生对分类讨论和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并不陌生,为此,基于整体性、连续性、探究性等原则的考量,在教学中教师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整合,运用“起承转合”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经历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性質的运用的完整过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2. 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所谓教学,既要有教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学”,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更高效,使“学”更积极,最终将教师的“教”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地重视“教”,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要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要知道,只有去经历才能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教学,以此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力. 例如,对于探究性质,课前学生已有学习平方根和算式平方根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经验,所以学生得到这些结论并不难,为此教师放权给学生,通过创设多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归纳,得到相应结论,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让出空间和时间,学生才有机会和精力去参与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之路走得更稳,走得更长.
3. 精心预设,引导思考
思考在学习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比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 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时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和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前就需要对自己的任务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合理的安排,以此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同时,教师只有精心预设,才能在处理各种生成性资源时显得游刃有余,进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4. 适时追问,诱发深思
若数学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思考,那么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样,若在教学中没有适时地追问,则问题的解决仅仅是浅尝辄止,又如何诱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呢?在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速度”,对于一些问题的讲解常常是一言带过,没有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这样学生如何“真懂”?另外,在问题的解决上采用“就题论题”,这样看似是将知识讲透了,学生会做了,但因缺少深思的过程,他们又如何“真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追问,以此诱发学生深思,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材,合理预设,巧妙追问,以此诱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