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路径研究

2024-04-19刘学敏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数学思想深度学习

刘学敏

[摘  要] 深度学习是学生运用高阶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提升认知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文章选取“圆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教学片段,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路径.

[关键词] 深度学习;问题引领;探究反思;数学思想

时代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随之而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从被动的浅层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深度学习.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满堂讲,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被动重复演练,缺乏知识建构,学习缺少主动积极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采取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反思,开展深度学习. 本文选取“圆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教学片段,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路径,以供同行交流探讨.

何谓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自1976由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約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理论日趋成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不是表面机械记忆知识,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高阶思维能力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 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由简单型知识结构向抽象型知识结构拓展,实现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不断发展思维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1. 问题驱动引思考,强化知识理解

问题是知识的载体,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本质,强化知识理解.

教学片段1

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大家已经学过的知识,观察图1,能否判定其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生1:图1中∠AEC和∠BED是一组对顶角,因此这两个角相等,但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不够.

师:如图2,我们在图1中添加一个外接圆,你可以判定相似三角形吗?

生2:可以,因为∠A与∠D都对应,所以两个角相等. 又因为∠AEC=∠BE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可以证明△ACE∽△DBE.

生4:图3中有三对相似三角形,首先△ACE∽△DBE,其次由于AC2=AE·AB,又因为△ACE与△ABC共用∠A,所以可以得到△ACE∽△ABC,从而也能得到△DBE∽△ABC.

师:观察图3,点A的位置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师:很好,通过刚才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发现我们在研究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时,利用了圆的相关性质和定理,这些定理为判定三角形相似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我们对圆的知识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应该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析  片段1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传统的复习模式(复习概念、讲解例题、巩固训练、作业布置)教学,也没有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而是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 反思探究促提升,落实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反思提炼,能够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体系,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抓住数学的本质.

教学片段2

师:如图4,圆O的直径为AC,AC⊥BD,相交于点F.

生6:根据AC⊥BD,可得BF=DF=4. 连接EB,可以得到△EBG∽△DCG,从而求得EG和CE的长度分别为4和7.

生7:我们也可以连接BC,证明△BCG∽△EDG,从而EG和CE的长度分别为4和7.

师:两位同学都提出了非常好的解题方法,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生8:我有一种方法可以不添加辅助线直接求解,首先证明△DCG∽△ECD,可以得到CD2=CG·CE. 只要求出CD2,就可以求出CE的长度. 因为CD2=CF 2+DF 2=CG2-FG2+DF 2=21,所以CE的长度为7.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不添加辅助线求解的方法,也是非常好的.

生9:如图7,连接AD,因为四边形ACED为圆的内接四边形,可得∠CAD+∠CED=180°. 因为AC为直径,所以∠ADC=90°. 又根据AC⊥BD,可以得到∠CAD=∠FDC. 又因为∠FDC+∠CDG=180°,所以∠CED=∠CDG. 因为∠DCE=∠GCD,所以可以得到△DCG∽△ECD.

生10:如图8,我们可以连接AE,根据AC为直径,可得∠AEC=90°,所以∠CAE+∠ACE=90°. 又因为∠G+∠ACE=90°,所以∠CAE=∠G. 因为∠CAE=∠CDE,所以∠G=∠CDE. 又因为∠DCE=∠GCD,所以△DCG∽△ECD.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许多方法证明△DCG∽△ECD,大家的共同点是都提到了添加辅助线,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一下添加辅助线的规律吗?

生12:前两位同学添加辅助线都运用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定理,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进而求解. 生11则运用了垂径定理添加辅助线. 当然如果不利用垂径定理,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条定理我觉得也能够解决.

师:那你讲一讲你的解题过程.

生13:因为AC是直径,所以∠ABC为直角,又根据AC⊥BD,所以∠A=∠DBC. 因为∠A=∠BDC,所以∠DBC=∠BDC,下面证明的方法和原来的一样.

师:很好!这是因为我们看到有直径的信息,所以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条定理来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基于上述分析,添加辅助线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

评析  在教学片段2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并利用基本图形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问题1引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相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还发现了不添加任何辅助线进行证明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 获得解题技能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添加辅助线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探究、反思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炼,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围绕主线展开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促提升,升华数学认识

教学片段3

师:如图10,圆O的直径为AC,AC⊥BD.

探究1:若OB,OF的长度为4和1,请试着求解BD和AB的长.

生14:要求BG,我们只要根据△BDG与△BAM相似即可求解.

师: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思路的呢?

生14:因为探究1中已经求得了BD和AB的长,再加上BM的长度为2,可以看到BM与AB所在的△ABM與BG,BD所在的△BDG只要相似就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BG.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够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生16:△ABM∽△DBG. 根据上面的方法仍然可以得到∠ABO=∠DBC,因为四边形ABDE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可以得到∠BAM=∠BDG,所以△ABM∽△DBG.

探究4:假设点E运动到A点,在不改变探究3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请你尝试画出新的图形,△ABM与△DBG是否相似?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画出新的图形并进行成果展示,如图13.

师:同学们已经成功地将图形画出来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AM具有怎样的特征?

生(齐):AM是圆O的切线.

师:你能说一说你的理由吗?

生17:当点E与点A重合时,AM与圆O有唯一的公共点A,因此直线AM是圆O的切线.

师:很好,那么△ABM与△DBG是相似的吗?

生18:因为AM是切线,所以∠OAM是直角,∠BAM=∠BAO+90°,∠BDG=∠CAD+90°. 根据直径AC⊥BD,可以得到■=■,所以∠BAO=∠CAD,于是∠BAM=∠BDG. 又因为∠ABO=∠DBC,所以△ABM∽△DBG.

师:回顾探究2、探究3、探究4,已知的共同条件是点E在不断运动,但是△ABM与△DBG相似的结论始终成立,并且∠ABO与∠DBC始终相等,这就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思想,能够抓住这些本质内容,就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便利.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大家思考一下.

生19:假设点E在圆O上运动,只要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BM与△DBG始终相似.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动态演示过程,课后同学们可以研究如何证明这一结论.

评析  教学片段3中,教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层层递进式的研究,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教师还通过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质疑反思、提炼总结的能力,从而为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高阶思维的发展,实现了深度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反思

1. 激活学生探究意识,建构知识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合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策略,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开阔学习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的合作交流还能够相互激发学习智慧,从而促使学生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知识. 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内在动力.

2. 充分运用元认知语,培养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积极反思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 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调控促进问题解决,促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片段2的教学中,教师多次运用元认知语,如“你能归纳添加辅助线的规律吗”“从问题探究中能不能总结一般性的结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认识,总结数学规律,建构知识体系.

3. 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进行过程性评价,以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片段3中,教师以探究性的设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不断调整中深化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路径,改进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数学思想深度学习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