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2024-04-19赵妍
赵妍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在我国乡村发展的道路上,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依旧是最根本的问题,现阶段要大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人才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入手,以对各个环节的概念理解为基础,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具体可行方案。
一、人才支撑体系的相关概念
有关人才概念的定义在不断产生变化。“人才”一词最早出现在 《易经》中,即天才、地才和人才的 “三才之道”,随后,人才一词逐渐有了 “才能”“外貌美观”之意,时至今日,人才往往指德才兼备、能够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之人。同时,当今我国学术界也对人才的概念界定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综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看法,对于人才概念而言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专业、贡献、劳动。专业就是专业素质,是人才概念的基础,但是对于优秀的、有用的人才而言,高层次的专业素质是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手段便是创造性的劳动。[1]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人才就是以学习实践为基础、以人力资本为形式、以知识能力为手段在劳动中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人。从国家的相关文献与实践来看,人才又有独特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不断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通过素质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人才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历史性,在新时代,人才就是能够推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有才、有用之人。
对于人才支撑体系而言,体系的概念尤为重要。体系是一个整体,是有关事物相互联系构成的。在此基础上,支撑体系就是体系内各相关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目前,学界的学术研究表明,人才支撑体系有三大要素:一是平台,即人才支撑体系是一种平台,为人才的培养、分配、提高等环节提供环境条件;二是整体,人才支撑体系服务人才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组合性,内部的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力;三是系统,人才支撑体系是动态的、完整的社会系统。
二、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
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核心理念。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的核心理念有三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作为新时代现代化管理理念,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都要以满足人民的利益与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二是整体协调。人才支撑是一个科学有机的体系,内部各系统间的配合是良好运转的基础,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要以人才支撑为手段,从宏观的角度协调乡村振兴战略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力求整体性、系统性的完整呈现。三是重视实践性。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归根结底是以实践为目的的,明确的目标要求导致其重视实践性的理念。
第二,构成要素。从内部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主要由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考核与任用等方面组成;从外部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主要由有关的组织与政策、服务与环境等方面组成。通过内部支撑体系与外部支撑体系的紧密联系,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得以灵活且完整地呈现。[2]
第三,对主体力量的准确把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就是由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乡村专业人才和社会各界等为主体力量的。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占据最核心地位,他们是乡村振兴各个基础产业及农业的最主要力量;乡村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提供专业性的动能,能够更好地把握乡村发展的前进方向;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强了主体力量的支撑性,以现代化、技术化、科学化的手段为乡村的新时代发展质量提供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界通过提供资金和市场资源等为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提供最坚实、直接的主体力量。正是各主体力量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才使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成功开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
(一)加强乡村居民的职业性培养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主体力量中居核心地位,现阶段加强对乡村居民的职业性培养势在必行。根据学界的研究資料,新型职业农民有三个特点。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的新时代,若想紧跟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就必须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这对于从事乡村建设的农民来说也同样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村各产业活动实现现代化,现代的科技工具、手段使乡村振兴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但同时也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乡村居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型职业农民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决定了乡村居民必须自觉、自发地接受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以自身的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第二,新型职业农民有全新的经营理念。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不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因此乡村居民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经营理念,将经营活动的范围面向市场,通过产业分工的手段实现与市场的对接,通过面向市场的生产与经营活动更好地顺应工业化时代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职业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品牌及风险意识,用更全面、更先进、更现代化的理念应对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压力。[3]
第三,新型职业农民要做好与农业科研机构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新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研机构与政府的帮助。政府的支持可以更好地指引农民、带动农民。例如,建设农业发展的规范化产业园区,以各项示范平台与项目吸引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来。在此基础上,农业科研机构应当配合好政府的各项工作,通过科研机构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农民的技术潜能,以降低市场风险或提高生态效益等方式稳定农业生产系统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农业领域中科技产业的规模占比日益增加,这就对科技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
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必须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由于传统农业在体系上的整体性落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导致农业各产业内部增长动力的缺失,严重影响科技手段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因此科技特派员制度应运而生。自2002年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以来,通过科技特派员与乡村各基层之间的配合,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技术型的创业人才,在解决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的同时又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乡村生产的扶持等手段真正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发
家致富。[4]
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必须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践表明,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创新理论的编写、有利于农业培训机构的创立、有利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因此,必须重视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并且切实地培养人才,以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一要以科学化的观念培养科技人才。思想的转变是创新工作的前提,因此,要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观念,在科学可行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达到更高层次的效果。为科技人才提供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培养环境。二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投资力度。要以足够的财政投入为保障,确保科研工作者能够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通过财政支持的手段不断激励科技人才及基层农业科研的发展。[5]
(三)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社会各界是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号召。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能够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建设的成效。[6]
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公民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公民的劳动观念与实干精神,因此公民必须通过观念意识的转变、专业素养的培育、参与渠道的拓宽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首先要不断深化公民的参与意识,将服务乡村工作由自发转为自觉;其次要提升公民的专业水平,在法律素养、专业素养和参与能力方面全面发挥公民的作用与功能;最后是拓宽公民的参与方式,通过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号召、社会工作者与电视媒体的宣传,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以满足广大公民的参与需求。[7]
我们必须深化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工作成果,通过改善民生等手段实现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各行业部门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进程。行业部门要不断提升和把握自身责任,深化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互动沟通,整合行业整体的资源优势,以各行业间的互动为横向主线,以行业内部的互动为纵向主线,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8]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升,大量的人才涌入城镇,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明确人才资源的核心地位,增加农民的参与环节,从内到外全面优化乡村人才资源的结构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有序发展。[9]
(四)建立全面覆盖管理机制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落脚点,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农村人才发展优势。一是建立 “三级联动”机制,实现县、镇、村三级地方人才管理全覆盖。以县为主制定总体规划,与乡镇共同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共同打造地方人才培养基地、地方人才工作站等载体平台,共同打造地方人才品牌工程,通过联动,建立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梯度培育并重的农村人才工作机制。二是实现地方人才考核与实践、管理与使用的衔接,延伸管理链条,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实施相结合,构建问责、考核、监督相衔接的闭环机制。三是注重强化组织吸收功能,巩固多层次使用机制。在返乡创业人才队伍中发展、培养党员,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引导示范,引领乡村群众创业致富。四是打造创业载体平台。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孵化创业平台,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延伸网络营销链条。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 “人才帽子”制度。通过系统组织制定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认可比较模式,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地方人才认可的营销团队品牌,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专业对口人才集聚高地。
四、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是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最根本的问题。因此,构建人才强国的战略支撑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要重视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珺.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4):91-92.
[2] 陈佩珊.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路径选择[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4):129-131.
[3] 王彦珍,欧阳伸明,张越萍,等.发挥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优势 助力北京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02):89-92.
[4] 姜建,陈文英,王孝龙.国内关于人才支撑体系的综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55-56.
[5] 闫琦.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D].北京:首都经济貿易大学,2011.
[6] 胡鑫.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7] 王梦茜.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路径[J].农业经济,2023(10):103-104.
[8] 王巧,金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与发展策略[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三等奖论文[出版者不详]2023:3.
[9] 周震峰,曲韵笙,柴超,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3,9(32):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