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立体互通研究:以中老两国为例

2024-04-19石沁昀池端晗

国际公关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

石沁昀 池端晗

摘要: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对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可定义为在传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通过网络数字、金融、卫星通信等多领域互联互通建设形成的复合型网络。中国和老挝两国在基建合作、机制协调、民间交流方面取得成效,但仍存在地理条件受限、经济实力欠缺、国际局势动荡等障碍。本文通过对中老两国立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的分析,为新形势下以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推动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老交通网络

在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成为国际合作中的焦点。本文对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以及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中老立体交通网络为案例,对其进展、成果与挑战进行梳理,为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与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提供参考。

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理论分析

(一)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内涵与特征

2010年,《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提出 “互联互通”的概念。“互联互通”由实体互联互通、政府机构互联互通和民间互联互通三个部分组成。中国先后与东盟国家签署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1]在2023年10月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 “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概念,认为其在推动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指在传统海、陆、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上,通过进一步建设网络数字、金融、卫星通信等多领域基础设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网络。

(二)“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对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要求

2018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高质量建设 “一带一路”的理念下,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包含以下两方面要求:

1.增强交通网络的覆盖面与可达性,夯实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底层框架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交通设施得到稳定发展,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实现了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初步形成了一张互联互通的网络。高质量发展将吸纳更多国家加入 “一带一路”倡议,对相关硬件设施的配置提出了新要求。跨境交通可达性与国际贸易流量之间存在顯著的时空关联性,跨境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国际人才交往、扩展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应当保持即时更新,合理加大公铁网络的密度,优化空港海港布局,健全基础通信网络覆盖,形成全方位宽覆盖的基础网络,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构建提供扎实的底层框架。

2.综合软性硬性互联互通优势,促进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稳步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各国成为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传统的公铁运输与海港空港货运并不能满足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在硬交通网络的合作基础上开展软交通网络建设。例如,在保持基础交通网络质量的同时,建立清晰明确的跨境法律服务平台和规章制度交流平台,高效化解国际商事纠纷;补全跨境法律方面存在的空白,推动各主体机制衔接,促进惠民利民的政府间协定签署。综合基础设施的 “硬联通”与规章制度的 “软联通”,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三)立体交通网络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流畅且互相联动的交通网络为 “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相关设施和联通管理渠道,是畅通水陆国际通道、实现各区域重点经贸产业园区合作的基本保障,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起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其与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点。

1.便利基础设施实体网络管理,实现资源顺畅流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基础设施实体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港口以及管道交通等设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并对供给和需求的结构产生影响。在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许多正处在工业化与经济建设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实体的建设需求量巨大,但缺乏对应的技术和资金;中国则在该领域有经验、技术和产能方面的优势,与相关国家合作前景广阔。在建设立体交通网络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应当对基础设施实体网络进行良好建设和管理,消解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带来的经济发展与跨国合作困境,增强沿线各国的合作意愿。

2.促进交通网络上各主体的协调与沟通,推动市场深度融合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为网络中的各主体提供了协调与沟通的渠道,这些主体包括各国政府部门、跨国公司、交通枢纽以及网络上的个人。立体交通网络带来的高效联动能够顺畅数字网络、信息资源的流动,带来精准可靠的数据统计和指标检测,提升政府间政策沟通与各经济体供需对接的效率。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能够有效弥合不同性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实现国别需求的精准对接,深入重点领域的合作,促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互信与共同发展,使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优势互补,为科创、文化领域的区域合作打下基础。

二、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进展和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 ‘硬联通、制度规则 ‘软联通,促进陆、海、天、网 ‘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目前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通信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联通系统,便利双边往来交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一)中老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情况

在传统基础设施上,中老合作包括公路、铁路、运河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在公路建设方面,中老高速公路作为中国—中南半岛交通大动脉的核心组成部分,磨万高速公路 (万象—万荣段) 已于2020年通车。同时,曼昆公路的建成与通车也给老挝与外界联系带来了极大便利,改善了老挝内部省际间的交通,促进了中老之间的贸易和交流。在铁路建设方面,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的一部分于2021年实现全线贯通,不仅大幅缩短中老两地之间的运输时间、联通老挝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也帮助老挝实现从 “陆锁国”到 “陆联国”的战略性转变。在水运建设方面,通过澜沧江—湄公河通航建设,促进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物流。在机场建设方面,中国通过帮助老挝琅勃拉邦机场重建、万象机场改造来提升老挝的国际客货运输能力,带动老挝旅游业发展,推动中老跨境商贸合作。[2]

中老两国在加强传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同时,不断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合作进程。在通信技术方面,老挝已建成總长6 000公里的全国通信网络。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老挝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老挝开通了3G、4G网络;中老两国电信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大规模开展通信基站建设。此外,由中国亚太公司承建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工程于2012年12月正式启动。2016年3月,该卫星成功入轨。卫星投入运营之后将有力提升老挝国家形象。中老通信建设提高了老挝人民的通信水平,加速老挝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的发展,把老挝打造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数字高速传输网络枢纽。

(二)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成效

1.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协调机制,促进两国资源互通和产业合作

2023年,中老两国签署了 《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合作方案的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在铁路建设、运营等领域提供了合作的框架。中老铁路沿线还成立了多个机构组织,如中老铁路合资公司、中老铁路联合运营公司,以实现两国的政府间合作机制。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要求中老两国建立交通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例如,两国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海关部门通过制定统一收费标准、海关检疫标准等,实现不同运输网络对接,为要素流动提供便利。在传统实体网络管理基础上,两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建立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此外,交通网络连接的改善,促进了产业上下游协作。例如,中国通过交通网络向老挝出口钢材、机电设备等用于水电站建设的上游原材料,老挝水电站建成后,再通过输电线路和互联电网出口电力。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降低贸易物流成本,推动要素流动、市场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

2.加强中老两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各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强化了两国政府以及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形成规则标准上的 “软联通”。中老两国在铁路设计和施工标准上达成了一致。例如,在西双版纳,中老铁路线路方案采取延长隧道、以桥代路等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动物栖息地。中老立体交通网络也促进两国在政策和管理制度上的协调。对于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涉及的多个领域,如铁路轨距、海关程序等问题,中老政府就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则展开沟通和协调,最后达成共识。中老两国建立电子申报、转关和放行系统,提升了货物通关能力。[3]两国通过各主体的协调与沟通,提升了政策的协同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各主体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政治互信,进一步推动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

3.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老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有效改善两国间交通条件,让两国人民往来更加快捷。比如,中老铁路的开通使中国到老挝的陆上旅行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到10小时。此外,中国通信企业帮助老挝建设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提高了老挝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速度,为老挝人民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传输条件。中老立体交通网络拉近两国距离,为两国民众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老双方在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和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挑战。

(一)中老两国地理条件复杂,增加交通网络建设的难度

中老两国地理条件复杂,老挝北部大部分是山地,且部分地区被热带雨林覆盖,存在高原、山地等地形障碍,给路线设计、施工和运输安全造成困难。[4]例如,在修建公路和铁路的过程中需要开凿隧道,一些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突泥涌水等情况,导致前功尽弃。同时,热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腐蚀道路和桥梁,使维修维护周期缩短。复杂且恶劣的地形地势阻碍了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进程,加大了建设的难度。

(二)老挝经济实力相对有限,影响双方合作成效

第一,老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易受国际金融市场等外部环境影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老挝国内生产总值为15 724百万美元,仍处于中低等收入国家行列。老挝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中老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导致两国合作项目的规划、实施能力不足,需要依赖中国的援助和贷款,而中国的援助和贷款也面临汇率波动等风险。第二,老挝政府融资渠道单一且资本市场融资配套机制不完善。老挝经济实力有限、融资困难这两个因素可能影响中老交通立体网络的建设进度。

(三)国际局势动荡,增加地缘政治风险

动荡的国际局势增加中老交通网络建设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南半岛是大国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倡议受到美国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掣肘。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散布 “中国威胁论”等言论,试图错误引导老挝民众,延缓中老交通网络建设。老挝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国际局势增加了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不确定性。

四、结束语

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对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老两国目前在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和促进人文交流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双方也面临地理条件复杂、老挝经济实力有限、国际局势动荡等合作困境。中老两国应当抓住当前国际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中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与 “一带一路”倡议形成良性互动,推进中老两国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1] 范祚军,何欢. “一带一路” 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切入” 策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06):129-142.

[2] 李健. “一带一路” 倡议下对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 马剑峰.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发展研究[J].学术探索,2023(03): 86-90.

[4] 杨淑贤.中老共商共建 “一带一路” :成果、困境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2(06):98-108.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