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要点分析

2024-04-18黄新萍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3期
关键词: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事业单位

黄新萍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承担着改善社会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公众需求等重要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资源约束的逐渐加剧,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其中,成本支出管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支出;成本控制;成本分析

DOI:10.12433/zgkjtz.20240317

一、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概述

(一)成本支出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成本支出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成本开支进行规划、控制和优化的管理过程。它涉及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成本与绩效的有效关联。成本支出管理的核心是在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服务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经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事业单位只有有限的财政拨款和资源,成本支出的增长直接影响其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工作质量。通过合理的成本支出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开支,降低成本,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改善社会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公众需求,成本支出管理直接关系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有效的成本支出管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品质,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成本支出管理還与绩效考核和社会评价密切相关。

(二)成本支出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目前,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和需求多样化,成本支出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管理难度增加。在成本支出过程中,风险与漏洞的防范迫在眉睫。此外,事业单位内部多为专岗专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人员对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较为缺乏,加强成本支出管理的能力提升是挑战。

面对上述问题,合理编制单位预算,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合理配置经费,确保各项支出得到充分保障;严格执行成本控制,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把关支出的各个环节与流程,防范财务风险,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做好成本分析,对各项支出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核算,了解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为优化成本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全面提升成本优化水平,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资金、资产的使用价值。

二、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要点

(一)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预算编制是成本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过程。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首先,预算编制应以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为基础。预算不仅要考虑当前的运行需求,还要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预算编制参考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结合过去的收支状况和成本构成,合理估算未来的经济活动支出。同时,对于特殊项目和重大支出,应做出风险评估和敏感性分析,以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预算编制还要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数额不应过高或过低,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适度设定,防止造成资源浪费或预算执行困难。

(二)严格执行成本控制

1.预算执行与监控

预算执行与监控是成本控制的实施阶段,对预算的合理执行和成本的实时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预算的达成和成本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阶段,要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具体包括明确预算执行责任人,设定预算执行周期,制定预算执行计划,确保预算的执行进度。同时,预算人员应当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在预算监控阶段,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定期比对预算执行情况与成本支出的实际数据,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和分析。如有发现偏差和异常,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2.支出审批与授权机制

支出审批与授权机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涉及成本支出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合理的支出审批与授权机制有助于规范成本支出流程,防范不必要的支出和资源浪费。在支出审批方面,应建立明确的审批流程和责任制。各项支出应经过相应层级的审批,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支出审批要充分考虑实际经济情况和预算限制,节约支出,避免超支和资金浪费。在支出授权方面,应合理授权财务和预算权限。明确授权范围,授权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正确行使授权的权力。

3.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它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应覆盖成本支出管理全过程,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支出并防范风险。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内部监督和审核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对成本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范成本支出管理的失误和漏洞。

(三)做好、做实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成本管理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分析,系统研究影响成本变动的各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途径的分析。通过成本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成本变动的规律,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有助于成本控制,正确评价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制订成本计划、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指明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

1.成本核算和方法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指为实现职能目标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等,并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职能目标、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为满足成本控制需求,以业务活动类型、项目、内部组织部门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为满足公共服务或产品定价需求,以公共服务或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为满足内部绩效评价需求,以项目、内部组织部门、业务团队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为满足外部绩效评价需求,以政策和项目、单位整体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据此计算确定各对象的成本。

事业单位应根据成本信息需求,对具体的对象分别选择完全成本法或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完全成本法是指将单位所发生的全部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成本核算对象为单位整体、主要业务活动,可以采用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是指只将与产品制造或业务活动有联系的费用计入成本核算对象,不将管理费用等向成本核算对象分配的方法。成本核算对象为公共服务或产品、项目、内部组织部门、业务团队的,可以采用制造成本法。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原始记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为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同时,对各项支出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核算,了解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为成本优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成本归集和分配

成本归集和分配是成本分析的基础,按照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直接费用是指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费用,应当按照单位所对应的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是指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或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是指与多个产品或服务共同相关的成本,无法直接归属到特定的产品或项目上。这类费用通常需要进行分摊和分配,合理地反映各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其职能目标确定主要的专业业务活动,作为基本的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对象。单位内部直接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业务部门所發生的业务活动费用,如直接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领用的库存物品成本、业务部门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等,应当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归集和分配计入各类业务活动等成本核算对象。例如,考试院实施一项考试,直接费用包括考务服务费用、打印耗材费、宣传费、考务筹备费、考场租金、相关人工费用等与该项考试直接相关的考务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同期与多项共同相关的成本,如报名系统维护费,无法直接归属到特定的项目。

3.成本指标分析

成本指标分析可分为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结构分析两类。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对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确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要将成本与效益相比较,找出成本效益的最优平衡点。对于某项服务或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确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相符。若成本过高而效益不足,则需要对服务策略调整或优化;若成本较低但效益显著,事业单位可以进一步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规模。

成本结构分析是了解不同成本项的占比和变动趋势,以便合理调整成本优化策略。成本结构分析有助于事业单位识别成本的主要构成,找出哪些成本项对总成本影响最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优化。例如,通过成本结构分析,某学校发现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成本较高,考虑优化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资产,延长使用期限等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成本的比重。

此外,成本结构分析还有助于识别可能存在的效益边际递减现象。当某项成本持续增加,而效益增长较为缓慢时,可能意味着成本效益已达到边际平衡点,进一步增加成本将无法显著提高效益。因此,通过成本结构分析,事业单位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精准地提高成本效益。

(四)全面提升成本优化

1.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从组织结构、预算管理、决策权限、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规范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和权限。成本管理部门应当明确成本控制的职责和权力,并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确保成本管理的全面覆盖。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预算限额和控制指标。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最后,根据决策层级和规模,划分成本管理的决策权限,确保决策者有效制定和执行成本管理策略。

此外,通过将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将成本控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发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控制。

2.加强信息系统支持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成本支出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应建立财务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能够提供全面的财务数据,包括收入、支出、成本构成等,为成本支出的实时跟踪和分析提供依据。同时,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分类、核算和分析成本的功能,以便实现成本的精确核算和细致分析。

其次,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共享和集成功能。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在合规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冗余。同时,信息系统还应与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系统等其他管理系统集成,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最后,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成本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成本支出的规律和趋势,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优化内部流程与管理

通过优化内部流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首先,采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对成本支出过程全面审视和改进。通过内部流程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寻找优化的空间,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

其次,优化采购流程,优化供应链,结合采用集中采购和谈判,降低采购成本;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另外,通过标准化管理优化流程。规范各类支出的程序和审批流程,明确各项支出的标准和限额,避免不规范操作和资源浪费。

最后,优化内部流程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成本支出管理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要点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关键的管理策略和建议。然而,成本支出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需要事业单位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研究[J].管理学家,2022

(02):55-57.

[2]邓新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2021(09):45-46.

[3]孔昭勇,孔兵.燃气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要点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09):12.

猜你喜欢

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谈高中食堂的经营模式与成本分析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新时期的医院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论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与降低成本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