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4-04-18何智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思政课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当前教育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有效推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能让不同阶段的教育在整体目标的引领下形成明确的方向,还可以让教育过程更有规划性、科学性。文章采取文献分析法,以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为出发点,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教育实际,发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改变当前思路,要在充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坚持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统筹多方要素形成合力。为推动大中小學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发展方向上,要不断明确育人目标、完善育人格局;在统筹要素上,要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实现条件上,要完善沟通机制、搭建有效平台;在实现路径上,要完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这一实践路径将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目的、要素、路径统筹安排,形成一体化格局。在教育过程中,思政课建设要积极调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要素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协同发力,进而实现不断巩固教育效果的目的。研究旨在实现大中小学不同阶段思政课堂效果最优化,增强各个阶段思政课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人才。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20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大同大学思政专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9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当前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1],这意味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综合多方力量,协同发力。

一、明确育人目标,完善育人格局

“目标是一体化建设的价值依托和前进方向”[2]17,是对行动结果的合理预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即横向整合性和纵向衔接性两个基本特征。”[3]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统筹规划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

(一)明确育人目标

一是统筹规划整体目标。思政课是体现意识形态的课程,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的课程。思政课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明白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思政课是知识性和德育性兼备的课程,其中德育性是根本属性,因此要突出思政课的德育性,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二是强化阶段衔接。在整体视域下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强化阶段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5]。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政课要在了解学生特点、掌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大学的思政课要在中小学思政课基础上逐步深化。

(二)完善育人格局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6],要完善整体工作布局,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

只有形成一体化布局,才能在统一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做出调整。整体教育格局表现在覆盖领域大,不同学段实现全领域内整体协调,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相协同,实现完善学校教育、关注家庭教育和营造社会氛围的统一。

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丰富、生动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课堂影响力。要根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尤其要利用好新媒体背景下的教育资源。

(一)资源利用体现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教学资源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教材。新媒体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借助学习强国、哔哩哔哩、智慧中小学等APP共享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慕课、微课、学习通和其他学习网站选取适当的内容作为重要的备课资源。

(二)课程标准体现科学性

各个阶段的思政课都要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由于思政课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因此思政课的课程标准也要及时修订,通过加入新的思想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课程标准要体现最新的教育内容,比如最新修订的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红色主题教育的内容。另外,要组织教师研习课程标准。通过录制新课标讲解视频、线上专题讲座等,让教师准确把握授课方向。

(三)教材内容体现衔接性

思政课程的衔接性、延续性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上。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同学段的教材要实现在内容上连贯、难度上递增。比如,在教材中,对法律规范的讲解会随着年级的增加,难度也逐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主要通过案例让学生感知法律;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让学生对法律形成简单的了解;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违法行为并明确危害,教导学生做守法的公民;九年级上册讲到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知识;高中阶段《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法用法;大学阶段《思想道德与法治》则帮助学生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总之,只有实现课程一体化,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一体化。

(四)红色主题教育体现独特性

红色资源是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文化载体,要把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红色资源和当地历史、党史紧密联系,要通过建立红色资源信息库,让学生在挖掘历史故事中,加深爱国情感,提高党性修养。另一方面,红色资源也是学生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观看红色教育题材电影、让学生成为讲解员,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基础上感悟红色精神,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一手资料”,让思政课更加具象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完善沟通机制,搭建有效平台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教师队伍出现缺少沟通途径、沟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要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实现教师之间的“破冰”。学校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技术搭建沟通平台,实现教师间的无障碍沟通。另外,“中小学要想系统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就必须依托大学为其注入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8]。中学教师可以到大学去培训学习,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去中学顶岗了解学生情况。

(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随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要实现线下集体备课与线上资源共享相结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便捷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集体备课常规化。“初高中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有助于交流互动,是解决当前初高中思政课各自为政问题的重要途径。”[9]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会、开展教学研讨会,集中力量形成优质的课程案例、课件、示范课程,并上传至共享资源平台。另一方面,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功能日益完备的强大的智慧教育平台的赋能下,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加强大的信息化教学功能。”[10]19要推动教育数字化,建立具有集信息发布、搜索、浏览、下载、评论、评分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便捷、内容丰富的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发布自己的课件、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心得,进行经验分享;通过搜索平台教学案例库、资源库、示范课程、线上开放课程,下载优质备课资源;通过浏览在线题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情考情;通过下载量、评论量、评分等综合指标评估课程资源的质量;通过平台评论功能实现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和有效沟通。总之,线下教研和线上资源的共享结合是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也是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

四、完善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方法

“建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而资源共享则需要构建一支完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队伍。”[11]只有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完善师资队伍

其一,配齐教师队伍。完善师资队伍首先要配齐足够数量的思政教师,“要盘活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存量,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切实解决思政课教师的缺口问题”[12]。尤其在中小学阶段,要避免出现教师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情况,实现专人专用。其二,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要开展思政教师“线上+线下”的专题培训,通过组织比赛选拔优秀教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考察教师的师风师德,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其三,动员教师广泛参与。思政课不仅仅是高校思政教师的任务,高校辅导员、中小学教师也要认识到自身工作对思政课教育的促进作用,从而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合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强化课堂建设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13]。在融媒体迅速发展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方法更新。例如,利用新媒体展开教学,用PPT、微视频呈现知识;发挥慕课、微课、微视频简短快速呈现的优势;推动建设翻转课堂,让智慧教室提供智能化互动空间;通过直播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教学、在线互动答疑;体验多样课堂,如VR体验课堂、沙盘课堂、实训课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地感受知识;开放在线精品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作业形式,可以利用抖音、微博等APP上传作业、展示成果;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短时间内呈现丰富、生动的内容,实现“短时间、大体量、快速传播”。

(三)组织实践活动

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4],推动建立“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育人路径,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从学生经验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生活的场景、内容展开教学”[15]。组织不同学段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交流、学习、互帮互助。高学段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榜样的力量,增强自信心、责任感、组织意识;低学段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技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五、结语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新时期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要明确思政课建设目标、整合思政课发展要素、拓宽思政课教育途径,更好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 王春英.“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推进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9):16-19.

[3] 熊晓琳,李国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衔接机制论析[J].中国德育,2022(10):20-23.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5]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6] 李爱琴,师海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共创[J].思想政治教育,2023(11):17-20.

[7] 李谌涵,杨涛,熊玲芝,等.浅谈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教资料,2021(20):148-149.

[8] 赵涵.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的区域调研与思考[J].中国基础教育,2023(5):58-61.

[9] 陈华.实现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五维探究[J].中学政治参考教学,2023(31):45-47.

[10] 王春英.“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推进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9):16-19.

[11] 孙嘉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3,44(12):125-128.

[12] 李鑫,郑敬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47-50.

[13] 谢俊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2):33-35.

[14] 冯建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6):20-28.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

作者简介 何智敏,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浅谈矿区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