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2024-04-18李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媒体时代产教融合

摘要: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课题,也是塑造青年正确劳动观、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文章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文章强调劳动教育在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青年正确劳动观、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劳动教育面临的新要求和挑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赋能劳动教育,以实现更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并为培养能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存在劳动教育片面化、信息化教育平台缺乏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以下对策:构建多元合作平台,强化对劳动观念的认知;更新教育内容与方法,丰富劳动体验形式;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开展智能化教学评价,促进劳动目标的达成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产教融合;高校;劳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16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081;2020—2021年度山西大同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考研工作机制构建的探索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Q5

2020年3月,国家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劳动光荣、崇高、伟大和美丽观念[1]。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讨论如何利用新媒体构建全体人员参與、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融入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新局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响应国家对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号召。通过相关工作的推进,高校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具有正确劳动价值取向、高尚精神面貌和卓越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劳动教育,可以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2]。此外,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还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这种深度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各种工作环境,还能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体验使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3]。

(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可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劳动教育,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4]。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促进高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则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通过劳动教育,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新媒体时代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劳动教育存在片面化

当前,部分高校过于侧重于理论课程,主要强调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而往往忽视了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的结合。这种做法使得劳动教育难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劳动价值观未能深入人心,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同时,还有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劳动实践育人,仅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却未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这种做法忽视了劳动教育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导致学生难以从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和成长,也未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观能动性[5]。

此外,劳动教育内容的陈旧和形式的单一也是问题所在。现有的劳动教育内容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对劳动观、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和劳动评价等现代劳动要素的认知。劳动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体力劳动上,而对脑力劳动、志愿服务和艺术性劳动等多样化形式有所忽视,使得劳动教育缺乏广度和深度[6]。

(二)信息化教育平台的缺乏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劳动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劳动教育缺乏全面规划和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劳动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无法有效支撑劳动教育的发展和推广[7]。除此之外,还有的学校缺乏信息化平台,劳动教育资源的分类和整合不够精准,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找到合适的劳动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和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兴的智能技术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以大大提升教育平台的功能性,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数据,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学习平台大都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缺乏对学生劳动教育参与过程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也无法及时调整和优化劳动教育策略[8]。

三、新媒体时代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策略

(一)构建多元合作平台,强化对劳动观念的认知

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这对于今后就业、创业乃至一生都具有重大影响。从宣传方面来说,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在线视频等,与企业合作发布劳动教育内容和成功案例,展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9]。这些平台的广泛覆盖和互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教育的可见度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而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分享行业知识、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高校可以组织在线讨论、工作坊、模拟劳动体验等活动,叙事可以通过视频、博客等形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和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构建积极的劳动形象,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10]。

(二)更新教育内容与方法,丰富劳动体验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手段,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及时进行教学理念的变革。一方面,高校劳动教育内容的更新应紧跟时代变化,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注入新的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元素。高校可以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技术需求,将这些内容融入课程和项目中。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在线课程、互动式学习系统等,教育者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路径[11]。

另一方面,结合新媒体,高校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和创新的劳动体验活动。例如,利用VR、A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比较危险或难以达到的劳动场景,如深海作业、太空探索等,这些体验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到远程协作项目中,与世界各地的团队一起工作,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劳动合作,拓宽视野并增进国际理解[12]。

(三)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新媒体时代,创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应深度契合实践教学过程,强调“学有所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同时积极响应新时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观要求。应结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

高校需要建立一个智能化、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集成数据跟踪与管理系统,以便于实时监控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劳动实践效果[13]。举例来说,某高校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实践,与本地企业合作,创建了一个虚拟现实(VR)工厂模拟系统。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模拟各种工厂操作,开展机械维修、产品装配、质量控制等工作实践,这些任务都与他们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同时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平台还会记录学生的操作数据,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四)开展智能化教学评价,促进劳动目标的达成

智能化教学评价依赖于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劳动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捕捉和分析。这种技术驱动的评价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精准的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教学和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14]。例如,通过跟踪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度和效率,从而为教师提供科學的教学决策支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为了有效实施智能化教学评价并促进劳动目标的达成,高校需建立相应的支持系统和机制。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确保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智能化评价工具的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确保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相匹配。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改进,让学生成为评价过程的共同参与者,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提升的动力[15]。通过这些措施,智能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加精准和有效地服务于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同时促进社会劳动力整体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优势,重视并加强高校劳动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佳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时代人物,2023(14):211-213.

[2] 汪敏.产教融合助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析[J].中关村,2022(8):98-99.

[3] 缪枫.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一心四味”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4):58-59,10.

[4] 汪荣青.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劳动教育要素特质与学习方式[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70-71.

[5] 迪吴.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基点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3(16):88.

[6] 刘谦,罗晶.高校学生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策略[J].职业教育,2023,12(6):4.

[7] 周佳杰.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机制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1):47-49.

[8] 黄婉珺,牛旭旭.产教融合加强农科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2,8(6):53-56.

[9] 丁洁,马涛,马妙蓉.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及实施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3(50):173-176.

[10] 贾磊.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职业教育,2022(16):37-42.

[11] 付明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新丝路,2022(12):163-165.

[12] 贾宝娣.产教融合下加强职业本科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2(9):172-174.

[13] 张虎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5):95-99.

[14] 杨劲静,卞春花,邢子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2):3.

[15] 王梅.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新工科专业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3):55-58.

作者简介 李婷,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管理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媒体时代产教融合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