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策略探析

2024-04-18周怿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故事化融媒体重要性

摘要: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备受大众关注。融媒体背景下,为了获得发展活力,经济新闻开始朝着民生化方向发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的民生化发展,既是经济新闻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积极为人民服务的结果,也是经济新闻自身转型发展的必要途径,更是当前整个新闻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力,表明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是本职要求、自身发展以及行业改革三方面推动下的结果。据此,文章提出三条发展策略:一是应当坚持选题民生化,即通过受众身边的小事来解读宏观经济变化,兼顾经济新闻的可看性和实用性。二是应当坚持内容真实化,即保证新闻报道相关事件的真实性和新闻报道语言的通俗性,从而确保新闻内容获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此外,还可多用数据说话,由此提升新闻内容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三是应当坚持叙事故事化,即以“以小见大”的写作理念为基础,适当采用悬念,从而增强经济新闻的故事感与趣味性,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文章提出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策略,旨在助力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提升经济新闻的亲民性与服务性,从而让经济新闻“活”起来,既能上接政策,又能下接市场,真正做到立足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最终促进经济新闻转型发展,加快整个新闻产业改革升级。

关键词:融媒体;经济新闻;民生化;重要性;真实化;故事化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109-04

作为涉及我国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类型,经济新闻始终是新闻行业的一大主力,广受人们关注。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繁荣发展,新闻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新闻为谋求发展,踏上了民生化发展之路。总体来看,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的民生化发展,既是经济新闻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积极为人民服务的结果,也是经济新闻自身转型发展的必要途径,更是当前整个新闻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力。

一、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报道极为关键,其基本任务是对相关政策、经济现象进行有效的传播和解读,同时为经济及其发展趋势提供对策及保障。新闻媒体应结合自身专业特征帮助民众解决问题,以通俗、深入且饱含趣味性的方式叙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故事,将经济报道从以往单一、枯燥的数据数字列举及制度条例陈述转变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传播手段。经济新闻涵盖了所有关于经济事件的新闻,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素材不断增加,在市场经济日渐繁荣的背景下,人们对从宏观的国家经济指数延伸到菜场价格波动等与自身生活密切关联的各类信息的需求随之急剧提升。

首先,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其内在特征,即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闻[1]。民众的生活与经济密切相关,衣食住行,大事小情,均会涉及经济。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民众能够接触到海量的经济信息,这既有利,即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有弊,即造成了虚假信息泛滥、新闻信息解读错误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主流媒体应当承担起引导责任,积极推动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激发民众对经济新闻的兴趣,满足民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本职工作。

其次,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其自身转型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特征愈加凸显,民众对经济新闻也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经济新闻不仅要保证报道的专业性和深度,还要保证报道的通俗性[2]。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大众也能听懂,这就为经济新闻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主流媒体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必须抓住民众的目光,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做让民众满意的新闻,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最后,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的重要性还与整个新闻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关。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受到较大冲击,新闻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新闻工作者只有把握住新闻报道的亲民性,走民生化路线,才能有效利用融媒体扩大自身舆论影响力,稳固新闻信息传播者的地位,坚守正确的舆论引导阵地,助推新闻产业优化升级[3],让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实现新闻报道创新性发展。

在党报中,经济新闻是关键内容,相较于社会、政治、娱乐、体育等类型的新闻,虽然在生动性、内涵、意义、趣味性等方面有所不及,但其密切关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以,必须采取全新的宏观经济报道手段,将民生作为主线,正确报道经济新闻内容。

第一,宏观经济新闻内容通常相对更加抽象、不够通俗,但来源于民生,是民众的真正需求。宏观经济类新闻报道的宗旨是为受眾展示信息并提供服务。而受众在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信息需求不统一,因此媒介在宏观经济新闻的传播质量和广度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对此,记者须在实际采写新闻的过程中,通过受众的视角有效创新报道模式,以民生为基础改进宏观经济报道形式。

第二,货币政策、财政制度、股票涨跌、证券基金等宏观经济政策新闻报道会对民众的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民众可以及时按照国家经济政策进行改进或调整。

二、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新闻民生化价值引导不足

经济新闻民生化价值引导不足具体表现为未深入编制新闻内容,无法体现引导价值。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任务是为民众提供有效的服务,重视搜集民众的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报道,这要求新闻主持人的语言及报道内容通俗易懂。但通俗的语言并不意味着节目内容浅显。例如,新闻采编人员编制的民生节目若不具备实际价值,传递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就会导致节目丧失威信及影响力,严重影响节目收视率。

(二)经济新闻民生化语言表达失范

融媒体时代,民生节目的部分主持人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刻意追求新奇、个性,不重视运用普通话进行规范、标准的表达,造成节目中运用方言、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等不规范主持现象逐渐增多;节目主持人不规范使用网络热词,肆意运用一些含有不雅字眼的网络热词,严重降低了节目的质量,拉低了节目的档次和水准,也影响了主持人自身的形象和品位。

(三)经济新闻民生化传播引领缺位

这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为节目传播形式单一,逐渐向娱乐化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始终存在传播形式单一的弊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有效改变了这一状况。

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力,与新媒体时代接轨,从节目内容、传播方式、运营机制等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和努力创新。但一些民生节目为迎合受众的需求,逐渐泛娱乐化,导致质量和价值不断降低。民生新闻的内容是关键,但在逐渐娱乐化和片面化的背景下,新闻内容逐渐丧失公信力,节目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应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健康发展。

三、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民生化发展的策略

经济新闻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热点等大事件有关,又需要关注到人们的“菜篮子”和“钱袋子”,这要求其兼顾专业性、实用性、通俗性和服务性[4]。因此,在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要想走民生化发展路线,就应当坚持选题民生化、内容真实化和叙事故事化。

(一)坚持选题民生化

坚持选题民生化是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向民生化发展的关键。只有保证选题民生化,才能保证经济新闻报道贴近民众,真正做到从民生的角度看待经济新闻,从而实现为人民服务。因此,经济新闻应当将着力点从国际贸易、宏观经济政策等热点转向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教育、医疗、房地产等,这些都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也最容易引起民众的关注及情感共鸣[5]。

事实上,民众身边的经济事件虽是小事,却又不是小事。民众的经济小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国家及社会的经济特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新闻的选题民生化并非完全抛开经济大环境及大话题,而是从民众身边的小事入手,基于事件来谈论经济热点、经济政策等内容,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民众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提升经济新闻选题的实用价值。

例如,全国两会期间,层出不穷的经济新闻让人们目不暇接,但真正能够高效接收经济政策信息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陷入看热闹的误区,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全国两会提出的经济政策与自身毫无关系。据此,不少媒体从民生化角度出发,将全国两会与房价、用水、就业、教育等衔接起来,开展了系列经济新闻报道,真真切切让民众看到了经济政策与自身的联系,全国两会对民生的影响有效凸显,而各类从民生角度解读全国兩会的经济新闻报道也广受人们关注。

媒体本就是信息的传播者,只有站在民众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民众的立场挖掘经济信息,才能吸引受众,并得到受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为人民服务[6]。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经济半小时》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就在于其新闻报道总是能够做到选题民生化,常常通过民众身边的小事来解读宏观经济变化,兼顾了可看性和实用性,因此极易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和情感共鸣。

(二)坚持内容真实化

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要想走民生化发展之路,还须坚持内容真实化。新闻必须始终坚持内容的真实化,这是其本质。经济新闻相较于其他新闻来说,具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即报道的指导性[7],比如一则经济新闻报道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因此,经济新闻报道必须始终保证内容的真实化,为民众解惑,积极践行引导舆论、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这也正是经济新闻获得受众支持的主要原因。

坚持内容真实化,首先要保证新闻报道相关事件的真实性。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形式多样,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经济新闻工作者应当积极增强“脚力”,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从群众的视角看经济数据与现象,用群众真实的生活来表现新闻主题,以视频、图片等信息载体来传播新闻,推动经济新闻报道“软着陆”,由此提升经济新闻传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提升经济新闻的服务性[8]。

其次,要保证新闻报道语言的通俗性。所谓的语言通俗性,实际上指新闻报道中所采用的语言应当具备生活气息,而非新闻报道专业术语。新闻报道者除了要保证新闻报道用语通俗易懂、易被群众理解以外,还应当关注新闻报道中引用话语的通俗性。通过调查可知,很多经济新闻报道中都会引用被采访群众的话,但这些被采访群众的话往往是经过新闻报道者修饰过的,其中加入了专业术语,因此往往会让大众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有人怀疑被采访群众是否真的说过这些话。

最后,坚持内容真实化,可以多用数据说话。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融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来提升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动态可视化数据已经成为许多经济新闻的一大亮点[10],动态化的图、表不仅能够将经济数据的变化、差异等有效呈现出来,还可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新鲜感,缓解视觉疲劳。经济新闻工作者应当适当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各类数据动态化演示出来,让大众直观地看到数据上升、下降、差异等情况,提升大众对经济新闻内容的信任度。值得一提的是,纸媒等静态新闻媒体要想采取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让受众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来实现[11]。

(三)坚持叙事故事化

融媒体背景下,为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与吸引力,新闻叙事故事化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新闻采写方式。新闻报道者用故事化的方式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能够使新闻报道展现出良好的亲民性与生活性,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这是经济新闻向民生化发展的重要策略[12]。

换句话说,在经济新闻朝着民生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叙事故事化。

经济新闻要想坚持叙事故事化,首先要坚持以“以小见大”的写作理念。经济新闻的专业性极强,因此所涉及的事件往往具有严肃性、宏观性[13]。为了兼顾专业性和亲民性,经济新闻应当从叙事角度下功夫,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用民众身边的小事表现宏大的主题,将大主题与民众的小事紧密联系起来,消解经济新闻原有的枯燥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总的来说,经济新闻的叙事故事化,实际上就是将民众生活中的小事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出来,并在其中融入关于宏大经济主题的解读,这非常考验新闻报道者的笔上功夫。新闻报道者应当始终坚持“以小见大”的写作理念,不断磨炼笔力,持续提升自身综合写作素养[14],以便顺利完成经济新闻的故事化创作。

经济新闻要想坚持叙事故事化,还要在报道中适当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不仅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进一步刻画报道中的人物形象,并凸显出新闻报道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15]。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比较常见的应用于经济新闻的悬念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冲突型悬念,即在真实的故事情节中利用悬念放大已有的冲突,以此增强故事的曲折性,激发受众共情;另一类则是抑制型悬念,即利用悬念激发受众的好奇心,放缓故事叙事节奏,从而抓住受众的目光,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两类悬念都有利于促进经济新闻叙事故事化,但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应当根据故事的发展趋向及主题等因素来选用悬念类型。

总体来说,冲突型悬念更适用于有结局、能解开的新闻故事,当悬念解开的一刹那,新闻故事的高潮也将到来,从而让一直保持紧张心情的受众获得情感上的宣泄与满足,优化受众观看体验;抑制型悬念则更适用于逻辑性强、一环扣一环的新闻故事,以便牢牢抓住受众好奇心旺盛的特质,在真实的故事中埋下强逻辑性的思维,促使受众在故事的发展中不断思考,并由此获得探案一般的乐趣。

例如,吉林电视台新闻中心曾利用悬念做过一篇非常成功的经济新闻报道,即《美好吉林之扶余:在希望的田野上》。该报道巧用抑制型悬念,在开头便点出了农民对“四粒红”花生致富的“不屑”,激发出受众的好奇心,而随着新闻报道的一步步推进,受众终于看到了农民生活的变迁,农民在故事开头所表现出的“不屑”也有了依据,整个新闻故事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不仅突出了“希望的田野”和“美好吉林”的主题,还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耐看性和趣味性,因而大获好评。

四、结语

在一众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报道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一类。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盛行,传播方式与形式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新闻行业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受到较大冲击,亟待转型发展。在此情况下,始终坚持专业性的经济新闻报道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民生化发展道路,拉近民众与经济新闻的距离,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抓住受众的目光,增强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改革,最终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晓菁.融媒体环境下优化经济新闻报道的思考[J].中国报业,2023(5):160-161.

[2] 刘东旭.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J].国际公关,2021(11):136-138.

[3] 肖成红.新媒體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2021(17):16-17.

[4] 朱雪霞.论全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民生视角创新[J].采写编,2021(3):34-35.

[5] 沈学辉.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J].新闻世界,2020(8):29-31.

[6] 赵利铧.浅析实用性、可看性是经济新闻的生命[J].传播力研究,2020,4(10):36-37.

[7] 黄静文.新媒介时代地面频道经济新闻的采编之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9(8):121-122.

[8] 赵军宝.融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报道探析[J].中国报业,2023(12):30-31.

[9] 彭铁元.新时代融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及路径[J].传媒,2023(22):29-31.

[10] 张宏亮.广播经济新闻的报道特色与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2(21):52-54.

[11] 孙玮怿.新媒体环境下经济新闻报道实践与创新[J].中国报业,2022(10):78-79.

[12] 杨碧玉.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转型的思考[J].记者摇篮,2020(10):22-23.

[13] 季芳.新时期地市级党报经济新闻报道方法研究[J].新闻战线,2022(18):89-90.

[14] 毕玮琳.经济报道如何做好民生大文章[J].新闻前哨,2019(11):67-68.

[15] 张伟.从“小民生”到“大民生”: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跨越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21):100-101.

作者简介 周怿,记者,研究方向:环境传播。

猜你喜欢

故事化融媒体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