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常见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2024-04-18张世强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生态修复问题分析

张世强

摘 要 林业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林工作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河北省丰宁县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有效开展营造林工作对改善丰宁县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丰宁县营造林技术在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播种造林和混交造林等方面的应用状况,针对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强整地工作,提高整地质量;制订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加大养护投入力度,培训专业人才;开发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建立监督机构,加强过程监管等改进对策。

关键词 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问题分析;改进措施;河北省丰宁县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56

营造林是指在无林地或林地质量较差的地方,采用人工方式栽植林木从事林业开发的活动。营造林可以增加林业资源,实现快速造林,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营造林技术发展迅速,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播种造林、混交造林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河北省丰宁县地处京津风沙源区,植被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开展生态修复营造林工作,可以增强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抵御风沙灾害的能力。因此,丰宁县开展生态修复营造林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改进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提供参考。

1 林业资源概况

丰宁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于华北平原区。该县地处华北地区最干旱的塞北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下。丰宁县面积约87.2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58.13%,其中林地面积67.83万hm2,占该县总土地面积的77.7%。丰宁县有林地面积38.17万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6.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约4.33万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4%;无林地面积15.28万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2.5%。从林地结构来看,丰宁县乔木林较为缺乏,灌木林较多且分布分散。主要树种有沙松、马桑等,木材储量较低。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匮乏,丰宁县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流失严重,是京津风沙来源地之一。因此,开展生态修复营造林对改善丰宁县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

2.1 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是将人工培育的幼苗移植到林地进行人工林建设的造林方式[1]。其技术原理是先在苗圃内选育出优良苗木,到了适当的移植期,将苗木从苗圃挖出,直接栽植在预定的造林地进行林地建设。植苗造林的关键技术包括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选址造林、植穴施肥、栽植定植及浇水管护等。与直接播种相比,植苗造林成活率较高,通常可在90%以上,初期生长快,造林效果好。丰宁县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干旱,采用植苗造林可以克服种子发芽及幼苗成活不确定的问题[2]。丰宁县植苗造林主要树种包括沙松、云杉、黄杨等,多采用裸根苗木,也有少量容器苗木。针对干旱气候,苗木选择应注重抗旱、抗酸、耐瘠薄等特性。丰宁县还建立了机械化的育苗中心,提供大量高质量标准育苗服务,实现了植苗造林的规模化生产。

2.2 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是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能力,采取移植萌条、插条、压条等方式进行林木繁殖的造林技术。其技术原理是保持母体优良特性的遗传基础不变,通过萌芽繁殖获得与母体性状相同的后代。与种子繁殖相比,分殖造林技术简单,繁殖系数高,成活率在90%以上。丰宁县分殖造林以黄杨、沙棘等乡土树种为主,也利用紫穗槐、刺槐等进行试验。常用的分殖方法有压条、插条等。丰宁县分殖造林成活快、成林早,1年生分殖萌条成活率在80%~90%,但其存在根系发育差等缺点。

2.3 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是直接将树木种子播种在预定的造林地进行人工林建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选取成熟饱满的树木种子,经过处理后直接播撒在适宜的造林地,然后进行踏实、浇水等作业促进种子发芽,等待幼苗成长为人工林。与植苗造林相比,播种造林虽然成本不高,可以大面积进行,无须育苗环节,但受气候限制,成活率较低。丰宁县播种造林以沙松、马桑等树种为主,适宜在荒山荒地进行大面积造林,也用于林带更新,常用播种方法有人工抛洒和机械播种2种。丰宁县播种造林管理简便,可在大面积贫瘠荒地进行,是實现大面积造林的重要手段。

2.4 混交造林技术

混交造林是指在同一造林地上,采用2种或多种树木混合栽植的造林技术。其技术原理是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生态习性等因素,采用混交配置方式,使不同树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林分生产力[3]。混交造林可以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微气候,提高抗风抗旱能力。丰宁县混交造林主要采用沙松与黄杨的混交,也有沙松、云杉与马桑的混交。常用行距分别为2 m、4 m搭配。混交造林虽然管理复杂,成本较高,但改善了纯林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丰宁县造林的重要补充方式。

3 存在的问题

3.1 忽视整地工作

在丰宁县的生态修复营造林过程中,整地工作存在被忽视的问题。部分单位和技术人员对整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整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植树造林创造良好条件等方面的作用。在造林前没有做好充分的整地准备,未对造林地进行深耕翻土、平整场地等工作,以及在整地时未充分清除杂草树根等障碍物,影响了后续播种植穴施肥等造林作业。整地工作不扎实直接导致丰宁县部分造林地种子发芽率低、树木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3.2 造林规划不科学

丰宁县部分生态修复营造林项目在规划设计上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一些造林规划人员受传统经验的束缚,重视造林数量而忽视造林质量,没有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特点制订科学的造林方案。另外,也有部分造林规划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考虑丰宁县气候条件、土壤特点、树种选择等因素,导致规划难以有效执行。这些不科学的造林规划直接导致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中造林效果不佳的问题。

3.3 后期养护工作不足

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中,一些单位和项目存在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单位在完成植树任务后,没有把后续的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作为重点工作,缺乏持续投入。一些项目在人手和资金上都无法满足养护需要,导致树木缺水等问题严重。还有部分单位养护管理水平和技术不足,不能针对树木生长阶段采取科学管护措施。由于后期养护不力,丰宁县部分生态造林项目树木成活率低,生态造林效果不佳。

3.4 病虫害防治过度依赖农药

丰宁县部分生态修复营造林项目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存在过度依赖农药的问题。为了快速见效,一些项目在面临病虫害时选择大量喷洒高毒农药进行防治,而没有考虑农药的危害及生态影响。长期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增加了造林成本,而且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农药在危害生态系统的同时会导致病虫产生耐药性,降低药效。

3.5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丰宁县当前生态修复营造林项目在监督管理方面的机制不健全。部分项目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另外,监管内容单一,仅关注造林任务进度而忽视质量监管,无法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同时,监管方式较为被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反馈整改。这些问题导致一些造林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整地工作,提高整地质量

为全面提高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的整地质量,需要从各环节入手加强整地工作。加强对整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职工和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作用。同时,制定科学规范的整地技术规程,明确不同地形地貌、土壤条件下的整地要求,提供整地的标准化指导[4]。在整地实施过程中,要对造林地进行深耕翻土,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障碍物,适当施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保证整地质量,要建立监督机制,对整地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此外,应定期开展整地技术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只有把每一个整地环节做细做实,才能提供优质的整地条件,确保后续营造林各阶段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提升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的效果。

4.2 制订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

为使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完善。规划编制前要充分调研当地气候、水利条件、土壤肥力、地形地貌等基础信息,明确潜在的育苗制约因素。同时,要评估不同树种的适應性,筛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主要造林树种。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立地分类的思路,根据不同海拔、坡向和土壤肥力,制定出分类指导的造林技术规程。规划还需合理设计林带密度、行距、混交模式等,使林分结构更科学。除借助科研力量的支持外,也要吸收当地老辈林农的实际经验。要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使规划不断优化。只有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使丰宁县生态造林更科学合理,效果更好。

4.3 加大养护投入力度,培训专业人才

为提高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的后期养护质量,需要从投入和人才2方面入手。要增加养护的资金和物资投入,满足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工作的需要,保障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培养。通过培训使养护人员系统掌握树木生长规律,了解不同育龄林分的养护重点和技术要求[5]。还要加强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养护人员更加专业化。此外,建立养护技术指导机制也很重要,技术人员要根据林木长势提出科学的养护建议。只有做到投入到位、人才到位、技术到位,才能提高丰宁县生态营造林的成活率,确保养护效果。

4.4 开发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为减少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项目中的农药使用,需要积极开发和应用绿色防治技术。要加强对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研究,掌握不同病虫害的防治关键期,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措施。同时,要选育和应用抗病抗虫新品种,培育发展天敌资源,构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病虫害的自然调控。此外,要加强林分管护,提高树木抗逆能力,增强森林的系统抵抗力。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遵照防治规程,控制用量和频次,并选择对人畜和环境安全性高的产品。只有系统开发和应用各种绿色防治技术,持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丰宁县生态营造林项目才能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4.5 建立监督机构,加强过程监管

为强化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加强全过程监管。监督机构应具有一定专业性,聘请造林、林业管理方面的技术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体系。监管内容应覆盖造林的各环节,包括选育、育苗、造林设计、整地施工、植树质量及养护措施等。监督方式要由被动监管转变为主动监管,加大例行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实施经济处罚或约谈,形成监管闭环。此外,要加强监管结果应用,总结典型经验和问题,不断优化监管流程。只有以强有力的监督促进丰宁县各项生态造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更好发挥生态效益。

5 结语

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工作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存在着整地不足、规划不科学、养护不力、防治依赖农药及监管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效果的提升。为此,各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执行方必须高度重视,从加强整地、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养护、发展绿色防治到建立严格监管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提高丰宁县生态修复营造林质量,为当地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只有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丰宁县才能打造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高标准林业。

参考文献:

[1] 翁振坚,陈媛.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技术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3):80-82.

[2] 齐艳红,俞春花.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7):

68-70.

[3] 黎佳,田园,奚晓旭,等.森林景观恢复潜力评估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22(S1):117-125.

[4] 尚彬.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种子科技,2021,39(15):139-140.

[5] 毕琼仙.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农业,2021(3):31-32.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营造林技术生态修复问题分析
关于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
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基于桉树的营造林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解读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