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2017-10-12陈洪禹
【摘要】:马尾松作为我国种植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一种松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随着社会大规模造林,也有许多造林问题开始出现。本文重点对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增强马尾松种植效益。
【关键词】:马尾松 ; 营造林技术; 措施; 抚育管理
引言
马尾松又称之为枞树,是我国种植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松树。马尾松在我国南方各个省区森林蓄积量超过50%。马尾松自身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尤其是在气候温暖、湿润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在沙质土、粘土、石砾土、山脊以及裸漏的岩石石缝中都能生长,喜欢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内生存,自身的耐盐碱能力较差,忌水涝。在河滩地、坡耕地及梯田等土肥条件较好地区种植马尾松,可以实现高产丰收。本文重点分析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
1、马尾松造林技术
1.1林地选择
在种植马尾松过程中应避免大面积集中种植,结合马尾松自身特性及立体条件选择造林地,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与林场阔叶树混合种植,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同时能避免马尾松毛虫大肆繁衍和森林火灾。应综合考虑重庆市黔江区大山区的交通条件、经营目的、培养材种等,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马尾松种植潜能。
1.2造林地清理
为改善造林地立体条件和卫生状况,为新造幼林提供有利生长环境,同时方便林业工作者整地、栽植和抚育工作,采取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及块状清理方式。
1.3整地方式
根据重庆市黔江区的自然条件,可以选择在造林的前一年秋季和冬季进行整地。为了避免水土流失,不断降低造林经济成本投入,整地过程中选择暗穴或半明穴。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若有充足劳动力,首选明穴整地,确保整地质量,还能为马尾松幼苗提供良好生长发育环境,提升造林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块状整地应≥50 cm×50 cm,深度≥20cm,带状整地带宽度在70~100cm之间。栽植穴底径在30cm以上,深度超过25cm。
50 cm×50 cm×30 cm。
1.4造林密度
应结合培育目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交通状况及经营集约度等选择合适造林密度。中等肥厚湿润杂草地、荒山及稀疏低矮灌丛地,目的是生产工业用材,交通条件方便,可以采用株行距1.7m×1.7m~1m×1.7m,每667m2种植240~400株马尾松。在干燥瘠薄杂草地、撂荒地或石砾含量较多荒山,以生产小径材或新炭材造林,选择株行距1m×1.3m~1m×1.1m, 每667m2种植500~600株马尾松。
1.5造林方法
1.5.1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马尾松造林主要方式,为提升栽植造林成活率,应选择合适栽植时机。应选择苗高在15cm以上、健壮且根系发达的1年生苗木。马尾松适宜早栽,可早发根、早成长、易成活、能抗旱等,适宜栽培时间在1月中旬到3月中旬。应妥善保管造林苗木,始终遵循随起苗随栽培,避免苗木失水,对于临时假植的根部应沾泥浆,假植时间在24h内,泥浆吸稀稠适宜,运输过程中避免苗木根部失水。可以选择一锄法造林,先挖松定植穴土壤,之后采取一锄法植苗,该方法省工,还能提升成活率。马尾松栽植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天气变化,阴天、雨后晴天或毛毛细雨天气中最适宜栽植。
1.5.2播种造林
如果造林地杂草少,土壤湿润且鸟害较轻地区,实行播种造林可获取到良好效果,对于劳动力缺乏、荒山面积大、交通不方便、天然情况下种植母树深山区有深远意义。播种造林分为人工撒播、人工点播、飞机播种三种类型,根据重庆市黔江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造林方法。
2、马尾松抚育管理技术
2.1幼林抚育
通常情况下,在栽植马尾松五年内,苗木根系入土较浅,其自身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较低,此时应使用人工方法加强对幼林抚育管理,这是马尾松造林管理技术关键环节,可促进幼林健康生长。
2.1.1松土除草
周边环境对幼林生长影响较大,大面积杂草会抢夺幼林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水分、光照、养分等,若杂草根系错综盘结则不利于幼树根系伸展。对幼林松土除草可改善幼林生长条件,还促进幼树光合作用,有利于幼树生长发育。应在幼树周围,大于原穴适当位置处开展松土除草,除草过程中应从内到外,由浅到深,尽量不要伤害到幼树根系和枝干,应将幼树周围石块清除干净。
2.1.2补植
在栽植馬尾松后应在当年秋季及时检查其成活率,若幼林成活率较低,要做好补植。对于成活率在40%以下需要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0%~85%则要补植;成活率>85%幼林应逐地段检查,对于局部成活率较低的幼林应做好补植,最好选择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补植,选择原种植点的同龄苗木。
2.2成林抚育
在幼林郁闭到林分主伐前,为马尾松分化稀疏时期,林木数量减少,树高和直径增加,为确保马尾松茁壮成长,达到丰产优质,应在该时期做好成林抚育。成林抚育包括合理修枝和抚育间伐等技术。
2.2.1合理修枝
对于五六年生马尾松,其枯死脱落速度缓慢,为避免形成过大死节,应及时修剪掉枯枝及生长衰弱枝条,防止节疤,适当修剪掉树冠中过长、过粗枝条,避免修剪到水平枝上光照充足、生长旺盛枝条。
2.2.2抚育间伐
随着马尾松树龄增加,林木所需营养空间不断增加、互相挤压,会出现严重管道分化和自然稀疏。在抚育间伐开始阶段,应充分考虑造林地立体条件、密度、林分郁闭等。通常情况下,马尾松郁闭时间在4~6a,郁闭后2~3a开始显著分化,会出现压木和小径材,此时可进行抚育间伐。结合造林地立体条件和密度确定第一次间伐时间,对于郁闭较早、生长快速可提前间伐,反之则需推迟间伐时间。
控制间伐强度十分重要,间伐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效果。应结合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点确定间伐强度。8~10a内作一次弱度间伐,间伐强度是林分材积的10%为宜;10~20a采取一次较强间伐,强度可以是林分材积的20%~30%,将不良干形林木及时伐除;20a后使用强度为林分材积30%间伐。
3、结论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马尾松种苗质量、成活率及成材率得到了提升,在我国植树造林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为提升重庆市黔江区马尾松成活率和成材率,应将马尾松各个生长阶段管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张顶杰.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4(5).
[2]谢义福.马尾松栽培技术与应用[J].广东科技,2010,19(18).
作者简介:陈洪禹(1975-),男,土家族,重庆市黔江区人,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