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闽南童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4-04-17洪燕兰
洪燕兰
【摘 要】闽南童谣本身便是一种语言运用,借助闽南童谣,可以充分发挥闽南童谣作为语言的杠杆作用,以此带动学生思维、审美等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闽南童谣 提高 语文核心素养
闽南童谣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学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它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和诙谐风趣的音乐,成为了透视与还原闽南人生活习俗与社会道德的文化窗口。闽南童谣依托于闽南方言,儿童诵读闽南童谣,有利于弘扬和保护闽南语言文化遗产。本文中的闽南童谣,是指以闽南方言为基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儿童歌谣。
一、借助闽南童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闽南语作为中国八大古老方言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而闽南童谣主要根据闽南日常生活中的俗谚俚语等改编而成,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通过学习和欣赏闽南童谣,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闽南童谣《月亮月光光》为例。这首闽南童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闽南农家生活,有浓厚的闽南文化、乡愁文化。教学中,教师由“月的猜想”引入课题。有的学生在古诗中找到了月,有的学生在成语中找到了月,有的学生在故事中找到了月,还有的学生在歌声中找到了月……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以及精美的贴图板书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入境自然就入情,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在指导学生读童谣时,教师通过自己的范读,让学生边想象画面,边说说月亮的样子。同时,抓住“厝”,引导学生感受闽南传统式建筑的特色;抓住“树阿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抓住“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水”在闽南方言中是“漂亮”的意思,并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水”来夸一夸同学。这样,发挥了闽南童谣本身作为语言的杠杆作用,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后,将闽南童谣《中秋博饼》引入课堂教学中。这首童谣简短有趣,节奏明快,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闽南“博饼”的热闹情景。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并配动作读,让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用闽南语诵读童谣;通过讲有关中秋节的习俗故事,让学生了解闽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闽南人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对家乡的热爱。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闽南童谣的理解,又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闽南童谣特有的地域魅力。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语言,逐步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借助闽南童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闽南童谣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创意,如将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等赋予人的性格和情感,运用谐音、叠韵等手法创作出富有趣味性的歌谣。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学生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民间艺术情趣和审美情趣。
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安排了十二生肖的内容,重在让学生按照顺序熟读十二生肖并背诵下来。而闽南童谣《十二生肖歌》简短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十二生肖在闽南人心中的印象和地位。学完“日积月累”,学生已经熟记了十二生肖的顺序,阅读、交流了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初步了解了一些生肖文化。此时,可以再让学生读闽南童谣《十二生肖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肖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借助闽南童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闽南童谣短小精悍却包罗万象,是一部趣味盎然的“百科全书”。它独特的形式和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童谣中所描绘的事物或故事,还需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将闽南童谣吟诵出来,甚至是自编自创童谣、表演童谣等。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积极组织开展“颂闽南童谣,防新冠肺炎”活动。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与父母一起编写童谣、诵读童谣,并将童谣制作成视频。这一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了解闽南童谣,更促进学生推陈出新,对闽南童谣进行创造性传承。
学校还积极开展一系列闽南童谣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对闽南童谣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闽南童谣的兴趣,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学校举行以“颂闽南童谣,做书香少年”为主题的闽南童谣比赛,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出,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童谣的文化内涵,感受到爱拼敢赢的闽南人的勤劳、智慧和才干。
四、借助闽南童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闽南童谣充满童趣,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若能适时地将童谣引入课堂,就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是识字课,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也利于学生自主朗读及识记。泡泡框里写着“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这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拓展。学生通过学习这课,认识了一些美食名称,也了解了一些制作方法。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也能说出几种泉州的小吃,但知道的还是比较少,对其蕴含的文化就更不了解了。此时,若能适时地将童谣引入课堂,就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丰富学生的美食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可以将《泉州小吃》这首童谣引入课堂。这首童谣介绍了泉州各个地方的小吃,内容丰富,节奏明快,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童谣时,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前,让学生去调查泉州有哪些著名的小吃,并品尝一两种,亲身感受闽南美食的色、香、味。课上,教师可以“闯关”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配动作读等方面,让学生正确、流利地用闽南话诵读闽南童谣《泉州小吃》,从而进一步了解泉州美食。课末,让学生听闽南“讲古”《润饼菜的由来》,从中感受闽南人的智慧,感受闽南优秀文化和作为一个闽南人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可以适时将难易适度的闽南童谣《新年歌》《划龙舟》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多媒体将之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在丰富传统节日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閩南童谣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间文学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趣。诵读闽南童谣,既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接受文化熏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