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敦煌本《观无量寿经》的新缀看写卷残损的原因
2024-04-17鲍婧婧林依凤张磊
鲍婧婧 林依凤 张磊
摘 要:通过对业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普查,发现敦煌本《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35号。根据内容、裂痕残字、行款格式、书风笔迹等不同信息比对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发现其中19号残片可以新缀合为9组。缀合后写本面貌更为完整,有助于判断写卷从藏经洞出土前后的残损情况。
关键词:观无量寿经;敦煌文献;缀合;残损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12
0 引言
《观无量寿经》,又稱“《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十六观经》”,简称“《观经》”,刘宋畺良耶舍译,一卷。其是大乘佛教净土宗开宗立派的经典之一,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通过对业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普查,共发现该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35号(含注疏写本17号),包括国图藏31号、英藏51号、俄藏35号、法藏2号、散藏16号。其中,首尾完整者仅北敦2026号,其余134号皆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断裂为数号者,其残损的原因和类型值得仔细推敲。
《俄藏敦煌文献》已将《观无量寿经》“俄敦3544号、俄敦3584号”“俄敦6754号、俄敦6767号”缀合为2组①;方广锠将《无量寿义记》斯2158号…斯2693号缀合为1组,又指出北敦7443号、龙谷大学图书馆藏甲本、斯327号可以缀合,并拟题“无量寿观经赞述”②;西本照真又在方文基础上,将伯3014号+北敦7443号…龙谷大学图书馆藏甲本第2纸至第5纸…龙谷大学图书馆藏甲本第1纸+北敦15002号+斯327号5号缀合为1组;张涌泉、方晓迪在《敦煌本〈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残卷缀合研究》中将北敦9091号+北敦8482号+羽599号、斯10733号+斯13005号+斯10474号、俄敦5468号+斯1703号、“俄敦3544号、俄敦3584号”+俄敦4089号、斯12061号+斯12364号+斯11510号,14号缀合为5组③。本文另将19号缀合为9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写卷残损的原因。
1 敦煌本《观无量寿经》的缀合
1.1 斯10355号+斯6953号(图1)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1所示,二号上下左右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的“唯”“皆”“是”“佛”“我”“我”六字得以复合为一。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笔画粗细对比鲜明等),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世”“尊”“不”“乐”“提”“见”等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1B15—346B21。
1.2 北敦8044号+俄敦793号+北敦5845号(图2)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三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2所示,三号左右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前二号接缝处的“逼云”“众生应”“一切众生”九字,皆得复合成完璧。后二号内容于“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句前后相接,中无缺字。又此三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字迹似同(比较三号共有的“一”“切”“生”“见”等字),可资参证。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1B25—342C1。
1.3 “俄敦6754号、俄敦6767号”+北敦3360号(图3)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3所示,二号左右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原本分属二号的“福一者”三字皆得复合为一。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捺画粗大,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一”“切”“如”“今”等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1B25—346B21。
1.4 俄敦8683号+俄敦16250号(图4)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4所示,二号上下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的“众”字得成完璧。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左高右低),字迹似同,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1C28—342A1。
1.5 斯8640号+北敦1276号(图5)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5所示,二号上下相接,接缝处基本吻合。二号内容于“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谛观彼/国净业成者”句前后相接,中无缺字。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撇画飘逸等),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清”“净”“佛”“世”“告”“提”“希”等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1B27—346B21。
1.6 斯10161号+斯3243号(图5)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6所示,二号左右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的“蜜”“光”“赞”三字得成完璧。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横画起笔出锋且向左延伸,收笔顿笔,竖弯钩出钩短小等),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有”“诸”“佛”“光”“明”等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2B29—346B21。
1.7 俄敦2551号+北敦4334号(图7)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7所示,二号左右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的“珠”“王”“以”“为”“映”“饰”“一”“放”等字,皆得复合成完璧。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折笔圆润,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一”“金”“光”“千”等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2C8—346B21。
1.8 斯10031号+斯1515号(图8)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8所示,二号上下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的“当”字得成完璧,“入”“诸”二字得以复合为一。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者”“当”“想”“佛”“一”等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3A16—346B21。
1.9 俄敦16703号+俄敦16617号(图9)
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皆为《观经》残卷,且其内容前后相承,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9所示,二号上下相接,缀接处边缘吻合,接缝处的“佛”“诸”“相”三字得以复合为一。又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行距、字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形方正短小,横画起笔出锋,收笔顿笔),字迹似同(比较二号共有的“佛”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参见《大正藏》T12/343C15—343C18。
2 结论
上面我们通过内容是否前后相承、残字能否相互契合、行款格式是否相同、书风字迹是否似同等条件对残片进行分析判断,将19号残片缀合为9组。缀合虽不能复原全貌,但能反映写卷的残损情况,帮助我们还原藏经洞发现前后写卷的状态。
第一种,原本即为断裂的残片。藏经洞本身是道真和尚汇聚修复材料的“故经处”,残卷或复本仍作为修复材料而放在“故经处”备用,因此“无论是缀合前,还是缀合后,残卷或残片都占绝大多数”④。如图2所示,俄敦793号上部、北敦8044号左侧上部均呈现锯齿状残缺,此二号显然是先从北敦5845号脱落之后,作为北敦8044号的尾部而出现的损坏,俄国探险队先于清政府到达敦煌,俄敦793号应该在藏经洞开启之前就已经与北敦8044号分离,否则二号不会身首异处。此外,从图3中俄敦6754号、图7中俄敦2551号、图4、图9都可以看出,原本即为断片并备用于修复的古坏经文。
第二种,人为翻动或后期搬运时断裂的残片。斯坦因转述伯希和入洞挑选写卷时说,“藏经中有不少残纸断卷,清点起来很费劲”⑤,这类写卷以英藏居多,因时代久远而极易断裂,人为翻动或搬运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进一步的残损,如图1中斯10355号、图5中斯8640号、图6中斯10161号等。
第三种,人为撕裂。1910年,敦煌写卷从甘肃运抵北京后,李盛铎、何震彝、刘廷琛、方尔谦等人将所有经卷写本翻检一遍,择其精好,窃为己有。为掩人耳目,他们将挑剩下的长卷撕成数段,以充其数,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不少《维摩诘经》残卷即为李盛铎等人所撕裂⑥。再如《观无量寿经》,北敦9091号+北敦8482号+羽599号,前两号亦当是撕裂之物。
总之,藏经洞发现前后,写卷的残损情况较为复杂,由于缺乏科学的考古记录,如今只能依据缀合尽可能地还原写卷本来的面貌,并逐步确认每一件写卷的身份和属性。
注释
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俄藏敦煌文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②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61.
③张涌泉,方晓迪.敦煌本《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残卷缀合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20(2):10-16.
④张涌泉,羅慕君,朱若溪.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J].中国社会科学,2021(3):180-203,208.
⑤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M].巫新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65.
⑥张磊,周思宇.从国图敦煌本《维摩诘经》系列残卷的缀合还原李盛铎等人窃取写卷的真相[J].文献,2019(6):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