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藏戏《白玛文巴》中的贴布脱胎云雀面具

2024-04-17徐畅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4期
关键词:藏戏云雀面具

徐畅冬

摘 要:鸟崇拜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在藏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体现。藏戏是藏文化的代表之一,面具是其不可或缺、极富特色的元素。在动物面具中有多种鸟面具,在藏戏《白玛文巴》中有所体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了一件藏戏《白玛文巴》云雀面具,其制作工艺如何,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此面具为贴布脱胎面具,制作时需经制作胎模、制作贴布白坯和按照绘画造像规范进行安装附件及着彩绘色三道工序。云雀等鸟类角色在藏戏《白玛文巴》中多次出现,帮助主人公排忧解难,体现了藏族的鸟文化。

关键词:藏戏;面具;贴布脱胎;云雀;《白玛文巴》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07

0 引言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珍藏的藏戏《白玛文巴》云雀面具(图1)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藏制作的贴布脱胎面具。面具棉、纸质,长27.5厘米,宽20厘米,高27厘米。其整体从上至下呈由深到浅的粉红色,伴有模仿云雀羽毛上轴纹的花纹,顶部耸立的紫色羽冠两侧饰有狭长的淡紫色,浑圆的眼部由内至外呈黑、黄、紫三色,尖喙为渐变的橘红色,底部有半圈绿色祥云形装饰及前伸的水滴形装饰。此件面具注重细节,色彩艳丽,对现实中砂棕色的云雀形象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既突出了云雀的特点,又使其能在演出时更为醒目。

1 藏戏面具

藏戏是一个民族戏剧系统,按方言划分,可分为5个子系统、9个剧种和25个流派。藏戏历史悠久,它既保存了面具戏、宗教戏、仪式戏、广场戏等人类早期戏剧形态特征的戏剧,又是长期保持鲜活、传承千年、至今仍自如反映世俗生活和时代特征的戏剧。

藏戏面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它以强烈的色彩和形制准确表现了不同角色的独特性格,既能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又能将藏戏单个角色和整体效果相协调,突显了藏族的传统审美。藏戏面具蕴含了在历史发展中藏族逐渐形成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展现出质朴、粗犷、多样的形态①。

白面具是最早的藏戏面具,它是用山羊皮制作的一种平面面具。在始建于公元779年的西藏桑耶寺的康松桑林王妃殿表现桑耶寺落成典礼的壁画中,就有头戴白面具演出的场景。此后出现的动物面具则源于民间祭祀。随着藏戏不断增加的剧目和不断发展的剧情,人物面具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强,更具有世俗性和鲜明个性。由于宗教内容在藏戏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藏戏还吸收了一些寺院神舞的元素,神灵面具也成为藏戏面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藏戏面具既有较为突出的特性,又有较强的包容性。

表演藏戏时佩戴面具有三大优点。第一,帮助演员进行角色转换。演员戴上面具后,身份就发生了变化,能够较快入戏,实现角色转换。这有助于演员在演出中更好地掌控和表现所扮演角色内心世界蕴含的真、善、美或假、恶、丑特征。第二,促使观众更快融入剧情。藏戏中使用面具比常见的脸谱化妆更能突显剧中人物个性,更利于距离较远的观众观看,并对角色有直观的了解,增强其艺术感染力。第三,增强藏戏广场演出效果。藏戏多于白天在广场演出,很少有布景。绚丽多彩、造型各异的藏戏面具出现在广场演出中,不仅能美化、装饰舞台,还能将神、人和动物同在的情景演绎得更加生动立体,并能形象地展现出佛界、人世、阴间的三重空间,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使藏戏演出更富感染力②。

从特点和作用来看,藏戏面具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开场戏中温巴(开场猎人)所戴的面具,分为蓝面具、白面具和黄面具。第二类是正戏中主要角色所戴的面具。第三类为动物面具。云雀面具则属于动物面具。

在藏戏三大类面具中,动物面具可以在各個领域出现。在藏戏中,无论哪个剧种和流派,都离不开各种动物面具的使用。动物面具注重写实,追求外形相似。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藏族和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牛、马、羊、狗、鸟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鸟兽在藏文化中成了神灵或图腾。在这样的地理、文化环境下,藏戏中出现了动物角色,用以代表不同神灵或具有神性、人性的生命。在藏戏中,主要人物常是一些受人类崇拜的动物化身,或者主要人物变化为各种动物以丰富和突出剧情。动物在藏戏中的人格化,表达了藏民族的理想及鲜明的爱憎情感,展示了雪域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③。

在藏戏演出中,非主要角色的面具有时并不统一。《白玛文巴》中的云雀面具就有不同的样貌。在西藏著名的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的演出中,扮演云雀的演员佩戴的面具与衣服连为一体,图案为白底蓝条,用布缝制而成。这种面具相当于连帽衫的帽子,包住头部,只留出面部。面具的多种形态带给观众别样的新鲜感。

2 贴布脱胎面具的制作工艺

动物面具皆为立体假头,其中有的是独立的面具,罩到演员颈部为止,有的与衣服连为一体,实际上是面具与假形化装的结合。它们或用泥和布制作,或用柔软的绒布缝制。

藏戏面具按材质分类,可以分为皮质、泥质、木质、棉质等。皮质及泥质藏戏面具属于比较古老的类型,其中皮质面具的一小部分至今仍在使用,而泥质面具已不再使用。如今使用最多的面具是木质面具和棉质面具。棉质面具可以分为两种,即平面布面具和立体贴布脱胎面具。立体贴布脱胎面具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具代表性,这缘于其材料广泛、成本低廉、成型较好、质地较轻、易于保存。这件云雀面具就是一件立体贴布脱胎藏戏面具。

立体贴布脱胎藏戏面具虽然有一系列优势,但其制作工艺相比其他种类面具更为复杂,需历经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为制作胎模。黏土是贴布脱胎面具胎模的原材料,其质地既要细腻,又要有很强的黏性。黏土取回后要用细筛筛一遍,再发水,等到几天以后黏土发透、水分合适时,将适量的纤维如动物毛、棉花、麻筋等加入其中,用木槌锤击。面具面部外凸或内凹部分都是实心的,而面部之外的后脑部分是空心的。空心部分要有衬垫物,一般用一块布包裹树叶末或牛羊毛、刨花等制成。衬垫物放置好以后,在它的周边以头道黏土捏合。之后进行中分,并逐渐在面部外凸部位添加黏土,塑出雏形。雏形成型后,要进行抹光和刻划线条轮廓。根据造型样貌,不断进行面部抹光,并修改细节部位。胎模制成后,为了防止开裂和变形,需要将它放在阴凉的地方,自然风干收水。如果发现有小的裂痕,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果裂缝较大或出现变形,就只能报废处理。胎模制作工序是面具造型形象和比例尺寸规范的关键环节,只要是宗教面具就必须严格遵守佛造像度量规范和《时轮密》《顺和上乐密》《四吉祥座密》《阎摩红黑之敌密》等经典中的规定,否则会被视为过失和罪过。

第二道工序为制作贴布白坯。贴布之前要将布料裁成几个大小各异的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小布块,熬好牛胶或骨胶作为黏结剂,以便粘贴布块,再用清水浸湿纸张作为垫层敷贴在胎模上,用来隔离胎模和贴布,这样在脱模时可以使贴布和胎模脱离得更为彻底。贴布时,要先在贴布上涂满加了胶的浆糊,再粘贴到胎模上。在面具额头和脸颊平整的部位贴上较大的四边形贴布,其余部位都用较小的三角形贴布。面具的贴布层数多在5层以上,多时有7~8层。完成贴布后,也要在阴凉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让它自然风干。当贴布白坯风干后,就要进行脱模。脱模的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用小铁锤轻轻敲打胎模,敲碎后的胎模大部分都能够自然脱落,黏合较紧的地方,如眉、眼、耳、鼻、口等部位可以用扁状或尖状的木质或铁质工具进行脱模。脱模后的面具白坯,还需进一步晾晒。晾干后的面具白坯很坚硬,但表面有一些毛边,需要用小刀削掉或用剪刀剪去,更为细微的地方则要用纱布打磨。

第三道工序是按照绘画造像规范安装附件及着色彩绘。面具附件归纳为三类:一是毛发类,如各种人物和鬼神的头发和胡须,以及动物的鬃毛等;二是装饰物,如发箍、耳环等;三是特殊附件,也就是角色标志性的饰件,此类附件有的需要像制作面具那样先把胎模制作出来,再脱模、彩绘,有的是木质饰件,单独制作好后,就可以安装在相应位置上了。此外,特殊附件还包括用牛皮制成的、捆扎在演员头上的皮绳和面具内部的布质顶衬等。附件安装好后就可以进行着色彩绘了。传统上,为面具着色彩绘的颜料是纯净、柔和的高级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在着色彩绘前,需要在面具白坯上刮1~2层腻子,等腻子干了后,再用砂布打磨,使表面更加平整、光滑,便于着色彩绘。打磨好后,先要刷一层白色颜料,再根据不同形象面具的不同底色刷2~3遍颜料,颜色主要为红、黄、蓝、绿、黑等。之后,再对五官、胡须以至皱纹等细节部位进行彩绘。贴布脱胎面具至此方制作完成④。

3 藏戏《白玛文巴》中的云雀形象

《白玛文巴》是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是一出神话剧,是藏戏子系统中蓝面具藏戏觉木隆戏班及其艺术流派的保留剧目。相传为17世纪中晚期的门巴喇嘛梅惹·洛珠嘉措所创作。在剧本末尾赞词中,说明白玛文巴是莲花生大师的前生。事实上,《白玛文巴》是整编莲花生大師的本生传记《莲花记》成剧的。作者对其进行了加工润饰,并注入了新的内容。

藏戏《白玛文巴》讲述的是一个降魔除害的故事,其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印度的东方,有一个信奉外道的国家。国王怕商臣诺布桑波的财富超过自己的而被他夺去王位,于是依照奸臣的计策,命令商臣下海取如意宝,以此将商臣害死。商臣有一个遗腹子,名叫白玛文巴。他长大后从一位老太婆那里得知了父亲被害的真相。后来,国王听说了商臣有一个遗腹子,十分恐惧,就故技重施,命令白玛文巴出海取如意宝。在空行母的护佑下,白玛文巴从龙宫取回了如意宝。国王又遣他去罗刹国取金鏊锅和红宝石拂子。白玛文巴降伏拦路的4位罗刹女和罗刹女王,取得宝物,并将她们变为五部空行母,和她们一起乘金鏊锅返回。国王见白玛文巴两次取宝安然无恙,便命刽子手将其带到东方高山之巅烧死。五部空行母助其从莲花蕊中重生。空行母又诱使国王和奸臣们乘上金鏊锅,去往罗刹国,他们被罗刹女王的60个儿女吃了。白玛文巴被法臣们请去登基掌政。

在《白玛文巴》剧中,云雀这一形象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白玛文巴出海去龙宫取如意宝的时候,他的母亲在家中无人照管,又为儿子担心,身体每况愈下,奄奄一息,有一只云雀睡在母亲头顶,产生热量,使母亲呼吸未断。第二次是白玛文巴在去罗刹国的路上准备在状如天柱的大岩石巅上跳岩自尽时,那只住在他家中的云雀飞来,阻止他轻生,鼓励他去罗刹国,向他预言金鏊锅与红宝石拂子能取到手、他和母亲能够团圆⑤。在这两个场景中,云雀分别救了母亲和白玛文巴的性命,这表现出藏族人对云雀的感激之情,更表现出藏族人的鸟崇拜情结。

云雀在西藏和青海都有分布。它适应于地栖生活,多在地面营巢。剧中云雀把白玛文巴母亲的头顶当作巢窝是符合它习性的。同时,云雀是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鸣禽之一,歌声柔美嘹亮。这也与剧中云雀预言的情形一致。藏族人很喜爱云雀,神话中说青稞种子是云雀带到人间的,有“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的说法;酒歌中有“酒歌唱得月亮圆,云雀飞来不想走”的歌词;谚语中也有“清晨云雀不飞空,过午就会闻雷声”的观察。

云雀是鸟类的一员,藏族人喜爱云雀的大背景是其对鸟类的崇拜。藏族的始祖神话保存了许多鸟崇拜的印记,认为鸟创造了人和万物。神话说:远古时,金、木、水、土之精华聚成卵,卵中生肉球,肉球生出眼、鼻、耳、牙、脚、手等,变为1个男孩,长大娶妻生子,代代相传;太极之初,蛋破裂,生出1个英雄;元始之初,自然形成1枚大蛋,蛋壳化为白色神崖,蛋白化为白螺色大海,蛋黄化为人和各种动物;这枚蛋又化生出18枚蛋,其中第2枚蛋中生出混沌人,他生出五官和肢体,并和1个叫水滴的女人结合,生下3个儿子,其中的幼子下传数代,形成了藏族人的原始四大氏族⑥。这几则始祖神话均为卵生神话,认为人的祖先是从蛋中出生的。而神话中省略的背景是:蛋是由鸟生下的。有一则始祖神话直接说出了这一点:据说,没有天、没有地的时候,从高高的山头上飞来了1只神鸟,神鸟名叫“耶育”;又从低低的山谷飞出1只神鸟,神鸟名叫“耶眉”。两只神鸟飞在一起,同住在1个窝里,他们便结为夫妻。不久,他们生下了18枚五彩蛋。这18枚五彩蛋就是天地形成的根基。18枚蛋生下来,有15枚蛋一起飞滚了出去。最先飞出去的是螺色的3枚白蛋,他们向上飞,就像三兄弟一样,形成了上界的天神,创造了明亮的天;接着是3枚金色的蛋,他们向中间飞滚出去,就像三兄弟一样,形成了空界的厉神,创造了灰沉沉的空间;然后是3枚松石蛋,他们像三兄弟一样向下滚落,就成了地下的龙神,创造了海洋和大地。跟随着前面的9枚彩蛋,又飞出6枚五彩蛋。这6枚五彩蛋滚落在人间,很快就变成了人,变成了藏族的六大族,即色族、木族、董族、冬族、惹族、珠族。六大族又各自分成上、中、下3种族姓,共为18姓。还剩下3枚黑色的铁蛋,这3枚铁蛋还没有形成,要请3位神去铸造。这3个蛋里分别装的是1只大鹏鸟、许多小麻雀和12只猛虎⑦。

除了云雀,藏戏《白玛文巴》中还提到了3种鸟。剧中商臣出海前向国王要了许多东西,其中提到“为监视魔蟹得有诸鸽子,喂鸽子又得有谷物百升。……预言鹦鹉也须选上乘,喂鹦鹉得备芝麻与胡麻,报晓公鸡也是必备之物灵”⑧。而鹦鹉在船上也准确预言了变为魔蝎的黑白力游龙王对船的摧毁⑨。由此可见,藏族人认为鸽子、鹦鹉和公鸡都是具有灵性的,这也是鸟崇拜的一种表现。

4 结语

藏戏及其面具艺术是藏文化中极富魅力的艺术形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立体贴布脱胎藏戏云雀面具生动、立体地展现了藏戏面具的风采,展现了贴布脱胎面具的精湛制作技艺,展现了藏族悠久的鸟文化,尤显珍贵。

注释

①李云,周泉根.藏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1.

②刘志群.藏戏与藏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25.

③⑩李云,周泉根.藏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6-107.

④罗布江村,赵心愚,杨嘉铭.世界屋脊的面具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64-73.

⑤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八大传统藏戏:汉文版[M].赤烈曲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225-226.

⑥王宪昭.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28-239.

⑦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门巴族 珞巴族 怒族 藏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74-76.

⑧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八大传统藏戏:汉文版[M].赤烈曲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188.

⑨西藏自治區群众艺术馆.八大传统藏戏:汉文版[M].赤烈曲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191.

参考文献

[1]刘志群.藏戏与藏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李云,周泉根.藏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罗布江村,赵心愚,杨嘉铭.世界屋脊的面具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

[4]王宪昭.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5]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八大传统藏戏:汉文版[M].赤烈曲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6]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门巴族 珞巴族 怒族 藏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藏戏云雀面具
批评与嘲笑
云雀叫了一整天
藏戏面具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浅析巴塘藏戏在演出形态方面对西藏藏戏的传承与创新
演藏戏·促非遗扶贫——2019年藏戏演出季完美落幕
灵感的云雀
面具
云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