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加减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周湿疹临床观察*
2024-04-16牛晨懿卢灿省孙玉敏陈灿
牛晨懿,卢灿省,孙玉敏,陈灿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肛周湿疹是多发于肛周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变,亦可发生于会阴、臀部和外生殖器,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瘙痒、渗出,患处可见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鳞屑等[1]。 肛周湿疹发病原因复杂,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此病可由变态反应、局部感染、免疫失衡、内分泌紊乱、心理健康等多种因素引起[2]。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有丰富经验,中医学将肛周湿疹归属“血风疮” “浸淫疮”等范畴。《外科正宗·血风疮》曰:“ 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发”。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效。本研究主要探讨消风散加减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年龄/岁病程/年性别/例男女观察组3239.75±12.791.85±0.791814对照组3241.53±13.781.90±0.761517 t-0.544-0.242-P 0.5880.8100.453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湿疹诊疗指南(2011)》[3]中慢性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肥厚粗糙、苔鲜样变,常伴色素沉着,色暗红或紫褐。皮疹一般对称分布,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自觉瘙痒,甚至剧痒。
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制定肛周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中医诊断标准。①肛周皮损色暗红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②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弦。
3 纳入、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肛周湿疹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周岁;③近1月内未接受任何影响本疗效的治疗;④患者知情同意。
3.2 排除标准 ①伴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伴有其他肛门疾病;③伴有其他皮肤疾病;④精神或认知功能异常;⑤妊娠、哺乳期妇女;⑥不适合外用药物。
4 方法
4.1 对照组 予复方黄柏液涂剂(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97) 浸湿8层纱布,以不滴水为度,覆盖于肛周患处,20~3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4周。
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风散加减(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10g,甘草、木通各5g)。风邪较盛,瘙痒剧烈者,白鲜皮10g、地肤子10g;热邪炽盛 皮损灼热者,加牡丹皮10g、紫草10g。以上中药饮片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中心代煎,水煎至药液200mL,1剂/d,早晚各一次温服。2组均以4周为疗程。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热水及肥皂等刺激物洗患处,避免使用影响本治疗过程的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5 观察指标
5.1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肛周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 ①瘙痒程度:0 分:无瘙痒;1 分:偶有轻微瘙痒,不影响日常生活,无需药物治疗;2 分:时有瘙痒,影响日常生活,需药物治疗;3 分: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需药物治疗。②肛周渗液情况:0 分:无潮湿感;1 分:偶有肛周潮湿感,但不明显;2 分:肛周潮湿感明显;3 分:常有肛周潮湿感,湿染内裤。③皮损面积:0分:无皮损;1分:皮损面积<部位面积25%;2分:皮损面积占部位面积的25%~50%;3分:皮损面积占部位面积50%以上;④皮损形态:0分:无皮损;1分:肛周有少量丘疹、水疱;2分:肛周有较多丘疹、水疱,皮肤颜色变红;3分:肛周出现糜烂、渗液、甚至苔藓样变,皮肤增厚、色素沉着。
5.2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 E(IgE)水平。
5.3 比较2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
6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4周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肛周瘙痒、皮损与渗液等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期间未复发,症状积分减少率≥95%;显效:患者肛周瘙痒、皮损与渗液等主要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少有肛周瘙痒、潮湿感,70%≤症状积分减少率<95%;有效:患者肛周瘙痒、皮损与渗液等主要临床表现稍好转,偶有肛周瘙痒、 潮湿感,50≤症状积分减少率<70%;无效:患者肛周瘙痒、皮损与渗液等主要临床表现未见好转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率<50%。症状积分减少率 =(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肛周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比较(±s,分)
表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肛周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瘙痒程度肛周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前后前后前后前后观察组322.41±0.560.56±0.621.69±0.860.47±0.622.25±0.620.47±0.672.34±0.600.38±0.49对照组322.31±0.591.03±0.781.59±0.910.84±0.682.19±0.640.84±0.772.41±0.56 0.75±0.84 t 0.651-2.6580.424-2.3080.395-2.082-0.430-2.175 P 0.5180.0100.6730.0240.6940.0410.6690.033
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肛周渗液、皮损面积与皮损形态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肛周的瘙痒、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周的瘙痒、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形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3。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4、TNF-α、IgE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4、TNF-α、IgE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IL-4/ng.L-1TNF-α/ng.L-1IgE/mg.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272.85±8.5044.14±4.3254.01±1.7236.33±3.791.31±0.28 0.54±0.23对照组3273.83±8.6252.15±4.3054.16±2.1639.06±4.271.33±0.310.68±0.26 t-0.459-7.433-0.303-2.706-0.311-2.400 P 0.6480.0000.7630.0090.7570.019
4 2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患处皮肤渗出、瘙痒,若常抓挠,易致患处皮肤增厚,甚至出血溃烂。西医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6]。短期内可获取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皮肤色素沉淀、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皮肤萎缩、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增高、皮损愈合缓慢等不良反应[7]。
中医在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外用可以直达病变处,发挥药力,减轻症状,促进皮损愈合。复方黄柏液涂剂为中药制剂,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之功效,由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组成,研究表明复方黄柏液涂剂可广谱抗菌、抗感染、改善炎症损伤,缓解瘙痒,减少肛周渗出,改善肛周微生物环境,促进创面愈合[8-9]。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敷,可直达病所,抑制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减轻炎性反应,同时提升生长因子水平,有利于修复上皮组织,促进肛周皮损的愈合[10-11]。
《外科理例》曰:“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因此可通过内服中药治疗肛周湿疹。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肛周湿疹,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外兼治,可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加减,具有灵活性。中医认为,血虚风燥型肛周湿疹多为禀赋不耐,饮食失宜,湿热内发,郁于肌肤,致皮肤疹出色红、潮湿瘙痒,反复发作,皮损色暗,若外感风邪,风、湿、热相搏,客于肌肤,浸淫血脉。病久多虚,津血耗伤,血虚则风生,故肌肤失养以致甲错。本研究采用的消风散方用荆芥、防风辛温祛风,牛蒡子、蝉蜕清热透疹、疏风止痒,四者共为君药,疏风止痒除在表之风邪,使风去则痒止。苍术辛苦散风祛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木通清利湿热,通利血脉,三者配伍既能燥湿止痒,增强荆芥、防风散风除热之功,又治湿热相搏所致的津水流溢。风热客于肌肤,郁而生热,故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以上俱为臣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归和营活血,生地滋阴清热凉血熄风,胡麻仁养血润燥,三者共为佐药,可加强养血活血功效。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功用。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辅助性T细胞 1(Th1)/辅助性T细胞 2(Th2)的分化失衡是诱发湿疹的重要因素。湿疹慢性期以 Th1 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被活化的 Th1 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的TNF-α等免疫因子,激活炎症部位的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宿主抗原的抵抗力,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Th2 则通过分泌抗炎关键调控因子 IL-4 ,抑制 Th1 细胞的功能、促进 B细胞生成 IgE,使B细胞增殖参与免疫反应[12]。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药效研究证明,消风散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 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13],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抗过敏、止痒及免疫调节等功能[11]。其中荆芥-防风药对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还可通过下调 IL-4 水平,纠正 Th1 /Th2 免疫失衡来抑制过敏反应[14]。蝉蜕具有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苍术、苦参、当归均具有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15-16]。本研究观察组较治疗组加用消风散加减口服治疗,治疗后患者肛周瘙痒、渗液、皮损改善情况及治疗总有效均优于对照组,血清IL-4、TNF-α、IgE水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消风散加减方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内外兼治,有利于促进肛周湿疹恢复。
综上,本研究采用消风散加减方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敷,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血虚风燥型慢性肛周湿疹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