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2024-04-16王式婷
文/王式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作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校毕业生主观方面。就业能力方面。就业能力是指通过专业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开发,毕业时能够实现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能力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职业期望过高、求职技能综合素养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等。心理因素方面。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的历练,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对就业市场中本专业的就业行情不够了解,很多时候只是漫无目的地海投简历;有些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主动性。
社会环境客观方面。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兴行业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就直接造成劳动市场供需双方结构性不匹配。招聘渠道不畅通。多数企业招聘仍然依靠传统的招聘网站和招聘市场,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导致招聘信息不对称。各类招聘网站招聘信息鱼龙混杂,导致招聘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之间不够了解,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职业指导教育不完善。近年来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开设课程流于形式,课程内容传统,侧重于理论教育,不能切实引导大学生在理解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当前部分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配套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实践平台欠缺,教育师资不充足,为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提供的支持有限。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一些家庭忽视大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优势,对新经济业态了解度和接受度不够,缺乏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大多倾向于教导孩子毕业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等“铁饭碗”,或考取研究生提升学历,错失了一些就业机会。
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
营造良好的求职氛围。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该多方位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进行深度解读,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创业贷款、技能培训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公益性服务。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微信公众号推送、短视频、在线直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活动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营造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借助自身优势,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一是加强就业见习政策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就业形势、见习政策和意义,宣传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后成功就业的典型,有效扩大政策覆盖面、知晓度。二是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就业见习。对有见习意愿的毕业生,准确把握实际诉求,集中精力帮扶、强化跟踪服务。三是提升见习保障水平,做好见习补贴发放,保障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同时与符合留用条件的见习生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提高就业见习的吸引力和留用率。
图据网络。
提供全方位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有助于高校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客观认识自我、找准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助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面向毕业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指导、人才测评、面试技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人才新政、求职陷阱防范和合法维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一方面,开展前置化职业指导,主动对接高校,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高校学科建设体系,及早介入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前熟悉相关行业信息,客观了解就业市场,更加清晰明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职业能力素质测评,充分发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业优势,免费开展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快、更早清楚自身的优势,树立积极就业的决心和信心,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角色。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多开展培训,积极开发和升级在线学习、直播课堂等服务项目,提供各类实用性强的培训服务。还可以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创业指导、招聘用工、经营管理、投融资对接等一体化服务,通过服务创业有效带动促进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给予具有创新创业潜能的高校毕业生更多的创业指导和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是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和实训,并通过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着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开展创业政策进校园,邀请创业导师、孵化基地负责人在创业孵化、创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毕业生关注的方面进行政策宣讲,为入驻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创业孵化,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创业场所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群体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开展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进行专项帮扶,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优先推荐合适的岗位,引导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等帮扶措施,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服务驿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通过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等活动让其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
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严格审核招聘信息和企业资质,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清晰了解招聘岗位的要求和待遇等信息,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虚假宣传等问题。鼓励用人单位更新招聘观念,拓宽录用范围,摘掉对学历、学校、专业、性别的“有色眼镜”,实行更加开明的招聘政策,注重高校毕业生实际能力和潜力,给予其更多机会。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织好岗位推送网,挑选优秀企业的优质岗位参加校园招聘活动,让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举办直播带岗,在直播间互选岗位,让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云上”牵手。对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建立微信群,精准推送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