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减负增效的途径探究
2024-04-16陈仁和
陈仁和
摘 要:近年来,“双减”政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将数学教学落实减负增效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途径,主要包括:优化课堂设计、加强思维训练、完善作业管理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高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能够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8918(2024)01-0057-06
在中国教育领域,学生和家长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这使得教育工作者开始寻求解决方案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并提高学习效果。“双减”政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探索落实减负增效的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以实现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
一、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技能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通过优化课堂设计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其中,精简教学内容并突出核心技能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难以掌握所有知识点。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使之紧密围绕核心技能展开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精简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加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在“时间的计算”这一课中,教师忽略一些次要的知识点和过多的记忆性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技能上,将课堂重心放在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和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而不需要过多关注其他辅助性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实践和应用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运用所学的核心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时间游戏,在游戏中让他们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时间计算,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此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让学生小组讨论或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互相学习、互助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与手段,能够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优化课堂设计的同时,教师还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为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通过引入游戏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技巧,通过竞赛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求解,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或在线教学平台等工具展示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丰富他们的数学学习经验。最后,教师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技巧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减少无效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时间,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减少无效时间:首先,教师通过设置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毫米、分米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此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如“猜长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 加强思维训练,提升数学能力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或者是讲解简单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与运算。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要求他们将其分成不等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不同数量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它们的大小关系。其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总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教师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自己尝试将其分成几份,并用分数来表示。通过亲身实践和思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彼此的思维碰撞和合作意识。
(二)实施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加强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实施问题解决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的背景进行分析、制订解决方案、实施和评估结果的过程,培养他们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内容,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来实施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教师给学生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提出问题,如某班级有多少学生?每个学生分到多少书?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将课文中所学的除法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个学习小组一道较为复杂的除法问题,要求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并将解决过程和答案进行展示。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道较为开放性的除法问题,并要求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如列竖式、画图解、跳数轴等。通过比较和讨论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学生理解问题的多样性,并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实践应用环节,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展实践环节,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让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亲自检验自己所学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通过增加实践应用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较难的知识点,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真实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小数相关的真实场景或情境,如购物、测量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或角色扮演。其次,教师通过分发一些商品的价格标签给学生,让他们模拟购物场景,并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以及找零计算,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最后,教师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解决方法。在课文中引入一个关于小数的问题,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解决思路,并进行解决过程和结果的展示。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另外,将课堂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小数相关的主题,如比赛成绩、食谱等,然后要求他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展示和分享实践过程和成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数学项目实践,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小数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 完善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一)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减少重复性作业
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减少重复性作业,是小学教师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设计作业内容,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不但能够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长,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更多的收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为了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减少重复性作业,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建筑为例,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并计算出对应的面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或其他实践活动进行拓展学习和探究。在课文中提到了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拓展知识面和认知层次,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繁重的家庭作业负担。
(二)尝试多元化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过于机械和单一,学生在重复了几次作业形式后,会产生视觉以及心理的疲劳,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作業体验,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之中。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将数学题目与游戏元素相结合,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设计一个小数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小数运算题目,挑战自己的速度和准确性,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精度将会大大提升。此外,将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题目。比如,设计一个购物清单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计算出总消费金额。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连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再如,让学生统计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减运算,得出平均身高、体重等结果。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还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搜索并整理生活中的小数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数学小报。
(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的关键。传统的作业管理常常存在作业量过多、时间紧迫等问题,学生处于被迫完成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休息,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度,合理设定每次作业的题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避免过多的重复题目;同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有针对的学习,完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疏漏;将一节课的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部分,依次布置在不同的作业中完成。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分散学习和复习的时间,减少单次作业的压力;逐步增加难度,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它们的体积、表面积等。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将这些活动作为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就能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学习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
四、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关注学生综合素养
多元评价意味着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偏重于学生的纸面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态度,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不科学的。因此,通过实施多元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能,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支持。
例如,为了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比例模型,或者编写一篇关于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小文章。通过项目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体现到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帮助。紧接着,开展口头表达评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一些讨论或演示环节,要求学生展示和解释他们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口头表达评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素养。同时,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此外,利用作品展示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制作卡片、海报、小册子等形式,展示他们在分数乘法学习中的成果和收获。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是多元评价的核心原则之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查,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培养。而通过引入多样化和过程性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得以体现,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肯定,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课程第一步,引入探究式学习评价。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以及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促使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升能力。在教学之初,教师设计一些与四则运算相关的趣味性游戏,如“数学小能手”“计算大闯关”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其次,注重作业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传统上,作业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最终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书写解题步骤、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便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相互批评和评价彼此的贡献。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在学习结束后,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如“四则运算小报”“数学故事会”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掌握着学生评价的主权,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而通过实施评价主体互动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评价主体互动化的核心是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学生在接受评价的同时,也要有机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教学的改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评价主体互动化,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随后,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评价的环节。设计一些评价任务和项目,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评价依据和标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和数据收集,然后让他们根据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形成个人或小组报告。或者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还能通过互动评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思考过程。此外,教师邀请学生参与课堂规则制订、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的决策。通过参与决策,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和责任,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 家校合作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一)加強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本单位,教师和家庭的紧密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家校沟通关注学生的成长,使得教师能够与家长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应共同努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沟通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传递学生的学业情况、学习进展以及教师的教学安排等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家长微信群、教师网站、家长信箱等多种渠道,及时传递教师的教育信息、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和家长参观日等活动,为家长提供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定期组织家校互访活动。教师邀请家长到教室参观,了解教室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安排教师走进家庭,沟通学生的各种情况与平时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此外,加强家长教育。组织家长培训班,提供一些家教指导和学习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家长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方法,共同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建立家校合作的双向评价机制。教师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成果;同时,请家长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二)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教育活动,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而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家长通过参与教师举办的亲子活动、教育讲座以及课堂观摩等方式,加深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并在家庭中有效引导孩子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议、亲子活动和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这些活动旨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家长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进而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开设家长培训班,提供一些关于学习指导、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家长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此外,可以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师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活动组织。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形式的参与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还增强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三)构建家校共育平台,优化教育环境
通过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一个线上平台,供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家校沟通平台、学生学习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多个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家长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教室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也可以获得一些学习指导和教育资源。
例如,学校需要选择并搭建合适的信息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易于使用、安全可靠,并且具备良好的互动性和教育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在线教育平台或者专门定制的家校共育平台,根据教师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确保平台能够方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满足学生学习管理和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紧接着,学校需要积极推广和宣传家校共育平台的使用。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家校共育平台中来。并且,学校可以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意识,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此外,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运营规范。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平台的维护和日常运营,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减负增效的途径是必要且重要的。精心的课程设计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降低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这并不意味着要减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而是要通过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快乐、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读写算,2022(7):69-70.
[2]李军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J].学周刊,2021(14):90-91.
[3]徐秀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学周刊,2021(13):92-93.
[4]趙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的策略[J].学周刊,2021(12):94-95.
[5]王丽.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读写算,2021(11):71-72.
[6]李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读写算,2020(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