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2024-04-15陈真张文杰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微柱悬液试管

文/陈真,张文杰

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能有效补充患者血容量,对急诊患者、正在抢救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纠正休克,提高患者机体的增供氧能力。为了能够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能够正确输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交叉配血是十分重要的,其结果是患者能否开展输血操作的重要依据之一[1]。其中,在对患者开展交叉配血操作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微柱凝集法、凝聚胺法等。最近几年分别对上述两种交叉配血方法进行研究时,发现微柱凝集法的操作更加方便简单、准确性敏感性高等特点,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应用性较高[2]。为更好地研究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采用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相关研究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22 年7 月到2023 年7 月期间到本院接受临床交叉配血诊断的11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将其随机从1~72 号进行编号,对上述患者均开展临床交叉配血试验,分别对患者开展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集法。其中,有69 例男患者,53 例女患者,平均年龄(39.78±11.89)岁。

纳入标准:(1)本研究时所选取的112 例患者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中相关内容,患者的临床输血指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2)患者本人和家属都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同时签署相关告知书;(3)相关伦理研究委员会对本次研究讨论予以通过。排除标准:(1)患有各种疑难杂症;(2)器官发生衰竭;(3)个人资料不完善者;(4)精神异常,不配合者;(5)凝血功能异常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将112 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开展临床交叉配血检测。对比组患者采用的交叉配血方法为凝聚胺实验。第一,采用台式离心机将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标本进行离心,取1ml生理盐水将其进行混合并配制成红细胞悬液,其浓度比例控制在5 %;第二,在两根试管的主侧与次侧标记。在主侧试管中加受血者的2 滴血清以及1 滴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在次侧试管中加入2 滴供血者的血清以及受血者1 滴红细胞悬液;第三,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各0.65ml,采用缓慢摇匀的方式进行混合,并将2 根试管静置Imin;第四,分别向两根试管中加凝聚胺溶液,各2 滴,然后采用静置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五,利用转速为3400r/min 的离心机进行处理,共离心处理10s;第六,将上清液倒掉,切记在处理过程中不要将其沥干,在管的底部保留0.1ml 的残留液体,并采用缓慢摇晃试管的方式进行混合,观察试管底部是否发生凝集现象,如没有出现凝集现象,需要继续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出现凝聚现象为主;第七,在两根试管中各加入2滴重悬液,采用缓慢摇晃的方式进行混合,并借助显微镜观察结果。观察组采用微柱凝集法。采用离心的方式处理血液标本,并将血液样本制作成制红细胞悬液,浓度比例为1%,在两根试管中分别加入50μL 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以及50μL 供血者的血浆,记录为主侧和次侧,在37℃的温度下孵育15min 后将其进行离心处理,然后观察相关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的相合率、交叉配血时间以及血液凝固原因。(1)配血相合率=交叉配血相合例数/总例数×100%。(2)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主要包括红细胞浓度较高、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恶性肿瘤等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9.0,比较交叉配血的相合率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交叉配血时间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的相合率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相合率为70.54%(79/112),对比组患者通过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后相合率为91.96%(103/112),对比组对诊断相合率高于观察组(P<0.05)。其中,具体结果为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的相合率[n(%)]

2.2 两组患者血液凝固原因比较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造成对比组患者血液凝固原因主要是与患者红细胞浓度较高、骨髓增生以及溶血性贫血有关。观察组患者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在观察组基础上还包括恶性肿瘤因素,经对比观察组患者造成血液凝固的概率要大于对比组(P<0.05)。其中,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血液凝固原因比较(n)

2.3 两组患者交叉配血时间比较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对比组患者采用凝聚胺法时所用的配血时间要小于微柱凝集法(P<0.05)。其中,具体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交叉配血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交叉配血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时间(min)对比组11211.56±2.45观察组11223.25±1.78 t-11.023 P-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补充患者的循环血量,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休克、缺氧等现象,通过输血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机体供氧的能力,尤其对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而言输血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为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输血,判断患者是否能够开展输血治疗可以将交叉配血的方式作为患者输血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将供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别和受血人的血清及红细胞进行融合就是交叉配血的过程,通过观察两者血液的凝集反应,对其结果进行判断。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交叉配血治疗方法包括微柱凝集法、凝聚胺法等[4]。

微柱凝集法主要是一种免疫学方法,其操作主要是利用凝聚反应,将红细胞抗原和相应抗体通过微柱凝胶介质作媒介而发生反应,此方法中所采用的血型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在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加入一定的试剂,将血液制作成标本,采用专门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后就能观察到相关融合结果,不需要借助各种观察工具,只需要用肉眼就可以观察相关结果,或者采用血型仪分析能够清楚地鉴别相关血液的血型。在临床上,利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且操作具有固定的流程和模式,加样只需要定量操作,其交叉配血的准确性、敏感性较高。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微柱凝集法主要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以及血型鉴定等工作中,尤其是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采用微柱凝集法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时,主要是通过降低溶液中离子的强度,让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减少,使得血清(血浆)中的抗体能够与红细胞相互结合,在采用凝聚胺法时能够有效缩短细胞之间的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使IgG 型抗体直接作用在凝集红细胞中。采用凝聚胺法开展临床交叉配血时,加入中和液能引起非特异性聚集进一步出现分散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交叉配血的效果。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法相比之下更灵敏,在诊断过程中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且操作较为简单,对毫无操作经验的实习医生而言能够较快地上手,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能够减少误差和错误的发生[5]。而凝聚胺法耗时短,适用于急症配血。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严肃对待。因此,在开展交叉配血时,无论选择何种方法都要认真对待,基于微柱凝集法操作简单以及灵敏度更高等优点,应该优先采用微柱凝集法进行交叉配血,同时可以配合凝聚胺法进行辅助诊断,以期提高配血效率。在本次研究中,对比组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其配血相合率以及交叉配血时间都要明显比观察组优异,观察组患者发生血液凝固的概率要高于对比组。同时,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造成患者血液凝固的主要原因包括红细胞浓度较高、骨髓增生、溶血性贫血以及恶性肿瘤等因素,经对比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造成血液凝固的概率要高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7]。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与于茂莲[6]医生的基本相同,证明本次研究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进行交叉配血时采用微柱凝集法的敏感性要高于凝聚胺法,能很好地检测出因抗体强度引起的微弱的凝集,更好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耗时较短的凝聚胺法,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治疗时间,另外,将两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能起到相互验证的作用,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8]。

猜你喜欢

微柱悬液试管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试管难题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