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及实践

2024-04-15方丹凤

考试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作业设计初中化学

方丹凤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为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减”政策的目标在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和校外补习负担,核心内涵在于推动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及全面成长。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初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化学科作业计划,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体现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化学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与当今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布置跨学科作业,并不是单纯将化学与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联系,而是要立足于当今社会,建立化学与社会、科学、科技、艺术等多领域的连接,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视角体会化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实现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具体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跨学科;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120-06

自新课程标准贯彻落实以来,我国教育工作实现优化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日常教学践行减负增效,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作业理念,带领学生透过化学知识认识现实世界,丰富化学知识储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经济和科技在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初中生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方向,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体会化学知识的同时,挖掘生活化学、社会化学的内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双减”政策,初中化学教师设计跨学科作业时要遵从合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保证作业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发展需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实现创新性教学。可通过生活化学,加强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化学理论知识的感知,保证知识整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体现教育结构的整体性。教师可设置恰当的实践活动,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连接,凸显教育结构一体化。也可适当设置综合作业任务,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

一、 “双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现如今,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系统地接触化学知识,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强化科学探究,实现有效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理解化学,实现科学探究,并建立社会生活与化学间的联系,促进科学直观的形成。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较为基础,需要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为了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教师的日常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遵循“双减”政策,关注初中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情况,加强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并形成持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在于促进青少年的个性成长。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所体现的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为了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在教学时要践行因材施教,关注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化学经验,加强其对生活情境及生活化学的了解程度,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为了激发其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化学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应当借助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形成个人认知和集体认知,明确身为社会公民应当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实现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作业是实现知识内化和巩固的重要环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设置跨学科作业时要遵循合理性原则,体现知识融合的合理性以及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合理性。在“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保证作业形式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

当然,若想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要适当增加有创意性和趣味性的元素,布置新穎的作业,将学习变得鲜活有趣,加强学生的感知体验,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热情。当学生对作业有了兴趣,就不会将其视为负担。同时,要注重学习空间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奠定基础。在布置作业时,要设置思考环节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拓展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化学是一门极具科学内涵的学科,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有探究性,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其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参与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活动,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发展情感与态度,逐渐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一切教育活动的展开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我国如今的教育体系而言,教育本身就是双边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性,学生要发挥主体性。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纯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遵循主体性原则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完整且成功的学习过程,主要靠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强,教育效果就越好。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保证作业内容是学生关心的、需要的。作业形式上则要讲究创新,凸显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教师会将作业视为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活动,对学生的信任度较低,导致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对教师不信任,对待教师的教学过程自然不认同。为此,若想提升化学课作业的实效性,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既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又关注结果,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任务中锻炼自己,提高认识。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探索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办法。有专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可行性强、值得借鉴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观念。化学作为科学学科的代表性内容,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教师要遵循探究性原则,保证作业内容的探究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实现探究必须有问题,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由教师感知学生所提问题中蕴含的知识结构,再实现修正和拓展,帮助学生逐渐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效地探究学习往往是由问题引导的,问题能够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保证整个活动过程自然地进行。在设计作业时不用刻意追求学生自己提问,而是要关注问题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设置科学的问题,并做到心中有数,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问题、证据、解释、评价、交流五个环节,实现知识的融合和整合,保证探究性学习的功能最大化。

(四)实践性原则

若想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教育功能,要让学生在创造中发散思维,就必须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没有实践思维的发展,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实践作为化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制订跨学科作业计划时也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双减”政策是如今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的根本方针,教师要遵循“双减”政策,制订科学的化学课作业计划。要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要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提升思维的敏感度。众所周知,人类的每一项思维成果都需要有实践的辅助,人类的思维是无限的,所以实践的过程也应当是无限的。通过实践反思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越来越多的方向,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真理性,并体会化学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三、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满足初中生兴趣需要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一种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当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有兴趣,会持续地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地,当学生将某项学习视为任务或累赘,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身心健康成长。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布置作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推动青少年的个性化成长。保证跨学科作业可以实现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就能获得多层次的知识,也能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使他们对化学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跨学科作业大多以综合的方式体现,有的学生虽然不能完成整个作业环节,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完成某一环节,能够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学习信心。当然,跨学科作业并不单纯是指化学跨物理或化学跨数学,而是实现化学跨物理、数学、语文等多个学科。每天面对的作业是不同的,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新鲜感,持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布置跨学科作业可以保证整体教育结构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跨学科作业更能凸显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重视科学、社会与技术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学习,可以逐渐掌握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为了推进教育改革,一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备课授课,摆正自己的心态和角色,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信心。相较于数学、语文等学科,学生对化学比较陌生,所以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注重直观的知识讲解外,还要制订完善的课后作业计划。顺应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趋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化学与工业、农业、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拉近课堂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深层次地体会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满足初中生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在飞速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与优化的原因。初中生正处在复杂的青春期,且这一阶段是他们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教书育人,育其心志,育其才德。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所接受到的价值观念远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为了保证教育结构满足初中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教师要遵循“双减”政策,践行减负增效,实现跨学科作业,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

跨学科作业可分为课前预习、巩固复习、作业练习三个板块,不同板块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同的。例如,课前预习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能力,提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巩固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保证时效性。而作业练习更考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做到认真仔细。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作业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知,提升科学思维品质,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四)满足创新性教学需要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实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出有创新意识、有个性、有特长的新型人才,是当今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规律,在制订化学课作业计划时,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让学生对化学作业有兴趣,有热情,有期待。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制订化学课作业计划,可以保证整体教学满足创新型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终身成长。为此,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真正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跨学科作业有利于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有效的思维启发,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在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同时,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感受事物的变化及事物动态的本质,使整体思维更具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具体实践

(一)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化学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为了实现有效的知识融合,建立化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化学世界,体会化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把握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环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加强学生对化学世界的了解,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此之外,围绕生活作业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现与他人的有效表达和交流。在体会成功的过程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以“水的组成”这一节课为例,可布置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收集资料,掌握鉴别纯净水和矿泉水的方法。要求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总结等多个环节,将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分析矿泉水与纯净水间存在的差异。取一些水放在敞口容器中,使其自然挥发干,有一层粉末析出的为矿泉水,几乎没有析出的为纯净水。矿泉水中一般含有钙、镁离子,也可利用化学方法分辨矿泉水与纯净水。利用钙试剂,其遇到钙离子会出现酒红色,将钙试剂滴入矿泉水和纯净水中观察现象。完成实践过程后,要求学生思考探究:矿泉水与纯净水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口感有哪些差异?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水,分析其成分表。这样的作业既能实现化学与生活的相互渗透,又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其站在生活的视角下体会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科学整合,体现整体教学

观察目前的初中化学作业,有的教师布置作业仍然以传统书面作业为主。虽然这种作业形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却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学科,纸上谈兵的作业不能让学生获得动手的体验,也会使整体教学脱离现实社会。在如今的社会中,化学知识的体现大多围绕复杂问题展开,通过单一的学科知识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思维方、法等结合起来,实现学科融合。而教师本身在设计作业时也要遵循整体性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活动任务,加强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体现作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以“爱护水资源”这节课为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了解水资源分布的概况及节约用水的措施和意义,但对用水量、用水情况等认知较为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调查不同家庭全年的用水量,将总水量和人均水量、總水费和人均水费以柱状图的形式体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接着,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思考“南水北调”这一政策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要考虑水资源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又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总结节约用水的方案。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建立科学观念和责任意识。这项作业不仅融合了数学和地理知识,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的联系,可以保证作业符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还能体现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综合认知。

(三)实践活动,凸显社会教育

作业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在设置跨学科作业时,要结合学科实践性的特点,遵循教育改革的趋势,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并实现作业内容的拓展。实践性作业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尤其对化学学科而言,要让学生围绕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加强师生间有效的情感连接。教师所设计的实践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主联系社会和生活,多动手,多思考,感知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这种作业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周围环境和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现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调研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感知知识的形成与应用,改变传统重复单一记忆的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的化学教育思想,前瞻性的化学教育理念,综合性的化学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若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注重作业的有效性和新颖性,将作业变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布置作业时要改变传统作业量大、针对性强的弊端,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观察社会现象,了解社会规则的同时,感知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站在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联系,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价值观念。

以“氧气”和“制取氧气”这两节课为例,在设计作业时可将这两节课的内容综合体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思考氧气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走入当地的医院,获得医生的同意,研究氧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思考其工作原理与实验室制氧气有哪些异同之处。医院供氧系统的氧气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制氧厂提供的氧气瓶投放到制氧站的汇流排中制氧。二是使用医用制氧机,利用空气提炼制氧。三是利用液氧罐供氧。完成信息收集工作后,学生要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氧气来源的优势以及其适用的医院范围。若想保证作业过程的顺利完成,学生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既能使其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还能保证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这样的作业能够凸显社会教育,缩短校园与社会间的距离,培养初中生的社会意识和规则意识。

(四)综合作业,强化化学素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渐趋完善。在此基础上,一线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实现跨学科教学,设计新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重复活动,是形成学生各种技能技巧,提升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业既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实现教学反馈的关键媒介。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作业计划,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要通过综合作业的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学生要以组为单位,共同探究设计、讨论、实验、体验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的根本方向有所改变,更关注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激发其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必须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建立作业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作业内容的丰富性。除了常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要适当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并检验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予以客观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做作业时存在的不足,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以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这节课为例,学生要以组为单位,每组至少寻找十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通过观察、触摸,感受金属材料的颜色、材质和软硬程度。接着,收集资料,探究不同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铸铁、不锈钢,铸铁并不是单一的金属,包括碳、硅、铁。碳的含量越高,浇筑时流动性越好,易于浇筑成各种复杂形态的物品。不锈钢是在钢中融入铬、镍以及其他一些金属元素制成的,合金特性就是来源于合金中铬的成分,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氧化铬薄膜,当然,这层薄膜是肉眼难以看到的。不锈钢有着坚韧、抗腐蚀等特性,在如今的社会中应用已非常广泛。这种综合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使其真正了解金属材料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如今的社会中,金属资源随处可见,但有些金属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并实现有效保护,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如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作业设计,遵从“双减”政策,借助作业实现知识巩固与内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制订跨学科作业计划,要求教师遵循合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增加作业的多样性。为了确保课后作业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实现跨学科作业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保证化学教育体系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满足初中生发展需要,满足创新型教学需要。教师要建立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同时,要实现知识的科学整合,保证教育结构的整体性。当然,实践活动和综合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凸显社会教育的价值,体现化学学科的功能,强化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格.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67-69.

[2]叶兰,王丹.“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J].中学化学,2022(2):11-14.

[3]吴大挺,关克波.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1):38-43.

[4]林丹.核心素养呼唤作业变革——以初中化学学科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12):25-27,60.

[5]刘兴厚.浅谈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以酸碱盐为例[J].甘肃教育,2020(20):102-103.

[6]李鸣.以化学学科素养为核心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J].现代教学,2020(S1):37-38.

[7]吴大挺,梁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原则[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5):53-55.

[8]庞敏.初中化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5):94.

[9]浦元成.巧用前置性作业,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实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4):44.

猜你喜欢

跨学科作业设计初中化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