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情境的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
2024-04-15石芹
石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也随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在语文教材中“活动·探究”单元作为新知识板块出现,并且提升了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程度,同时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学习情境开展教学,通过整合知识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文章将以学习情境为基础,研究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习情境;初中语文;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035-05
在近些年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深化以及“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的背景下,为语文教材的创新提供了新方向,以“活动·探究”为单元的教学任务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活动·探究”单元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意识,锻炼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科思维,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较为单一、枯燥,课堂效率低,而通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还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其实践能力和语文水平,为学生后续学习生涯夯实基础。
一、 创设学习情境对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创设学习情境与义务教育标准要求相吻合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包含了诸多新课程理念、新教学观念,在义务教育标准中多次提到了“学习情境”这一关键内容,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要以特定学习情境为基础。并且指明了学习情境是语文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其能够实现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此外,新课标中指出,学习情境的创设既需要以语文生活实际为基础,还需要设置情境挑战型任务。而“活动·探究”单元知识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且与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为此创设学习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有限时间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学生与教师良好沟通的桥梁,还能够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实践,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属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最终目的。“活动·探究”单元学习为了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设计了诸多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任务,例如“学习演讲技巧,开展演讲活动,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与创设学习情境的最终目标相符。此外,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情境主要包含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其能够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且强化各学科间的融合发展。而对“活动·探究”单元学习,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和文本、他人以及生活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其在互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语文能力。
(二)创设学习情境满足“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要求
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坚持以语言实践探究活动为导向,以探究为任务开展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探究性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这一教学原则,推动单元知识价值最大化。学习情境以静态文本为基础,融入日常生活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设立“主要情境和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并帮助其在探究过程中构建多元化语言系统,从而强化学生语文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进一步推动语文知识与学习情境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还能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提升其语文思维能力。此外,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时,要始终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一基本原则,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并借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总而言之,学习情境中清晰的任务指向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经验建立语文知识体系,这与“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要求相吻合,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树立良好品格。
(三)创设学习情境为“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提供新方向
学习情境创设与选择时不仅要符合单元教学重难点,而且还要充分融合现代技术,倡导创新情境模式,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能够实现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学生创造具有强大互动功能、情感共鸣以及艺术体验的学习空间,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创设学习情境具备明显优势。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过程中,阅读任务发挥着重要价值,其贯穿单元学习始终,同时也是开展其他任务的前提条件。在阅读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生活感悟相连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具象化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供支撑。此外,“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侧重于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落实到实践学习中,学习情境的创设为课程资源增添新内容,从而使实际实践效果与预期成效相吻合,通过联通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为“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指明新方向。
二、 基于学习情境的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
(一)以任务情境推动教学活动开展
1. 注重学习过程,设计层递式任务情境
学习任务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根据实际语言环境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若单纯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标,那么課堂教学将会缺乏吸引力,并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现阶段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设学习情境能够使教学任务开展更具活力,根据教学任务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斗志,并且在任务驱动下,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任务情境设计对课堂教学而言意义重大。任务情境是任务完成方向的具象化体现,为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情境前需要对教学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全面把握,并以单元目标为基础,在同一情境中设置层递式任务,使学生在具备逻辑性的任务情境中提升自身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活动·探究”教学中,本单元以演讲为主要教学方向,演讲单元教学的目标为使学生充分理解作业思想观念,掌握演讲词特性,学习自主撰写演讲稿,通过参与演讲比赛体验演讲语言表现力、感染力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价值。以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为例,在此篇演讲中,闻一多先用运用人称转换、相互对照等语文技巧,写出了能够撼动人心、引人深思的语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及文中体现的坚定的革命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层递式任务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业思想意图,更直观地感受语言力量。任务一:假如你作为云南大学至公堂管理员,你会怎样向游览者介绍闻一多先生演讲《最后一次演讲》时的社会背景和核心观念?任务二:观看有关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结合文章内容,体会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情感状态以及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任务三:通过自己对闻一多先生以及文章背景的理解,重新阅读课文,并还原演讲场景,结合自身理解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台下观众之间产生共鸣。任务四:以“致敬英雄”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歌颂伟大的爱国英雄闻一多先生。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演讲词学习之中,并且在情境创设下,学生能够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以及听说读写,使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自主学习演讲知识,提高自身思维品质。
2. 注重鉴赏性,创建审美式任务情境
文学类文本内容不仅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而且还具备强烈的感情表达,能够满足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以及情感需要,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文字魅力,而且还能够向学生传达深刻的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为了防止课堂教学与文学作品的文字艺术相违背,可以设计审美式任务情境。审美式任务情境主张运用比较品读、互文映照等方式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想象和联想,将文字内容形象化,使其在举象造境的过程中体会语言魅力。审美式任务情境创设以培养学生审美情绪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情境的指导下,发现美、认识美,进一步创造美。
现代诗歌中有着多元化的审美元素,是语文学科用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教学内容选择。在“活动·探究”单元中的诗歌具备丰富的审美内涵,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诗歌特点为学生创造审美式情境。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中《乡愁》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审美式任务情境:①通过诵读诗歌,开动脑筋,体会为什么余光中老师要利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向表达“乡愁”呢?②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内涵情感,假如你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与余光中老师有着相同的“乡愁”,你会如何抒发自身的情感呢?审美式任务情境创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欣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歌之中,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情绪反应,从而主动感知文本意象,将自己带入诗歌中,体会作者笔下的“乡愁”,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此外,审美式任务情境的另一重要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精读,走进诗人的想象中,关注诗人情感变化,从中体会诗词的真正含义,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身语言知识,提升审美感悟。与此同时,审美式任务情境将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旨在通过灵活运用鉴赏能力获得语文知识,并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独特的审美感悟。总而言之,审美式任务情境创设能够使情境和任务实现有机融合,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增强审美意识,提升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二)以问题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在教师开展课堂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引导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此外,现阶段强调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有价值的问题通常是立足于文本核心的关键问题,其能够将核心教学内容转变为情景化的教学问题,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知识学习,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后续语文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首先要以语文知识内容为基础,同时融入生活实践,将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事情、失误、场景等元素融入问题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创作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活素材有诸多内容,如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热点问题、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经典故事等,教师在運用素材时要切记灵活运用,适当改变,以教学核心目标为前提,切勿原封不动地照搬,确保教学成效。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学习中,此单元以“新闻”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新闻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多数中学生都没有接触过新闻文体,为此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对该文体阅读思路等方面有许多疑问,不知道应如何开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闻文体,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时,抽出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复述最近看到的一篇新闻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新闻文体有初步了解,并且养成利用提取关键词的形式阅读新闻的习惯,使其新闻线索捕捉能力得到锻炼。随后,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我是报社主编”的活动,并指导学生以“5W+1H”新闻六要素为基础,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新闻作品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应用技巧、方式等,掌握新闻作品真实写作意图,从而为学生后续自主撰写新闻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反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新闻资料,鉴赏其写作目的以及语言风格等,从而培养学生新闻意识,实现深度学习。
(三)以体验情境提升学生感悟
1. 创设文学体验情境,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文学体验情境创设是以实现语文学习生活化为前提,以文学作品阅读、中华传统文化探究与当代文化生活参与等方面为基础内容的一项教学活动。文学体验情境的创设旨在使阅读活动依托情境创设真实发生,为读者和作者之间搭建心灵沟通桥梁,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在文学作品中通常会蕴含多种意境,且文学作品语言更为生动形象,相比较传统宣讲式教学,创设文学体验情境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学生共情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中的《艾青诗选》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文学体验情境,由于《艾青诗选》中收集了艾青从1930—1970年的作品,诗词中体现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民生凋敝的悲伤之情。文章中通过利用“探讨诗歌意向”作为专题任务,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诗词,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到诗歌中描述的意象,并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情感,领悟其思想内涵。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创设文学体验情境,设立“我来话(画)意象”的专题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从中找到能够激起诗人情绪波动的一项,并利用语言表达或是图画表达的方式描绘出艾青在诗歌中的意象世界。在《艾青诗选》中可以看到多处运用“土地”“太阳”这一系列的意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这些意象,并搜寻资料,查找诗歌创作年代、背景等相关知识,体会作者运用这些意象想要真正传达什么,领会到“土地”意象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类苦难的忧虑,而“太阳”这一意象则代表着光明的到来,象征着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充斥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创设文学体验情境,能够建立起学生与作者之间心灵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作者观念,体会作者当时的情境和写作时的心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其阅读体验感。
2. 创设应用体验情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在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知识。应用体验情境创设则适用于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例如演讲稿、新闻、人物传记等实用性文体中,从而使教学内容实践化,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应用体验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知识迁移水平进行全面把握,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融合,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和教与学需求相吻合,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学习中,从而提升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学习为例,该单元主要以新闻为主题,教材内容将其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其中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具备较强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应用体验情境,首先带领学生通读教材中的新闻,使学生对新闻文体有初步了解,并向学生讲解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等到学生对新闻有初步把握后,教师可以设计“我来做新闻”主题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趣事,或是记录值得令人反思的事情,又或是生活中的感动瞬间,将其写成一篇新闻。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抽出5分钟时间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新闻成果,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需要就学生新闻文体等相关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并给予学生鼓励,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此外,学校可以打造以新闻为主题的比赛,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原创新闻,并由教师评委打分,评分要公平、公正、公开,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对获奖者予以相应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对新闻文体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学习情境,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需要和教材核心内容为前提创设实践活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内容作为部编版教材中的亮点,其对丰富学生语言思维、提升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将学习情境渗透到单元教学中,除了是满足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提升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文章将学习情境在初中语文“活动·探究”中的应用策略分为三大板块,主要包括创设任务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体验情境,通過学习情境创设,使学生对“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核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语文知识结构,为其后续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谷敏.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析[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3):74-75.
[2]桂淑婷.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6):124-127.
[3]赵然.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初中“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4):61-62.
[4]郭婧婷.关于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2(10):1-3.
[5]徐巧飞.项目式学习视域下活动探究单元的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教材八年级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7):74-77.
[6]陈家尧.大单元视域下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讨[J].语文教学通讯,2022(10):43-45.
[7]陈惟萌.依托情境,在活动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与意图[J].语文教学通讯,2021(27):125-127.
[8]贾秋萍.语文实践:“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的旨归[J].语文建设,2021(5):9-12.
[9]侯志中,欧琴.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讨[J].中小学班主任,202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