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4-04-15陈和木

考试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核心素养语文

陈和木

摘 要: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问题展开探讨,简要介绍了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并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然后结合当前初中语文实际教学情况以及特点,分析了构建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待改进等,在明确了构建学习共同体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科学展开课堂组织管理等方式,能够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029-06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逐渐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情况之下,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改革和创新,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理念应运而生,意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改善核心素养培养结果。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 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共同体

(一)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当中的具体化表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包括学生品格、能力、知识等多个方面,既能够凸显学科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结合新课标要求,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构建而成的,是语言经验、言语品质、语言知识与能力、语文思维方法、品质,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多个方面。

(二)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当中的,后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研究。结合现有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可知,“学习共同体”概念是在1995年由教育学家博耶尔明确提出的,并且当前的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经总结分析,文章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所有人由于共同的使命、目标而集合,并朝着共同愿景一同学习的组织,共同体当中的成员需要互相分享学习兴趣、经验、发现等,共同探索通向知识的路径,理解世界运作方式。

二、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一)突破核心素養培养困境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当前深化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结合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正面临着困境,新型教学理念与考试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在此情况之下,亟须突破核心素养培养困境,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而学习共同体教育培养模式,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满足学习共同体发展需求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创新方式,具有较强的先进性,更加强调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统一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心理,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共同学习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作用,改变发展瓶颈,就需要将其落实到具体学科课程当中,将其与语文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既能够更好地符合语文学科发展需求、核心素养与培养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习共同体自身发展。

三、 语文核心素养下构建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认识不足

学习共同体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概念,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因此,在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尚不深入,而且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以及相关案例。因此,相较于核心素养等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缺乏与学习共同体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对此方面的认知和了解较为片面。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导致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容易引发教学过程混乱、教学优势无法体现的问题。

(二)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沟通性、对话性以及合作性,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倾听习惯,能够在其他同学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在讨论时,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可以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就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学生会假装倾听,实际个人思维是处于溜号状态的;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希望其他同学尽快完成发言,以便自己表达观点,或者缺乏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等情况,当其他同学打断自己发言时,甚至可能会丧失表达欲望,难以形成有效沟通。

(三)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存在问题

1. 组建方式随意

课堂学习共同体组建方式较为随意的情况也十分突出。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点在于分组学习,但是在实际分组的过程中,存在分组方式不科学、随意性较强的情况,而且教学组织管理缺乏有序性,在展开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管理困难的情况。不仅无法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2. 运行情况不佳

一方面,奖惩措施执行不到位,教师主观影响相对较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学习任务的布置、学习主题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未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及学习共同体模式需求,难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作用。

3. 评价主体单一

教学评价模式较为单一,无法评估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缺陷问题等,难以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模式方法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仅从教师角度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评价,主观影响较大,并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感受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分析,也无法实现对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优化调整,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困难。

(四)语文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刻板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不同以往,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若仍然采用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将会严重抑制学习共同体模式的作用价值,甚至可能会增加实际教学压力。

四、 语文核心素养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原则

(一)主体性与互助性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角色,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以及活动设计,保障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和参与度,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此外,还应确保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互助性,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展开学习,因此要求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互助性,既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坚持性与发展性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效果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教学活动就能够看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也是长期的任务,因此,语文核心素养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应具备较强的坚持性原则,在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下,逐步适应学习共同体模式,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性原则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原则,意在帮助学生形成具有发展性的能力素养,以发展的眼光展开学生培养以及教学工作,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阶段特点,不断改进和优化学习共同体的程序和方法,促使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三)合作性与对话性

合作性与对话性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习共同体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产生思维以及情感碰撞,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实现多角度思考问题,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沟通、表达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五、 语文核心素养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培训学习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为保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效果,切实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应着重提升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加深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和研究,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对此,教研组应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也可邀请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分享教育知识和相关教学经验;积极与其他学校展开交流,到优秀学校进行观摩、交流,深入沟通学习共同体教学实践策略和方法,并结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调整;此外,还应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展开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分享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模式等。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展开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理论,构建学习共同体知识体系,以扎实的理论支持实践教学工作。

(二)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倾听能力,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是构建學习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应帮助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明确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共同愿景,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善于倾听、勇于表达,实现良好合作。

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心灵和精神上给予学生归属感和安全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如与学生共同交流确定课堂主题、协商制订学习共同体构建规则等,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被教师尊重和倾听,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轻松、宽敞的环境氛围,使得学生愿意置身其中,并参与教学活动。对此,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合理进行位置摆放的调整,小组成员座位可以以U字形方式排列,既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方便教师进行辅导、观察学生状态。同时,在改变传统规范化教室结构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改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共同体模式的乐趣。

(三)科学展开课堂组织管理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在实际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应对以下几方面提高重视程度。

第一,一个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能力、兴趣、性格、爱好等方面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且小组之间的总体特点、能力差异应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组间差异过大,影响小组学习进度和效果。

第二,由于男女生在思维方式、爱好、关注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应确保组内男女生数量处于均衡状态之下,以便展开合作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思维方式,开阔视野,转变看待事物、问题的角度。

第三,完成学习小组组建后,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协商、制订组内分工情况,以此确保小组学习活动能够得以有序、高效地开展,保障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学生能够学有所得。组内分工主要包括汇报员、记录员等,还可根据实际学习内容和任务等,合理分配成员分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采取角色轮换制度,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体验、挑战不同角色,激发学生潜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2. 科学展开教学组织

(1)奖惩措施并行,保障课堂公平有序

学习共同体下,存在的主要组织管理问题就是可能会导致课堂情况较为混乱,出现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情况,影响正常教学进度,难以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对此,在实际展开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奖惩措施并行的管理策略,以此保障课堂的公平性以及有序性,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学生自己制订的规则制度,也更容易遵循。惩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约束学生行为,而奖励措施的制订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长期、稳定运行。

(2)设定学习任务,增强共同体的认知

为突出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设定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应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入手,在学习任务的指导和引领之下,促进学生参与到交流学习活动当中,以任务驱动学习,提升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背影》一课时,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可设定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文章当中的父子深情”“学习文章中人物描写方法,感受语言风格”“以‘背影为核心,探寻人物心灵感受”等,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人物刻画方法,并深入感受文章中的父子亲情,鼓励学生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3)确定学习主题,科学整合教材文本

为突出学习共同体的优势特点,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模式,实现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有效整合,并合理选择多样化的学习主题,以此既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丰富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扩大学习共同体教学作用,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深化综合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展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共同体学习,以“新闻”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和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新闻体裁的格式和写作特点,并展开合作学习和分析,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汇报。以此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总结多篇文章之间的共同之处,并通过交流讨论,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更好地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

(4)提出讨论问题,深入文本阅读理解

在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能够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对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能力特点,提出具有挑战性、讨论价值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行讨论分析。对此,在实际设置问题之前,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情况,深入研读教材文本,通过逐步加深问题设置的方式,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仍旧以《背影》为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以下讨论问题:①课文当中多次出现“背影”一词,请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文章不同位置“背影”的不同含义,并进一步分析每次出现“背影”的情况。②这四次出现的“背影”中,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具体是如何描绘、表达的?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问题的答案。

3. 落实多元教学评价

(1)主体多元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之处,以此展开教学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展開教学优化,提升教学水平。前者是从教师角度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评估分析,而后者则是从学生角度评价分析教学方法、模式等。因此,为保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效果,就需要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在传统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流程、方法等。此外,还应组织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

(2)角度多元

教学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应在传统以成绩评价方式为主的基础上,展开多维度评价,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表现,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合作意识等多个方面,充分发挥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合理优化调整学习共同体模式,实现核心素养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更好融合。对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作用,改善以往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唯一指标的观念,从多角度展开学生评价,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展开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展开结果性评价,还应提高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度,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共同体构建当中。

(四)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1. 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情境创设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常见手段和方法,相较于刻板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丰富性、趣味性更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学习共同体下的情境创设,就是通过构建语文学习情境,为小组学习营造良好场景。对此,在实际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要点: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真实生活为基准,保障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教师营造的场景当中,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生活的了解,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第二,教师需要认真观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和资源,可将其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此拉近阅读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语文学习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了解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场景,播放具有苏州意蕴的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到苏州园林的环境当中,还可以让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等。或者让每个学习小组结合课文内容以及网络上搜索的资料、亲朋好友的亲身经历等,以导游的视角,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

除此之外,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文章内容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以沉浸式的方式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对落实语文素养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 创新对话模式,构建共同体动态机制

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交流性以及沟通性,对此,教师在引入该教学模式时,可结合教学内容,创新对话模式,以此构建共同体动态机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个人看法和观点。

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一课时,教师可着重加強对文章中精神文化内涵的解读和分析。教师可先结合文章内容,带领学生判断行文思路,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特点等,并展开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白杨的精神品格、象征意义。然后引入对话机制,结合当前学习进度,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思考。如“课文标题当中的‘礼是什么意思?将它放在标题中有什么作用,若将它去掉是否能够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文章当中,作者分别使用‘普通和‘不平凡两个词汇形容白杨,这两个词汇存在冲突吗?”等。以此实现学生与文章、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交流,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并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认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组织学习小组的学生,结合自身理解,按照顺序提问和回答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展开动态交流,通过组内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脑内知识、文章内容,既能够加深对文章的了解,同时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六、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应着重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等相关知识体系的认知和研究,为学生构建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并着重优化教学组织方式,科学建立学习小组,奖惩并行,同时合理设定学习任务和主题,通过提出具有深度和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理解。此外,还应多角度、多主体展开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最后,应结合初中生特点,以及学习共同体构建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情境,采用对话模式,形成良好学习共同体机制。相信随着对学习共同体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将会得到更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黄莹.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理路与实践路径——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3(10):52-55.

[2]刘晶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知识文库,2023(6):20-22.

[3]刘晶晶.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J].作文,2022(40):57-58.

[4]谢逸客.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教育界,2022(14):53-55.

[5]韩中凌.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大语文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25):38-42.

[6]刘庆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20(Z6):116-119.

[7]马铁平.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改善路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6):85.

[8]陈小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习共同体深度阅读课堂构建——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11-13.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核心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