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2024-04-15薛海军

考试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有效策略初中生

薛海军

摘 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成效及效率均不是很理想。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期间应该强化生本教育,持续完善教学,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思考及自学。基于此,文章介绍了生本教育及其开展的必要性,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希望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091-04

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是关键的学科,其逻辑性非常强。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围绕教师、书本及课堂而开展的教学模式,不够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秉承生本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持续增强其创新能力。

一、 生本教育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生本教育属于教育思想及教学手段,强调以学生为本,有效依靠、信任学生,全面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激发其积极性。换言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定位,科学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

新时期,教师想要全面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应先确定为什么要进行生本教育,了解生本教育的价值及作用,其对学生发展的优势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如下:第一,素质教育与生本教育是相互呼应的。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教育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教学效率,而是开始强调生本教育理念,将该理念运用于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第二,伴随竞争的加剧,社会开始注重生本教育。21世纪以来,人才竞争逐渐激烈起来,学生想要顺利进入社会,仅是凭借课堂所学知识还不行,需要持续学习,丰富自身,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由此,生本理念的实施,不仅对传统课堂弊端进行了突破,增强了学生主动性,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上述这两点得知,生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基于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应有效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数学知识本身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及逻辑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实际,科学引导他们利用实践及探索等形式学习知识,然后借助数学语言开展归纳及论证,或是结合已有的事实开展数学解释,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有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非逻辑性解题方法,比如直觉及联想等,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认识是在主体已有经验之上实施的建构活动。对数学而言,虽然它是形式化的符号,但是其在学生的生活中是能够发现实体模型的。在学生上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情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非随意让人涂抹的白纸。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开展新知识的加工,形成自身的理解,该过程表现为“顺应”的过程,也就是旧有的认知框架持续地被新认知框架取代,进一步发展智力。如果新知识及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那么学生将很难理解。在建构知识体系中,学生的经验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若是不具备丰富的经验来支撑,那么创新就是无本之木。从该角度来看,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其知识经验,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独立的人格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若是没有独立人格,那么人的思想将被束缚,无法形成独到的见解。科学的学习活动应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保证学生身心愉悦,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相似性,然而各个发展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如果违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其人格扭曲,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唯分数论,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应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它的归宿。

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1. 建立尝试情境

良好的尝试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尝试学习,建立科学的情境,使其在自主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到多功能教室学习,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平时生活中有关圆的位置关系的案例,如自行车。通过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借助几何画板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呈现在学生的电脑上,要求他们自行移动圆的位置,对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在建立尝试的情境下,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观察圆的位置关系,发现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以了解到该知识的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教师再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画板的测算功能,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探索,建立知识结构,获得理性的概念。由此,学生自己去嘗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创新意识,进而保持愉悦的学习状态,积极接受新知识。

2. 构建问题情境

知识的积累,需要反复质疑及释疑。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构建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构建问题情境,应与教材有机融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元化教学方式,科学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留出质疑的空间,全面增强其创新意识。比如,在引入负数的过程中,可借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记分,若是结果是数不够用的状况,学生会提出疑问,出现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如此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合作交流的习惯,还能使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又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展示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将其组成三角形,其中部分可行,部分不可行,由此,学生就会提出疑问:“需要什么样的线段才能形成三角形?”可让他们带着疑问来学习,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论进行论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外,教师还可以构建新颖、幽默的教学情境等,要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其真正体验学习全过程,同时升华到其精神需要。在构建情境过程中,应以坚持最近发展区、针对性、开放性及连续性为原则,将情境教学变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二)提升學生创新兴趣以及能力

1. 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其求知欲以及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其才会愿意去学习,教师可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其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及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兴趣,形成认知冲突。学生通常有着很强的好胜心,若是在学习上经常遇到阻碍,会形成挫折感,极易降低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应为其创造合适的机会,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培养其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如可对各类群体进行几何设计比赛,讲述逻辑推理故事,让学生进行想象,展示他们的特长,提升其参与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由于好奇学生会形成创新的愿望,树立想积极揭开事物本质的意识。具体来看,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中形成的思维火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引导其积极探索活动,并适当给予鼓励,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才能避免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2. 借助数学魅力,培养创新兴趣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探索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有特殊魅力。很多图形为几何图形,一些是基于数学理论而形成的,还有一些是基于数学图形得以衍变,一些为几何图形组合,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教材中就添加了插图栏目,比如在九年级几何中穿插了石拱桥图。教师可以向初中生介绍桥的建造时间及其优美造型等。教学中灵活使用色彩美,给他们感知,将美的图形渗透于教学,接着将图形应用于创作及设计,让知识得以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初中生内心产生创造美的激情,形成浓厚的创新兴趣。

(三)鼓励质疑、置辩,培养创新能力

以往教学中有着教师向初中生提问题,较少看见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的情形。常常由教师提出疑问,学生依问而答,长此以往,造成他们不敢提问题,不明白从何处提,往往处在被动状态,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质疑及深究,对知识的理解常常停留于表面,就无从发现。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能质疑、置辩即为创新能力的体现,这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处于活跃状态。敢于置辩问难,方可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鼓励初中生提问题,通过知识比较找到问题,从性质和定律上发现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课上说“将整数增加一百倍便是在后面添加两个0”,很多学生表示认可,仅有一个同学质疑老师的讲法,他补充说不能这样解释“0”。的确,一些老师上课时往往会使用白话式讲法。又如对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学生基于探讨提出:“为什么三边相等可以判断三角形全等?而对应角一样不能判断全等?”他们通过画图的方法也确定了角的大小和两边没有关系的事实。这样一来,他们立刻就记住了知识点。疑问可以让初中生感到茫然,让其主动思考,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针对学生的质疑,要进行鼓励及引导,让其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教师应当鼓励初中生多问,即便一些问题较为稚嫩,一些已超出内容,但相比之下这些学生更具潜力。应当保护学生的热情,没有压力,他们才能敢于提出个人的质疑,也才能营造质疑问难的气氛。教学中应当善待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表现不耐烦,做到师生平等交流。要将他们的质疑、置辩看成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前与课后都要鼓励他们提问,让其逐步形成好问的习惯。从敢问到善问,教师应当持续提升质疑问难的质量,分析他们的思路,教会学生提问的方式,懂得捕捉答问。针对问题的处理,不能仅满足获取结果,应将功夫用到解决问题中,引导他们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促进初中生主动学习。

(四)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书本知识,需要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学习能力唯有通过动手做,方可体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让学生动手,去实践,深入其中体会、思考、创新,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创设数学实验

课堂上,基于已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辅以动手活动,即是数学实验。可从生活实际等着手,科学设计实验,使初中生带着思考去探索,使其亲自操作,通过体验获得知识,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比如教学轴对称时,可提供一些平面图形,安排通过拼一拼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轴对称的特征,获得定义。

2. 注重实践作业

创设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及创新能力。要有效运用数学实践作业,将教学落实到位。比如当对“测量”进行学习时,提前组织好“测倾器的制作”,要求他们将个人的成品拿到课上展览比赛。如此一来,他们借助课余时间准备,制作各种精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在完成制作后,要安排初中生进行操作。数学课主要是室内课,这时,可以选择在校外开展实习作业,学生兴趣会很高,除了感受自然的美,也构建了创新气氛。再基于实践报告填写,让他们体会到实践作业除了能够增强其各种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3.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初中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增强其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可组织他们实践、体验,启发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现实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身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在学完面积计算之后,可要求他们基于测量求解操场面积;学了长方体及圆柱体等表面积后,可要求他们制作各类纸盒;学了统计图表,可以要求初中生开展社会调查,采集数据,制作各类图表。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把4分米长的正方形目标分割成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板,能分割成多少块?利用传统的木板和圆形面积相除的方式,能够分割成五块。对反应相对灵活的学生来说,其借助摆圆片的方式能够分割成四个。例如,计算酒瓶容积,因为酒瓶上部是圆锥形,部分学生认为难以计算,而反应相对灵活的学生则想到,可以先在酒瓶中装大部分水,求出该部分容积,接着将瓶倒过来,求出空着的容积,两部分相加,求出酒瓶容积。这都充分彰显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结论

总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发挥初中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当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持续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初中生构建良好课堂氛围,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其数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井凡.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4):14-16.

[2]蒋云萍.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2(16):170-171.

[3]阮锋.关于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8):13.

[4]沙远道.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21(2):178.

[5]吴银林.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摭拾[J].吉林教育,2020(10):94.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有效策略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