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4-04-15金北霞
金北霞
摘 要:微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微阅读的运用,借助微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高效预习;在课堂上选择适宜的微阅读材料开展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在课后借助微阅读有效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精准获取文本信息,达到巩固学习、开阔视野的教学效果。文章就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阅读;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1-0024-03
阅读能力在历史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必备能力,还关系到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的形成,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微阅读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向性,给大众提供“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较为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将微阅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借助微阅读优化历史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立足学科教学需求,精心筛选微阅读材料
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都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将微阅读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不是随意呈现微阅读资料,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求有针对性、有方向地进行选择,确保微阅读材料能够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筛选微阅读材料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目标性。教师选择微阅读材料时,要先对教材内容加以分析,立足课程标准,精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微阅读材料,借助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阅读材料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帮手”。比如在“鸦片战争”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加以分析,并把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教师可以围绕这一内容搜集微阅读材料,通过史书、互联网以及网络教学平台获取相关的阅读素材,通过这些素材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科学性。微阅读材料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视频资料。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资源,都要符合历史事实,扭曲事实的素材会导致学生学习错误的历史知识,从而错误地理解历史。教师选择微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微阅读材料的出处,分析材料的真伪,把握材料的时代性,带着批判性思维,对材料进行精密考证,尽量选择一手史料或原始材料。比如在学习“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相关素材作为微阅读的材料,从正规的途径获取相关的材料,比如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等媒体途径,确保资料的科学性,以此丰富课程资源储备。
第三,趣味性。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选择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捕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以此为依托点选择微阅读素材,并结合历史教学的需求,选择具有价值、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比如在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和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由于学生对古代的富商大户比较感兴趣,如美女西施的丈夫——范蠡是中国古代商业的祖师爷,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搜集揭示中国古代商业活动的素材,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四,简短性。微阅读材料的篇幅小,文字精简,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以短小的阅读材料传递有价值的历史内容,达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训练的效果。微阅读要体现“微”的特点,短小的材料能避免学生产生抵触、疲倦感,同时也能降低阅读难度。比如在“解放战争”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重庆谈判、三大战役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搜集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的史实。
二、巧设微阅读任务单,为课前预习提供导向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进一步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深度把握知识内容,并形成相应的能力和素养。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有效方法,通常是将课文内容浏览一遍,预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目的性,没有深入分析和思考,难以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微阅读素材,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设计微阅读任务清单,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学生的课前阅读指引方向。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清单要紧密贴合微阅读素材,可以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慢慢深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对历史发展背后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
比如在“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微阅读资源,如《筑梦中国之辛亥革命》纪录片的剪辑版、微信公众号文章《今天,我们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等,围绕教材内容和微阅读素材的内容设计预习任务清单:辛亥革命是怎样爆发的?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现在还这么重视辛亥革命?阅读完这些材料后,你有哪些收获?对哪些地方存在着疑惑?通过微阅读材料和预习任务清单,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帮助学生深化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三、巧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微阅读兴趣
要充分发挥微阅读素材的教学价值,就要确保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材料,并深入分析和探索,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历史阅读的素材以阐述客观事實为主,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很多学生都缺乏历史材料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很多试题将知识融于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入情境分析和思考,历史课程标准也建议教师加强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之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情境创设的方法和路径有很多,其中多媒体能呈现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还能促进声像结合,在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和微阅读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为微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参与到微阅读活动中。
比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个单元,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并充分认识到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变化的关系。这一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除了教材中的相关阐述之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相關的微阅读素材,呈现阅读素材前先利用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可以播放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相关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你从这段小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纷纷表示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这节课的课题,设计这样一段导语:“中国近代以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习俗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来阅读一段文字,对比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今天和‘昨天有哪些变化。”通过导语激发学生的微阅读兴趣。
四、精心设计层级问题,促进学生深层次阅读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史料阅读促进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客观评判,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呈现微阅读材料时,关注学生的深度阅读,让学生不仅能够从浅表的文字之中获取信息,还能深入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可以围绕微阅读材料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促进学生的深层次阅读,实现思辨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参考祝新华教授提出的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六个层次阅读认知能力精心设计层级问题,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六个层级阅读能力分别设计问题,而是参考这种阅读认知水平不断上升的规律,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阅读材料,经历从微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到深入解读内容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立足微阅读材料的内容明确问题结构的主线,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设计问题,先呈现难度较小的信息获取检索性问题,然后呈现内容理解的解读性问题,形成循序渐进的问题链结构,将微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最大。
比如教师在展示关于李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呈现《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中的相关片段,设计以下问题:《焚书·答耿中丞》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你是如何评价李贽的进步思想的?第一个问题是建立在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细致分析材料中的内容方可回答,而第二个问题则关注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站在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微阅读材料的深层次阅读,充分发挥微阅读材料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五、设计微阅读课后作业,有效延伸课堂学习
课后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阅读优化课堂活动之外,还应该以微阅读为载体设计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受教材的局限性。以往历史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以各种练习题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出课后作业的重要价值。依托微阅读设计课后作业,将微阅读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趣味、鲜活的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知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阅读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优化作业布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微阅读平台阅读更多的历史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的交流、探讨。
比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依托微阅读设计课后作业,呈现“鸦片战争”时期的相关图片和材料,以及历史学家对“鸦片战争”作出的评价,也可以将相关的热点新闻作为素材,将历史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促进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融合,提出对应的问题:两百多年前中、英两国的梦想是什么?当前中、英两国的梦想存在冲突吗?对于中国梦的崛起,你有怎样的感受?教师围绕微阅读素材设计课后练习,基础题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开放性的题型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所学知识、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作出回答,让学生结合世界经济多极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六、结语
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并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落地。教师可以将微阅读运用到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精心选择微阅读素材,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微阅读课前预习清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课堂上巧用微阅读优化教学效果,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层级问题,促进学生对材料的深层次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后依托微阅读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责任编辑:刘婷婷)
参考文献
[1]吴若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微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刘先维.史料辨析处的见微知著——在历史阅读中培养学生集证辨据的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2016(04).
[3]段晓东.用“微信延伸阅读”渗透公民教育——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6(10).
[4]吴宛儒.利用微阅读资源提升高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5]吴宛儒.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