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风险
2024-04-14无夏
无夏
克里斯蒂娜闭着眼睛坐在一张红色的瑜伽垫上,双膝向外展开,脚掌相对,双臂紧紧环抱身体,指尖触及肩胛骨。她将下巴靠近胸口,头部几乎隐藏在两臂之间,绿色的运动衫在她的背后绷得紧紧的。
克里斯蒂娜不愿透露自己的姓氏。她在上瑜伽课。瑜伽老师因娜·阿杰斯在前排的垫子上用平静的声音指导着大家:“让你们的身体变得圆润,变得柔软。拥抱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教室里,红白相间的窗帘轻轻摇曳。这是汉堡西部埃姆斯布特勒运动协会的代表色,它是汉堡第三大的体育协会,每周排有70多节瑜伽课。
课后,克里斯蒂娜要去上晚班,她是一家大学医院的护士。她表示,每次上完瑜伽课,她都能以更加放松的状态投入工作,不会那么容易动怒,“可惜这种状况维持不了多久,我可能需要一周多来几次。”然而,由于她轮班的工作,目前她一周最多只能上两节课。
| 瑜伽、冥想和正念 |
很多人希望能有片刻的放松,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诸多挑战。根据德国技术人员公立保险的一项研究,超过1/4的德国人经常觉得压力太大,而压力会导致或加重很多身心疾病,比如背痛、胃肠道疾病、偏头痛、睡眠障碍和某些类型的抑郁症。2022年,心理相关病痛是员工请病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显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压力,改善身体状况。根据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所的市场和广告媒体分析报告,德国有近340万人“定期练习瑜伽”,另有约800万人至少会不时练练“拜日式”和“乌鸦式”来缓解日常压力。
根据专业期刊《补充医学研究》中的一项调查,德国约有1600万人正在练习冥想,或者至少对它感兴趣。《冷静》或者《头脑空间》之类的冥想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据调查,2020年,德国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曾下载此类应用程序,当年这类软件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约40亿欧元,预计到2027年将接近70亿欧元。在德国,这类软件目前的年销售额约为1亿欧元。
2022年,德国法定医疗保险为个人疾病预防课程和企业员工健康促进措施支出了5.38亿欧元,比前一年增加了30%,其中就包括瑜伽和正念课程以及相关软件使用费的报销。加拿大瑜伽服装生产商露露乐蒙如今已经发展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市值目前甚至超过了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
然而,围绕正念的这一潮流究竟缘何兴起?掌握正念技巧真的有助于解决日常问题吗?正念究竟是什么?
冥想是大多数瑜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念则是冥想的一种特殊形式,其重点在于感知自身當下的思想和感受,但避免对其作出评价。掌握了正念要诀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运用它:正念烹饪、正念喝茶、正念驾驶、正念散步……一切皆能“正念”。
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反对这些让我们变得更健康、快乐和平静,还能避免我们请病假的温和养生法。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看似积极的健康趋势也有其潜在的阴暗面——这些修行方法可能加剧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在美国,一些人为获得宁静和内省而去参加所谓的“正念营”,最后却出现了妄想、精神分裂和恐慌。虽然冥想可能有助于缓解恐惧情绪,但负责任的正念教练会劝告那些患有特定恐惧障碍或有创伤经历的人,不要在没有治疗师陪伴的情况下进行冥想。
即使是对于情绪相对稳定的人,冥想带来的影响也并非总是积极的:通过冥想,世界的噪音被持续驱散,个人的自我被推到中心位置。然而,在如今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很多人有必要不仅关注自身,还要关注他人和周围环境。
洪堡大学的社会学家安德里亚斯·雷克维茨早就在他的著作《独异性社会》中指出了隐藏在这背后的危险。正念冥想的盛行是否可能催生大批虽然总是心平气和,但对他人、世界局势和气候变化冷漠无情的利己主义者?冥想软件是否应该附上使用说明书,警告用户可能存在的精神风险?
而且,瑜伽和冥想在正确应用时确实可以显著减少压力和恐惧,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它们是否比经常去森林散步或其他锻炼方式更有效。毕竟,定期运动已被证实可以减轻压力并预防多种疾病。
| 冥想影响良知、致人冷漠?|
在正念冥想成为健身热潮之前,39岁的柏林心理学教授西蒙·辛德勒就已经对其深深着迷。他20多岁时就在泰国首次体验了冥想,并尝试了禁食。
每周一,辛德勒都会教授一门名为“傍晚冥想”的线上课。他表示,深受压力折磨的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相关软件来屏蔽周围的干扰,并通过有意识地呼吸来柔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流向。
“我一向喜欢安静。”辛德勒说。他发现,正念似乎能为一切问题提供一种普适的解决方案,这让他十分着迷:即“放过”问题,不对其作出任何评价。然而,他的母亲却警告他“不要习惯于用冥想解决所有问题”。
辛德勒提到,他在曼海姆大学读博期间,他的导师认为正念的所谓“积极效果”都是安慰剂作用。于是,辛德勒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科学的角度看,正念确实具有积极作用的证据有哪些?它会给人带来伤害吗?他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存在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很难得出关于正念疗愈作用的确凿结论;大部分研究都基于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例如,在问卷调查中,人们会表示自己如何专注以及感到有多满意,但并未说明正念是否真的是他们专注和感到满意的原因。在另一些研究中,往往缺少对照组。他认为,目前只有减压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明。
在研究中,辛德勒发现冥想会影响人的良知。他要求大学生们进行一項12分钟的呼吸练习,在此期间需要摒弃杂念、集中注意力,并对当下的一切不作任何评判。练习结束后,他们需要处理一个自己的行为导致他人利益受损的道德难题。具体来说,在一个情境中,受试者借了好友的自行车出行,但因为未锁车导致自行车丢失。在另一个情境中,受试者观看了一段展示肉类生产过程中动物遭受痛苦的视频。
随后,辛德勒探究了参与者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是否感到自责。例如,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送给自行车主人一份昂贵的生日礼物?或者,在观看视频后,他们是否会考虑减少肉类消费?
辛德勒指出,“做完正念练习的人在弥补损失方面的意愿较低,同时他们的良心不安感也有所减弱。”换句话说,正念可能让人变得更加冷漠,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仿佛这些痛苦已经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消散了。理论上说,正念练习中的不评判态度有可能使所有的问题行为合理化。
| 冥想让人自私自利、高估自我?|
心理学家托马斯·卓因纳也对正念可能导致自私自利的行为表示担忧。卓因纳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主导研究抑郁和自杀主题。他在《无意识》一书中探讨了正念活动的现代变体:对个人主义的狂热追求促使人们积极进行自我审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与正念的初衷相去甚远,原本应该和自我无关的一件事,现在似乎变成了一切都围着我转。卓因纳担心,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人们变得更加自私和利己,而我们在这方面不需要更多的鼓励。
当前,我们很难预见这种趋势是否会对社会造成损害。那些通过冥想发展出严重自私自利人格特征的人,是仅仅会让他们周围的人感到困扰,还是会将这种冷漠的态度持续传递下去?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沙认为,正念热潮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美国图像专家阿尔费·科恩警告说,在中小学推广正念练习需要谨慎,这可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必须接受不公平现象,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可以通过下一次正念练习摆脱这些困境。
不久前,还有人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来解决德国中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下属的常设科学委员会建议,那些不得不承担额外工作的教职员工可以尝试正念冥想。“在这里,正念遇到了资本主义的逻辑。”辛德勒说。机构和企业沉迷于提高效率,因为这些措施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至少比为了减轻人员压力而招募新员工要便宜,“相较于改变一个错误的体系,还是让个人最优化更容易达成。”
赛尔·伊米罗格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开始大学心理学学业之前,她在法兰克福的一家幼儿园工作。“我们常常人手不够,”她说,“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极重。”她借助冥想来驱散日常的疲惫和压力。
如今23岁的伊米罗格卢在青少年时期就迷上了冥想。她在视频网站上观看教程,尝试不同的冥想方式,但最终吸引她的还是冥想背后的科学原理。后来,她遇到了菲利普·法姆。35岁的法姆是心理学家兼正念企业家,多年来热衷于冥想。他和同学通卡·尼克洛娃看准了市场空白——一种不带精神、信仰或其他世界观色彩,仅仅基于科学的冥想课程,即面向所有人的冥想课。“如今的正念冥想,就是30年前的散步。”尼克洛娃说,“曾有人这样描述这项活动:起初只是源自美国的一种怪异风潮,如今已成为德国的一项全民运动。”
五年前,法姆和尼克洛娃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提供线上课程,刚开始是为了应对疫情危机,但到如今,公司的线上业务仍比线下更火热。他们的客户包括三星、思爱普、技术人员公立医疗保险公司等。伊米罗格卢现在已经开始在国外授课,她专注于教授呼吸冥想。
曼海姆大学心理学家约亨·戈鲍尔是“自我评估和自恋”方面的专家。他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正念可能导致人们过度自信。按照传统的认知,瑜伽会让人压抑自我,而根据戈鲍尔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练习瑜伽和冥想的人比不练习的对照组更倾向于高估自己。“这种自我高估体现在所有领域。”戈鲍尔解释道,“对个人来说,这并非缺点。高估自己的人通常心理舒适感更强。”
美国心理学家瑞玛妮·杜尔瓦苏拉致力于在门诊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她在网络视频中探讨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如何操控他们周围的世界。根据她的观察,正念冥想似乎与自恋型人格的操控偏好完美契合,为那些极度关注自己的人营造了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她说:“自恋的人喜欢正念冥想,因为它允许他们聚焦于眼前的这一刻。在这一刻,他们可以做任何使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
| 冥想导致睡眠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威乐比·布里顿对冥想的风险和副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说:“人们普遍认为,冥想总是能带来镇静和放松的效果,就像香草的香味或温暖的浴池一样令人愉悦。这是很常见的误解。”
布里顿大学时就开始尝试冥想。在一个亲密的女性朋友自杀后,她陷入了一段黑暗的时期。她的父亲送给她一本关于冥想的书,而这本书帮助她走了出来。
布里顿在其临床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研究了冥想对睡眠的影响。她的部分受试者有抑郁的症状,布里顿原本以为冥想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却没想到他们的睡眠变得更差了。他们的大脑受到了更强烈的刺激,深度睡眠的时间减少,而且与冥想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
有五年的时间,她不敢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因为这与将冥想视为万能药的主流观点相悖。当布里顿向一位冥想老师提及自己的发现时,对方耸了耸肩说:“我不知道你们心理学家为什么总是试图将冥想定义为一种放松的技巧。我们都知道,长时间的冥想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过去十年,布里顿和同事们一起收集数据,整理出冥想后可能出现的60种症状,其中包括失眠、恐慌发作和幻觉。这些症状与人们对冥想的普遍设想并不相符。在布里顿公开了冥想的副作用后,许多自称是“冥想事故”受害者的人与她取得了联系。为此,布里顿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猎豹之家”,每年为约500名正念冥想的受害者提供帮助和建议。
“我们的患者中有一半曾经练过冥想。”布里顿说。初始阶段通常都很顺利,但突然之间,有些人会出现严重的恐慌、恐惧或失眠症状,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妄想、幻觉、躁狂。布里顿估计,她的病人中约有20%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此外,布里顿还调查了冥想的负面后果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在1000名受访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尝试过冥想,其中又有约一半的人经历过某种负面的体验,尽管大部分的症状都相对轻微且短暂,无需治疗,但也有约10%的冥想者感受到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持续时间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这些受害者很难寻求到帮助,很多人的问题甚至被冥想专家们视为在求得真知之路上的进步表现。而且现在,冥想机构的定位策略大都相当高明:它们植根于健身领域,可以利用科學和医学的所有优势,将自己营销为一种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方法,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冥想并不能治愈一切。”吉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乌尔里希·奥特警告道。由于大量正面报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患者决定参加冥想课程。“冥想导师告诉我,他们感觉自己面临的期望过高。”这位研究者说,“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奥特还研究了哪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因冥想而受到伤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创伤经历的人常常会因各种事情分心,而在冥想中,他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内心,这可能会让他们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有些人可能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陪伴下冥想。
| 坐下来,闭上眼睛 |
在汉堡,瑜伽课程即将结束。护士克里斯蒂娜躺在她的红色瑜伽垫上,呼吸急促。在埃姆斯布特勒运动协会的体操室里,参与者们希望通过冥想重新汲取能量,为即将开始的日常生活作准备。“请大家躺在瑜伽垫上,集中精神感受自己的呼吸。”教练阿杰斯说,她的话语间停顿了很长时间,“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思考,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只需要躺在那里,感受自己的呼吸。”瑜伽会让人变得更加利己吗?克里斯蒂娜不这么认为。她说:“相反,瑜伽使我更重视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事。这不仅关乎我自己,也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其他人。”
心理学家奥特研究了正念冥想对神经层面的影响。这位研究者利用影像学分析了冥想过程中大脑的活动,以及长期冥想会如何永久地改变这个思维器官。他表示,经常冥想的人通常能在专注力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即使是年龄较大的受试者,这一效果仍然非常明显。
那么,正念是青春的源泉吗?对大脑活动的研究确实给出了证明。以意大利那不勒斯帕萨诺普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安娜·拉尔东为首的研究团队发现,在休息状态下,经常冥想的人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大脑海马体更为活跃,冥想可能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有效手段。
柏林的研究者辛德勒专门研究正念冥想的副作用,但他每天都会抽时间进行冥想。只要不是太累——毕竟他要照顾两个孩子,他通常会在一天结束时坐在冥想垫上,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开始冥想。你不需要购买任何东西,不需要去任何地方,也不需要预约课程或下载软件。对于一次正念冥想,你需要做的只有坐下来,闭上眼睛。”辛德勒说。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