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

2024-04-14张也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贯彻,越来越多幼儿园教师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为发展幼儿综合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实现幼儿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教师要提高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组织多元化、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良好环境。分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开发的要点,针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张也(1994—),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幼儿园。

幼小衔接游戏课程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针对性,旨在解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脱节的问题,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以幼小衔接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互动游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这对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一、課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开发要点

(一)实践性较强

幼小衔接游戏课程开发有参考依据,如幼儿园教育改革制度、立德树人理念等。所开发的游戏课程要具有实践性及趣味性,也要满足幼儿向小学阶段过渡的基本需求[1]。因此,教师应明确课程游戏化设计的必要性,秉持实践性原则设计游戏课程,利用不同类型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深刻感受,逐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二)目标明确

教师在开发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时要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开展课程教学。如果某次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那么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就可以让幼儿积累一些生字词,通过聆听、朗诵、对话等方式进行练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绘本内容,鼓励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画创编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从而实现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而为了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教师则可以在音乐、美术、手工课上加入游戏环节,利用新颖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对艺术类课程形成初步了解,为日后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打下基础。

(三)游戏种类丰富

幼儿大都对游戏充满兴趣,但是千篇一律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也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不踊跃参加游戏,这不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在开发课程时要秉持多元化原则,丰富游戏种类,调动幼儿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突破口,在教学时组织多样的游戏,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借助种类丰富的游戏实现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衔接。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策略

(一)了解幼儿实际情况

1.了解幼儿的自主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幼儿自主能力不强,他们习惯于依赖教师和家长,或者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完成任务。而小学阶段对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幼儿园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对幼儿的自主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游戏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提高其自主能力,还可以为其未来的小学生活扫清障碍,最大限度地彰显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2.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2]。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专注力为目的,为幼儿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久而久之,幼儿便能在游戏的辅助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探究新知而无须他人监督,逐渐拓宽知识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就不能将游戏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应结合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如他们的思维模式、反应速度、接受能力等)做出判断。当幼儿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时,他们升入小学后便能更轻松地应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开展幼小衔接游戏

1.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是幼小衔接游戏的形式之一,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充分发挥游戏课程的价值,组织的体育游戏过于单一,这对幼小衔接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教师要革新教育理念,在游戏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保证体育游戏的有效实施。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进行热身运动,利用体育器材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互动,让他们在跑、跳、钻中提高身体素质。又如,足球是小学体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但多数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以及体能尚未达到相应的标准。如果对幼儿开展专业的训练,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足球项目设计多样化游戏,在游戏前亲自示范如何将足球踢到指定位置,让幼儿初步掌握踢足球的技巧,而后组织一场“足球小达人”比赛(每个幼儿有三次踢球的机会,命中率最高的幼儿获胜,并且可以得到实物奖励)。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幼儿会踊跃参与到游戏中,有效增强自己的体质。

除此之外,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开展单人足球比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使他们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形成顽强拼搏、知难而进、奋起直追的精神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每三人为一组,参加抱球接力比赛。在比赛中,第一个幼儿需要抱球、绕障碍物跑,将球传给下一个幼儿;第二个幼儿需要以同样的方式完成接力;最后一个幼儿完成抱球、绕障碍物跑后,需要将球踢到特定的位置。整个过程耗时最短的小组赢得比赛。这项比赛要求幼儿根据规则自行设计出场顺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通过相互配合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

2.通过日常游戏,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一名小學生都应具备的能力。但一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家长常常帮他们处理生活上的各种事情,他们缺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3]。对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设计游戏,借助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区角投放小木梳、玩偶穿的衣服等物件,让幼儿用筷子将这些物件进行归类,而后利用它们装扮玩偶。幼儿对筷子的熟练使用,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进餐能力。同时,幼儿也能够在给玩偶梳头、穿衣等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穿衣比赛,为每个幼儿提供三件衣服,要求幼儿快速将它们依次穿在身上,做出特定的动作,而后将它们脱下、叠好并放到指定位置。在比赛前,为了帮助幼儿提高叠衣服的速度,取得好成绩,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通过主动承担家务来反复练习。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奖励耗时最短的幼儿若干张小红花贴纸。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吃饭、穿衣等环节的日常表现及反馈,每周评选一名“自理小达人”,激励他们自主处理生活事务,为顺利升入小学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角色游戏,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心智不够成熟,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同时也对语言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当前,部分幼儿在幼小衔接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会影响幼儿表达欲望的激发和语言学习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应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某件事情的看法[4]。

如角色游戏是能有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游戏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某部动画片的经典片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视觉和听觉的调动下产生表演的欲望。之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让他们自行分配片段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说话方式和语音语调,还原相应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得到表演的机会,扮演喜欢的角色,进行充分的表达。教师也可以创设生活化场景,鼓励幼儿自行编排情景剧,扮演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角色,如环卫工人、商场保安、小摊老板等,将日常观察的内容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惟妙惟肖的模仿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共同提高。

4.通过科学游戏,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教师的一项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科学游戏,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为日后接受系统性的小学教育做好准备。例如,在“观察水的变化”游戏中,教师提前准备好若干块冰,将它们放到玻璃容器中,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使其融化成水。于是,幼儿们集思广益,提出了多种方案和想法。在实践时,有的幼儿将冰块放置在阳光下,有的幼儿则将冰块放到热水中。这样一来,幼儿能够主动地与教师、同伴讨论水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知识形成初步了解,在游戏的驱动下对科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5]。

(三)家园共育

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发挥家园共育的应有价值,教师在设计游戏课程时要组织亲子运动会等多种类型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的关系,让幼小衔接教学更灵活。亲子活动不仅能让家长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还能在互动中落实家园共育原则。例如,在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包饺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完成包饺子的任务。在活动中,幼儿需要明确自己与家长的分工,认真观察家长包饺子的具体过程,而后尝试自己动手。这样的活动能在促进亲子互动的同时有效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对我国传统节日形成深刻的了解。

(四)实地参观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小学校园,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小学生活,如:去某所小学的图书馆与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看书、绘画,初步了解图书馆中“不能大声喧哗”等规定;在真实的小学课堂中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学习的差异,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通过实地参观,幼儿园教师则可以对小学教学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幼小衔接教学的需求,及时调整游戏课程的目标,为幼儿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幼小衔接的形式愈加丰富。教师应联系实际积极探寻幼小衔接游戏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途径,在实践中锻炼幼儿的各项基本能力,为幼儿顺利迎接小学生活做足准备。教师也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沟通,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游戏课程安排,提升幼小衔接教学的整体效果,助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新宁.幼小衔接背景下游戏课程化的教育价值、问题及推进策略[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6):87-91.

[2]吴蓓.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的幼小衔接教育[J].学园,2022,15(28):75-77.

[3]于朦.幼小衔接视角下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施[J].吉林教育,2022(24):94-96.

[4]戚春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之思[J].新课程,2021(42):59.

[5]顾佳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J].幸福家庭,2021(3):50-51.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