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队赛前集训期的组织与管理
2024-04-14汪星辰严伟
汪星辰 严伟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国家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赛前集训,积极备赛,并从强化梯队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优化训练方法、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总结假期武术队集训期的组织与管理经验,以期为广大同人提供借鉴。
一、强化梯队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要想更好地提升学校武术队整体竞技水平,做好、做精梯队建设是关键。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武术队共设有甲、乙、丙3个组别,分别对应五、六年级;三、四年级;一、二年级,武术队常训在籍学生有50余人,每年固定参赛人数达到35人,为武术队建设打好充足的后备人才基础。
根据多年的选材实践发现,要想梯队建设好,地基必须打得牢。武术队的基层选材从一年级开始入手,坚持“广撒网、精筛选、后备足”的原则,避免后期有学生因学训矛盾等原因退出武术队导致队伍出现断层的现象。每年从秋季学期初开始选材工作,一方面由教练员进行“海选”,即教练员结合武术项目特点重点关注体育课堂、大课间、体育课后服务中形象气质好,弹跳、爆发、柔韧等素质好,学习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另一方面联合班主任下发报名二维码,家长扫码查看武术队选拔的考核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和报名。鉴于武术项目对学生爆发力、速度力量与柔韧性要求较高,考核内容依据武术专项体能要求一般设置为1min跳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3个项目。自主报名的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家校间的合作,而且有利于获悉家长对学生学练武术的支持程度,较好地确保武术队人才选拔的精准性以及后期集训人员的稳定性,防止人才流失。
选拔考核合格的学生即可进入为期3个月的试训,通过试训期考核可进入丙组二队,并从中筛选专项能力优异的学生进入丙组一队,即丙组集训参赛名单。通过教师海选、自主报名、试训考核等方式,逐步充实武术队丙组人才储备,再按照学生水平段的提升分年级、分水平逐层选拔乙组与甲组的集训参赛名单,以此确保武术梯队人才选拔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健全集训规章制度,突出后勤保障能效
为切实做好集训期的训练管理,为学生在赛场发挥出色水平保驾护航,学校结合训练队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管理体制与武术队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武术队员选拔制度》《武术队集训管理制度》《武术队员套路评价奖励办法》等。武术队训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帮助学生明确训练的行为准则、纪律要求与技术动作标准,增强学生的训练整体意识,提升训练效率,有助于建立组织好、纪律强、有凝聚力、有集体荣誉感的武术校队。此外,建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班子,由校长担任组长,作为学校体育与武术特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室分管校长、教导处分管教导、体育教研组负责武术队的师资分配、比赛与训练活动;总务处负责经费投入、场地、比赛服装与器材保障。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形成共合作、齐抓管的集训阶段后勤保障体系。
1.提升场地器材,改善学生训练环境
鉴于每年的集训多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且训练场馆多为封闭的活动中心,为了保证训练质量,前期由教研组长牵头填写申请表,校长室签字审批,总务处执行购买,为活动中心配备了空调、空气净化器及标准尺寸的武术地毯,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训练环境。此外,器材的合理选配也是影响学生稳定发挥的重要因素。武术训练器材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款的长、短器械,另外一种为比赛竞技款器材。集训期内的日常训练使用普通款,对于训练过程中训练态度和竞技水平显著提升的队员,教练员以比赛竞技款器材作为奖励,并举行器材授予仪式,获得器材的队员可在器材上贴上自己专属的姓名签,享有在训练、比赛与表演时的器材使用权。器材授予仪式对队员而言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被授予竞技款器材的学生会因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这一奖励方式也能激发其他队员的训练热情。
2.统筹安排饮食,确保学生用餐品质
集训期作为赛前冲刺的重要阶段,营养健康的饮食是队员保持最佳身体状态的重要因素。集训前召开集训会议,并将关键性内容以纸质或线上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如,明确早晚居家饮食安全,避免吃坏肚子。由于该阶段训练量较大,参训人数较多,为保证学生摄取充足的营养,队员集训期的午餐由学校食堂统一安排采购与制作,队员训练加餐的点心则由带队教师负责购买,并按照集训日期填写、汇总申购单,在分管校长签字后由财务统一报销。为避免当天因个别学生临时请假等原因不在校用餐而导致浪费,每晚带队教练员要在家校微信群内组织第二天在校用餐接龙报名,统计后当晚发送给总务处,以便安排第二日的食材配送。同时,学校每周公布队员在校用餐的菜单与学生在校用餐照片,争取做到队员吃得舒心,又让家长放心。此外,提供学校的菜单,也可以为家长在家准备晚餐提供借鉴。
下午的训练时间较长,通常为下午1:30~5:20,训练内容一般为赛前模拟,队员容易因体能消耗大而影响后半程训练效果。因此,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教练员会利用休息时间为队员分发点心,适当为学生补充体能,以保证训练质量。点心如果有富余,当日训练表现好的队员可以多获得一块作为奖励。
三、优化训练方法,高效提升训练品质
由于每年参加集训的人数较多,学校武术专业师资较为匮乏,仅依靠教练员逐个教授难以保证集训期间队员学练武术套路的进度。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集训期的训练质量,训练团队优化与改进训练方法,实施“小先生”训练模式。即教练员结合队员日常训练表现,通过队员“自荐”“互荐”与教师“任命”3种方式挑选“小先生”,并根据队员性格特点、技术属性将“小先生”划分为基础型“小先生”、技术型“小先生”与管理型“小先生”。“小先生”训练模式的实施理念为队员“以生代教,相教相学”,教练员“对点促教,教学相长”,以此激发队员争做“小先生”,促进队员之间良性竞争,有效提高队伍整体训练效率。
1.基础型“小先生”,夯实梯队基础
该类“小先生”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品学兼优,在队内虽不具备最高专业水平,但他们乐于助人、有耐心,且善于沟通。基础型“小先生”主要负责丙组集体基本功、初级拳術、器械以及丙组二队队员的前期套路学练。
2.技术型“小先生”,动作精益求精
该类“小先生”的特点是性格沉稳、品学兼优,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属于每个项目中的佼佼者,能准确地讲解与示范技术动作、较为精准地把握动作的重难点,并且能进行一对多的单项技术教学。技术型“小先生”主要负责甲、乙、丙组集体基本功、初级拳术、器材套路的动作提升教学。对于部分具备夺冠实力的参赛队员,教练员会单独分配更高水平的技术型“小先生”,进行部分动作技术的细化与提优。
3.管理型“小先生”,精准主动站位
该类“小先生”的特点是性格外向、品学兼优、文武双全,且大多为班级中的班干部,具备较为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班级与武术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在集训阶段,通常安排3名甲组学生协助管理,并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职务安排。其中细心且观察力强的队员负责队伍后勤,如,午餐或下午加餐后由该队员监督各组组员将垃圾整理干净、餐盘归位;早上到达训练场地后指导队员将鞋子、衣物摆放整齐等。组织领导能力强、综合技术水平高的队员负责执行教练员安排的整体训练计划,是武术队的“副教练”,如,午休后带领队员进行专项基本功热身,指导与协助“技术型”小先生或“基础型”小先生进行组织管理等。
四、构建家校合作体系,凸显协同育人功能
良好的家校合作体系能将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利用集训的契机可建立起家校对话协作、联通互补机制。
1.交流式合作,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交流式合作,即教练员与家长之间通过微信群、访谈等方式进行交流合作。首先,每日家校群内接龙统计学生次日用餐人数,教练员与家长交流集训期间学生饮食的注意事项,如,忌吃过于油腻、辛辣、寒凉的食物,避免引发腹泻、感冒等影响赛前集训。其次,教练员每日通过视频、照片记录学生训练、用餐、休息的瞬间,并发送至微信群,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训练情况。最后,每周星期六、星期日下午开设“家长活动日”,教练员提前在微信群内统计可以入校的家长名单,于当日中午12:00前发送给保安室。家长可以零距离观看武术队赛前训练、模拟比赛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家校深入交流,分享每名队员集训期的蜕变与成长,队员也能深刻感受到家长、教练员对自己的关怀与支持,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能。
2.参与式合作,组建家长志愿团
参与式合作,即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比赛中进行服务与后勤保障。赛前一个星期,教练员将比赛秩序册发送至家校微信群,并重点备注好比赛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群内家长以自主接龙的方式组建比赛志愿者团队,每个组别可报名3名家长志愿者随车一同前往比赛现场,并强调比赛中任何事项都要服从学校统一管理。家长志愿者分为场外志愿者與场内志愿者,场外志愿者负责在场外引导学生检录、检查服装并实时记录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场内志愿者负责在看台协助进行赛前化妆等准备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能量补充、拍摄记录学生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以及带领完赛学生为场上比赛队员呐喊助威。教练员则分别负责3个组参赛学生的赛前专项热身、动作技术提醒以及赛前鼓励。家校参与式合作不仅能激发队员为校争光的决心,更能赢得家长对学生参与武术训练的关注与支持,有利于形成热爱运动的家庭氛围,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