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及提升策略

2024-04-14李虎徐嘉诚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李虎 徐嘉诚

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初中体育与健康)为参赛体育教师展现风采、交流经验搭建了平台。作为一名市教研员,在参与、组织基本功比赛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体育教师对教学基本功的重视和追求。教学基本功是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结合笔者对近几届江苏省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观摩学习、区域赛课和连云港市教研活动的经验,从以下3个方面呈现新时代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提升路径和评价反馈,希望能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一、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的内涵与要求

1.能深入思考、科学建构地“思”

“思”即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其中包括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和体育实践课教学设计。通过对本次比赛实践课教学案例集的研读,笔者针对选手共有的典型问题,总结出撰写教学设计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学习目标设计需精准,应结合运动项目和课堂实际情况(以学生具体行为为主)撰写课时学习目标中的条件、行为与表现、结果3个要素,提高学习目标的准确性和表现性;二是,教学流程中“运动负荷”表述的规范性。部分教学案例在运动负荷一栏用“小、中、大”表达运动强度,该表达方式不够具体明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常用心率表示[1]。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生经过练习后所达到的心率进行预测,然后在教学设计中注明进行该练习内容时学生的心率范围。

2.能基于预设、灵活有效地“行”

“行”即会实施课,是对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全面检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动能力;另一方面是组织实施能力。

運动能力方面,基于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教师不仅要能够示范所学内容的方向、路线、力度等,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既要“能示范”,又要“能精彩示范”。如,在篮球学习前教师先来一个帅气的扣篮展示,在教跳远时“秀”一个标准的跳远动作等,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现场展示比语言、图片或视频更具有吸引力和调动力。

组织实施能力方面,组织实施能力包括口令、肢体动作、队伍组织调动以及对临场课堂生成现象的应变能力。以课堂实施过程中临场应变能力为例,在本次比赛中有青年教师将教学流程、时间节点写在手心,生怕遗漏课的某个环节,这显然是忽视了教学设计的灵活性。教学设计是提前预设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想着预设的教学流程,而没有观察学生,那么课的效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更何况是在借班上课的条件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表现,根据其真实表现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实现“以学定教”。在实际组织实施中,青年教师要以学生的具体活动表现为主要依据,灵活有效地“行”。

3.能整体观察、深入细致地“评”

“评”即评课,是体育教师参加校本(区域)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一个教师评课时的文字或语言表达,及其所依据的理论,可以有效地评价该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评课,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评什么,以课堂的两大主体为例,是评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即要清楚回答是“以教评教”还是“以学评教”的问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背景下,评价一节课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与分析,即“以学评教”,这样可以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学习获得感。二是,怎么评,在确定评价内容后,就是具体实施评课,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式,首先是“课上得怎么样”,在看课过程中能够准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是基本前提,即能够客观描述本节课“是什么”“怎么样”;其次是具体分析,要对课堂中的优点或存在的不足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即“这个环节好,好在哪里?”“这个环节存在不足,为什么存在不足?”三是,怎么改,针对课堂中观察到的不足,结合个人经验或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评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理解《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理念,还要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并且要积累实践教学的经验,才能“评”得真、“评”得深。

4.能立足教学、不断反思地“研”

“研”即研究,《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增强“教学即研究”的课程意识,要重视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明确课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专业提升”的研究路径,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1]。因此,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出发,体育教师要具备“会研究课”的能力,“会研究课”的前提是“会评课”,评价发挥激励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起到反馈、引导的效果。在本次比赛实践课环节的课堂评价中,笔者观察到部分选手为了激励学生、营造课堂氛围,用“你做得对”“你做得真好”“你刚才的表现真棒”等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口中的“你做得对”是哪里做得对?“你做得好”是哪里做得好?当学生被表扬后却不知道自己因何被表扬时,那么教师的评价就缺乏针对性,评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以课堂中学生具体行为表现或真实现象为支撑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或批评;二是,要以清晰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进行描述,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三是,要发挥评的改进功能,评不仅是要诊断学生的状态,更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和引导价值,所以在评价中要有“接下来如何做”的环节,要立足教学,不断反思和研究,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二、新时代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策略

“常态才能长久,长久才能长效”,教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是检验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常态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即通过观察、倾听、提问、实践等方式,发现问题的根源,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眼观六路,及时捕捉现象的“望”

教学过程中,随着练习的深入,“意想不到的现象”也在逐渐显现。学生练习时的表情和状态是课堂问题产生的“信号”和“表象”,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案。在《田径:跨越式跳高》一课中,教师按照教学设计逐步提高横杆的高度,发现有的学生开始“面露难色”,反复助跑,并在起跨时犹豫不决。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场景,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将产生畏惧的学生分在一组,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连续勾踢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练习,感受腿部用力的增强;连续跨越横杆练习,强化摆动腿技术……”这样的学练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由会到精”而教。

2.耳听八方,全面反馈信息的“闻”

体育课是充满“声、动”的课堂,学生的“窃窃私语”“七嘴八舌”以及同伴的加油声和阵阵欢笑声等各种声音的抑扬反映了学生不同的专注度及投入状态,而这些声音的变化也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提示音、信号声”。同样在《田径:跨越式跳高》这一课中,课堂开始阶段学生都比较拘束,不敢发出声音,或者有些学生在小组内低声交谈,缺乏专注力,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和松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好动的学生跃跃欲试,有了各自展示的舞台,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同组的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能够更好地交流和互助。随着练习手段的调整,课堂也产生了新的练习情境,学生不再闲聊,而是专心致志地挑战自己,克服对横杆高度的恐惧。教学中,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议论”“讨论”,及时判断练习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练方法是否有效,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反馈信息。

3.询长问短,了解学生的“问”

“望”与“闻”是教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隐性观察和收集信息的方法,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观察和总结归纳能力。在《手球:行进间单手肩上射门组合技术》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在面对有人防守的时候,如何快速射门进球?”学生在练习中主动探索和创新,找出了多种快速、有效的进球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通过询问学生肌肉的感觉,判断学生的发力部位是否准确,并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力顺序,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肌肉感觉。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适时发问,及时沟通交流,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不断追问,又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灵活判断,达到培养其判断和决策等关键能力的目的,也为由技术学练到实战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切脉把量,把控课堂的“切”

“切”是中医通过把脉诊断病情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是教师判断和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运动状态,根据学生的呼吸、心跳、流汗等生理反应,判断其运动强度的大小,以便及时修正。在《田径:跨栏跑》一课中,教师起初将栏架按照预设的高度调整,后来在练习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的练习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小组运动量过大,气喘吁吁;有的小组运动量过小,显得很“悠闲”,这就出现了学生有的“吃不消”有的“吃得饱”的情况,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将学生重新分组,并调整辅助器材,调整过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慢慢地都敢去跨越栏架。

三、对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六点思考

1.观摩优秀教学课例,借鉴优秀经验的“阅”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要多看课程标准,形成“依标上课”的意识,掌握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内涵与实施建议等,领悟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要多看课,观摩课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快速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拓宽眼界和教学设计思路,并借鉴一些更成熟的教学组织方法和形式等。三要多看相关书籍,包括体育专业书籍和其他学科书籍,前者有助于把握教材内容的价值、特点,后者有助于满足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

2.深思教学问题困惑,构建教学方案的“想”

多想,是体育教师观察和听闻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当看完其他教师上的课,多想想其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合理之处?如果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怎么设计去解决这个问题?对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训中应养成多想一点、多想一步、多想一番的习惯,这是学到东西、悟到东西、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

3.交流教育教学问题,促进认知发展的“言”

多说的前提是敢说,在所参與的各级教研活动中,敢于在教研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是个人专业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在说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检验反思结果是否合理。因此,青年教师要敢于发言,敢于表达个人观点与想法,通过与校内教师、观摩教师等的交流与研讨,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学习结果,促进自我认知深度发展。

4.勤动笔多反思,加深教学理解的“写”

体育教师的写包括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论文和课题等。在连云港市开展的“领雁计划”“骨干教师发展团队”“教育家型教师共同体发展团队”等教师培训项目中,笔者要求参与学员多写、勤写,教师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是教师回顾与梳理学习收获的过程,也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学习心得,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

5.坚持运动锻炼,提高运动能力的“练”

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是教学基本功的基础。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矫健的身姿、潇洒的动作示范以及蓬勃锐气的精神面貌无疑对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让学生跃跃欲试。所以,体育教师要坚持运动,做到扎实并熟能生巧。此外,还要多“充电”,拓展其他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如当前深受学生喜爱的轮滑、飞盘、手球和橄榄球等新兴运动项目。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6.勤于研究探索,形成自己风格的“试”

体育教师要深入常态课堂,掌握学情,在课中锻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口令、调动路线等。同时,在教学中要勇于尝试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这里既包括不同题材的课,又包括不同设计思路的课,如,如何设计学生学习的流程,使其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如何采取合适的纠错方式,使其更快速地解决错误动作;如何选择适宜的比赛形式,使其更好地巩固和运用运动技能。要在不断的磨课中提高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路径无他,体育教师想要获得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必须遵循课程标准,扎根常态课教学,多观、多想、多说、多写、多改、多练,弥补知识的空缺、技能的不足、能力的薄弱,持续提高教学基本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猜你喜欢

基本功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