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2024-04-14李长志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练课程标准比赛

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初中体育与健康)多方位展示了区域内“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和课程内容结构化以及“教会、勤练、常赛”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果,在传承“以体育人”课程理念、挖掘“以学定教”教学资源、拓展“以赛促练”情境主题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呈现与表达。笔者结合自身作为江苏省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1994年首届选手”“本届比赛评委”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解读组成员等不同“角色”的经历和经验,剖析本届比赛中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课学时计划相关案例,围绕单元教学关键要素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与渗透、拓展与延伸等谈谈体会和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传承“以体育人”精髓,厘清“综合化课程”环境要素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树立明确的课程育人意识”“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等[1],帮助学生完整性的体验、理解性的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化实施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应重点关注单元主题、学习目标、问题情境等学习环境的创新设计。

1.单元主题要有统领性

笔者从各级各类《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活动中发现,基层一线体育教师普遍对“大概念”“大观念”的理解不透,导致凝练大单元学习主题成为最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而学习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具有“纲举目张”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讲,考驗着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站位、教学理念境界、综合执教能力。在本次比赛教案集的26份课时计划和大单元教学计划中有“学习主题”的表述极少,仅涉及两个大市的4份课时计划,而绝大多数参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项目或动作名称+技术层面的教学内容”等,缺少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聚合。笔者认为,统领性的大单元学习主题是以发展概念性理解为条件,结合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在体现不同运动项目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联结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情境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统整设计某一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结构、组织活动经验与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凝练而成,如“时间篮球”“空间足球”“健身田径”“速度与激情”等大单元学习主题,能避免将大单元教学蜕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洞形式。

2.学习目标要有指向性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和选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注重学习目标的可观察性与表现性,使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表现性行为动词”等要求[1],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不再是传统的机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如,水平四(八年级)《篮球:掩护配合下持球交叉步突破》这一课时学习目标,围绕“对抗情境下的篮球技战术运用”大单元主题,从两人合作“学习”传接交叉步突破单个技术动作,到3人1组的消极与积极防守接球交叉步突破上篮的组合动作“练习”,再到4人1组的交换对手的运用交叉步突破技术分层“2VS2PK赛”,既关注技能学习的外在表现和学习效果,又关注“学、练、赛”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价值观。笔者认为,这种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学习目标已经不再是以往“干巴”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罗列,而是指向一个直观形象且真实有趣的“学习任务”场景,使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既可操作,又有可行的观察点。

3.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它提供的情境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身心表现关系与活动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学练问题、研究复杂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使学生去主动参与质疑问难。如,水平四(八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投篮》一课中,执教教师始终聚焦“如何提高变向突破成功率”的问题,先让学生在“老鹰抓小鸡”的的游戏中复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单个技术动作,然后在“闯关”进阶比赛中利用“探究如何提高变向幅度、速度与变化”等针对性问题,让学生经历对学练组合动作技能素材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若能合理指导学生在不同位置(中场、边线等)、不同难度(消极性防守、积极性防守等),完成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的组合动作,完整地体验、理解“运球+突破+投篮”挑战性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挖掘“以学定教”内涵,渗透“结构化内容”任务要素

“以学定教”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核心思想,应精准分析学情,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科学安排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和更加全面化、自主化的学习过程。本次比赛实践课教学中渗透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等课程理念,采用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碎片、零散、浅表、局限”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然而,在大单元教学中建构的“结构化内容”,需要跨越不同的领域、素材、年级,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相连接。因此,构建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和活动体系,更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解决不同环节知识技能的掌握、方法方式的改进、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问题[3],不断思考,层层递进,这种“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最能考验体育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

1.首尾环节要有贯通性

开始准备部分及结束放松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恰到好处的结尾,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如,水平四(七年级)《田径: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创设“重走长征路”的课程思政教学情境,执教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长征精神”贯通“蹲踞式跳远”整个学练过程,形成“红军北上”(绕场地器材的趣味节奏跑跳)、“养精蓄锐”(针对性的跳跃专项辅助操)、“四渡赤水”(蹲踞式跳远组合动作技能的学练)、“飞跃雪山”(多种形式的跳远PK赛)、“越过草地”(跳跃项目式的体能练习)、“庆祝胜利”(评价交流式的身心放松结束活动)等相互贯通的“任务群”,把学生散乱的精力快速集中到学练内容上,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重视体育实践课准备部分及放松部分的首尾环节的“结构化内容”设计,既是衔接新旧知识与技能、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运动前充分准备、运动后积极放松的科学锻炼习惯。

2.内容结构要有逻辑性

以学生为核心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定教”的最根本目标,从整体的高度思考研究对象组建单元学习内容,并将整个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一个系统性任务,构建有序、有规律、有逻辑的专项运动技能“结构化内容”。如,水平四(八年级)《腰旗橄榄球:传跑组合及比赛》一课中,执教教师在“基本部分”精心选择“跑动中传接球”“90°鱼钩路线”的教学活动和“1VS3假交递”“6VS6比赛”的教学事件,通过“先赛后学(集体学练)、先赛后练(小组学练)、先赛后评(个人学练)”的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任务驱动,层层剥开,结构化梯度进阶,渗透规则礼仪,从而促使学生完整地体验腰旗橄榄球运动。笔者认为,“结构化内容”不是简单重组、整合、改造的教与学,而应将导入、新知、拓展、互动等环节进行框架式、系统化、任务性的结构设计,这样才能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不同的组织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3.体能练习要有创意性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1],能够保证每一节体育实践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切实改变“不出汗”等现象。本次比赛的教学实践课中普遍存在“组织形式简单化”的突出问题,缺乏体能练习的“整合性”设计。如,水平四(七年级)《快速跑(第5课次):快速起动加速跑》一课中的“十字跳”体能练习,执教教师仅用前后左右的“口令”进行练习,没有充分利用海绵棒、标志桶、地贴、跑道等场地器材,组织小组集体联想,指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经验”解决“体能”问题。笔者认为,体能练习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名学生在“体能练习”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注意、被欣赏。这就需要教師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和实践经验,应尽可能设计具有挑战欲的“创意体能”循环练习,并通过图片观察、同伴互助、分工合作、小组展示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组内或组际之间的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寻找与专项运动技能相关联的体能学练方法和适合自身的课内外体育锻炼手段[3]。

三、拓展“以赛促练”主题,延伸“差异化表现”评价要素

“以赛促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常用的教学策略,能引导所有学生在特定的比赛情境中探究不同角色的差异化表现,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精神更加饱满、注意力更加集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和综合运动能力等素养。本次比赛大多数实践课教学能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设计好“做中学、赛中练、评中悟”的完整学习活动过程,运用多样的、及时的、持续的动态性评价,拓展“教会、勤练、常赛”主题性要求,延伸“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用差异化表现特征反映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任务明确、问题情境真实、结构内容丰富、方式方法多样、互动交流畅通的完整学习过程,应将“差异化表现”体现在“教会”反思性、“勤练”迁移性、“常赛”开放性的多种层面上,促进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的有机融合。

1.“做中学”要有反思性

“教会”是解决“什么都教,什么都没有学会”的传统问题,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2],重在积累“做中学”的实践经验。要理解素养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不是按动作技术参与学练和比赛的单元教学,其最关键的是聚焦核心素养目标,不仅要教会运用知识和技能参与比赛,还要教会运用规则和方法组织比赛,更要教会用经验和欣赏评析比赛。如,水平四(八年级)《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一课,执教教师借鉴“弱侧同行”理论,通过条件作业法,利用可视化的标准帮助学生迅速找准突破时重心前移、转体探肩的感觉,引导学生学会相互观察、相互提醒;采用两人竞速的比赛模式,在模拟实战情境中逐步提高组合动作技能和比赛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同伴互评;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效果,合理安排分层学练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性、发展性的互动交流。笔者认为,这种教会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能帮助学生在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对“做中学”的行为表现进行反思和发展。

2.“赛中练”要有迁移性

“勤练”从学习机制上讲,提倡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大问题、大情境……无疑是强调“导致知识与技能创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独特思维方式,在应用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拓展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实践经验分析现实问题,以迁移方法达成迁移目标,实现从“参与比赛”到“组织比赛”“评析比赛”等更多领域的主题拓展。如,水平四(八年级)《健美操:基本动作组合与创编》一课中,执教教师从踏板操的展示到热身操专项准备的学练,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复习、学练单个基本动作迁移到小组探究、集体展示组合动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再从拓展延伸队形创编与展示迁移到集体创作与完整编排,提供准确、具体和个性化的反馈,指导学生理解集体需求和改进之处。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目标落地的关键是“真实比赛情境的问题解决”“勤练”应加强课内外有机结合[1],对“做中学,赛中练,评中创”的行为表现,分层、分类地延伸到课内外合理迁移的“解决问题”上,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从而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评中悟”要有开放性

“常赛”作为最有效的差异化学习表现的评价手段,应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与运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的比赛规则和奖励办法[1],引导学生综合知识技能及其心理完整性理解展示或比赛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开放式的观察、讨论、反馈和自我觉悟等手段,可以全方位地评估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表现,促使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水平四(七年级)《篮球:快速有效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及组合技术》一课中,执教教师综合考虑教材特点、场地器材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关联进阶,从行进间运球消极性防守的传球+接球上篮,再到积极性防守摆脱后接球上篮转至3VS2、3VS3比赛,始终鼓励每一名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主动对自己或同伴的探究和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笔者认为,“常赛”应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前提,让不同形式的比赛不拘一格地应用到教学环节的各个部分,尤其要开放性地提供能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为自己发言辩解的勇气,使教学比赛发挥出全方位育人的独特功能和价值[3]。

综观本次比赛,在素养时代背景下精准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性理解和创新性探索。笔者建议,省、市、区(县)体育教研员以及不同层面的名、特、优体育教师更应深度研究和示范引领,指导并督促基层学校体育教研组开展研读课标、研究课堂、研发课程等系统性的培训活动,准确把握大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引领、目标指向、问题情境、内容结构、活动经验、方法改进、任务驱动、资源利用、动态评价等关键要素,切实提升广大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更高质量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李长志.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南:田径类运动教学案例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练课程标准比赛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