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研究

2024-04-14胥敏肖于琳喻文杰

新楚文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构建模式影响因素

胥敏 肖于琳 喻文杰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变得日益频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泰两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且随着2023年9月泰国入境的免签政策,跨境旅游的热潮正在回暖,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方面也逐渐增多,本文在跨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的合作模式,探讨合作模式的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性、政策环境与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中泰两国之间的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提供启示与建议,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中泰跨境合作;民族文化传播;构建模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2-007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25

一、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背景

跨境民族文化是指具有共同民族渊源、相同心理特征和地理邻近的跨境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发展并传承至今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再现和民族精神凝聚的体现,中泰两国都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水墨画、剪纸、京剧、曲艺等。而泰国的传统文化则以佛教为核心,泰国人人信佛,家家供佛,呈现了一种独具魅力的宗教色彩。中泰两国的文化传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跨境旅游的深入开展,跨境民族文化在跨境旅游合作方面的功能作用逐渐引起重视,为了更好地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中泰两国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国在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为“一带一路”),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基本走向,并特别强调了要“广泛开展民族文化传播交流,加强旅游合作”。泰国在2023年9月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主要为了吸引游客的到访,此举不仅能带动泰国旅游经济的回暖,也是跨境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人们只有通过互相的交流与学习,才能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内容传递给他人。因此,创建两国跨境文化传播的桥梁备受关注,文化旅游合作驱动机制与模式的建构能让文化与旅游实现共赢,特别是在民族文化传播方面。因此,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如何依托跨境民族文化传播促进跨境旅游合作的深入开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研究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字理论与传播价值。

二、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特点

(一)多元化合作理解方式

中泰两国在民族文化传播方面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如2023年7月22日在泰国易三仓大学举办的“中泰友谊·艺术共鉴”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为了增进中国留学生和泰国学生的友谊和交流,以“努力建立以创意为灵魂,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融合为特色,面向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视觉艺术”的定位,进行艺术作品展览。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丰富了两国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学习,也为两国的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泰两国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政府、学术机构和民间组织的推动下日益增多,中泰两国的合作涉及文艺演出、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两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中泰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国内外学者对于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对于其他文化传播的方式,跨境民族文化传播旅游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不仅能带动全球智慧校园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留学生的国际视野能带动和促进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理解探讨。

(二)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两国在合作过程中追求平等互利,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与社会时,各国、各民族的互惠互利显得尤为重要,跨文化合作本身也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影响下,成为沟通、传播与融合的一座桥梁,通过频繁的交往与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尽快融入当地文化的发展,实现相互促进与共赢。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为两国经济发展、教育、旅游业、日常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可行的合作方案,中泰两国的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了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是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2019年10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泰两国在文化推进和旅游合作方面也进行了完善,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旅游合作发展机制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的过程是文化传播交流的一种体验,中泰两国在合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过程中,如何推进中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如何尊重不同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细节都需要详细考究,才能减少负面情绪,满足彼此的不同需求。两国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交流提供更快速有效的传播方式,旅游为泰国民众带来的经济效益涉及多方面,包括出行、住宿、购物、传统工艺品等,这种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进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三)政府支持与社会参与并重

中泰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播合作,通过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等方式,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中泰民间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促进两国民族文化传播合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4年,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仅3个;2017年53个;2018年121个,同年的4月,中国文旅部推进的“文化+旅游”方案中,提出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2023年152个,从“星罗棋布”变为“遍布世界”,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的中国吸引力,同年我國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欢迎披帕率团访华,双方就中泰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深入交换意见,高度赞赏泰国长期以来对两国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年初,中国还将泰国列入首批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国家名单,充分体现了对中泰旅游合作的重视。中泰双方将继续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合作,推动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为“中泰一家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可以看出,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政府的支持为中泰旅游建立良好的现实环境屏障,为快速、稳定、频繁的文化交流搭建健康桥梁,为“文化+旅游”奠定扎实基础。

三、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差异与相似性

中泰两国在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这种文化差异与相似性会直接影响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的模式选择和合作内容的确定,文化强国与旅游强国的深度合作,可以快速推进文旅融合,形成各具特点的合作机制与构建模式,而这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工程。跨境区域研究,必然涉及中泰两国文化的文化差异,由于中泰两国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习俗,因此在跨境合作中可能会出现文化差异的挑战。在深入了解中泰两国的文化背景后,探索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同时有效促进跨文化交流,构建合理的融合发展机制。此外,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如何在合作中平衡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中泰两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对话和合作交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经验案例,借鉴成功的合作模式和创新实践,结合中泰两国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促进中泰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同时,在智慧校园的环境影响下,也要加强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如何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体制机制、如何构建和谐的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机制等专题研究,只有系统的、完整的、适合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播与旅游构建体系,才能推动民族文化和旅游高质量的合作发展。

(二)政策环境与法律制度

中泰两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对于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起着重要的影响,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能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完善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政策,需要两国坚持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以“一带一路”为指引,推进完善中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坚持以旅游为载体,民族文化传播为主题,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世界文化的殿堂,在人民旅游来往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工程,完善传播政策与合作机制才能让更多的人民了解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2023年中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演讲中宣布将继续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支持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让我们看到国家对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支持度越来越高。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中泰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产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影响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表示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扩大数字产品的准入,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是不同国家、民族或同一地区不同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随着旅游业的回暖,旅游者们带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跨境交流。那么,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泰双方在设计和打造旅游产品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尤其是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游客们,文创产品在细节的设计上需要尊重和理解彼此的差异,中泰两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还有独特的风俗,这种跨民族的文创产品是全球经济化的体现,在带动本土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的同时,又能让本国人民了解外来文化的特点,有利于增进两国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交流。

四、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

启示与建议

(一)继续加强政府支持

随着2009年开始的中泰铁路建设沟通方案,到2017年泰国批准的第一段中泰铁路建设开始实施,历经8年时间的中泰铁路建设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预计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从曼谷至呵叻段的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将竣工,交通的发展能突破泛亚铁路网的缺失,有助于将周边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一带一路”经济圈,形成环绕式运输网络,实现周边国家合作互惠共赢。与此同时,通信业的发展促使跨文化传播越来越便捷,不再受地区、载体的限制,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查看世界文化,通过图形、语言、视频等形式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中泰两国政府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和政策优化,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促进整个中南半岛乃至东盟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

(二)加强学术交流与研究

文化传播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对环境的描述和记录事实的行为,他们将这些信息以图形或文字的形式流传给后人,既是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参与群体生活的主要方式,有了传播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生存环境变化。现如今,文化传播早已超越地区和环境的限制,跨文化传播将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既可以分享本国的文化内容,也可以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文化知识。它将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艺术成果、科研发展、社会风俗等展示在人们眼前,通过交流与学习研究出更多顺应社会发展的成果,而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民族文化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信息时代与之融合的大趋势。加强中泰两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深入的研究,共同探讨民族文化传播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

(三)注重民间组织和非营利机构的参与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支持民间交往。旅游是人们带着好奇心的一种外出拓展,整个过程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在人文交流、民俗风情等领域相互交流融合。2006年以来,泰国有27家教育机构与中方合作设立了16家孔子学院、11家孔子课堂,多家孔院(课堂)成立培训中心、召开学术研讨、开辦工作沙龙、举行教学工作坊等,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间交往,不断推动两国间的民心相亲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继续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泰两国的民间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注重对这些组织和机构的支持与引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结论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此背景下,中泰于文化教育、旅游合作、基础建设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为进一步巩固发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范围。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模式的研究对于促进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泰国的最大旅游客源国,在经济上有合作共赢的基础,在文化交流中已显得举足轻重。中泰两国应继续加强政府支持,充实学术交流与研究,注重民间组织和非营利机构的参与,共同努力促进中泰跨境民族文化传播合作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搭建中泰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桥梁。

参考文献:

[1]金瑞庭.“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印经贸合作重要性、策略构想与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7(05):90-136.

[2]郭文都,黄映,韦芳,马冰琼,杨振兴.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桂泰”跨境旅游合作发展研究[J].经济发展研究,2020(01):169-170.

[3]周方冶.“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泰战略合作:机遇、挑战与建议[J].南洋问题研究,2016(04):67-78.

[4]钱学礼.“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开发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03):173-177.

[5]余海秋.中泰战略合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当代世界,2017(09):62-65.

[6]肖宏,杨春宇,宋富娟.文化旅游概念与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旅游管理研究,2013(09):60-61.

猜你喜欢

构建模式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在和谐阅读中的作用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慕课课程构建的一般模式
高校来华留学生导师制的构建模式与制度保障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合作社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