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北魏统治者重农措施及其对《齐民要术》编纂的影响

2024-04-14杨松山孙淑娟

新楚文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北魏

杨松山 孙淑娟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北魏统治者在农业人口、土地政策、徭赋政策、考课管理及自然灾害的治理等方面所采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论述了北魏统治者重农措施对《齐民要术》成书方式、成书思想及成书内容等方面的影响,既有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剖析《齐民要术》的成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北魏;重农措施;成书影响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2-001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06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稳定,与国家政权之兴废更替密切相关。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地战乱频仍,有学者据此认为此时的农业生产因为受战乱的严重影响而基本停滞不前,此观点失之偏颇。考之史传,自西晋灭亡,黄河流域处于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割据状态,农业生产的确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这一状况在北魏政权建立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鲜卑拓跋氏入主中原,结束了的混战的局面,统一黄河流域,认识到了农业生产对于“本固邦宁”之重要性,统治者多次颁发诏书,劝课农桑,将农业作为治国理政之首位,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策略,逐步实现了从游牧生产向农耕生产的转变,促进了黄河流域耕作技术的发展。北魏统治者重农的思想与发展策略,不仅对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农书的编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大型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的编纂与北魏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具有直接的关联。本文将对北魏统治者发展农业生产的诏书加以爬梳,梳理其重农的思想与策略,并且分析其对《齐民要术》等农书编纂所产生的影响。

二、北魏诏书的重农思想与策略

鲜卑拓跋氏本以游牧生产为主,入住中原以后,伴随战争的发展、版图的扩大和政权稳定的需求,意识到了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渐实现了从游牧生产向农业生产的转变。太祖道武帝即位的第二个月便采取措施“息众课农”,据《魏书·太祖道武帝纪》记载,登国元年春正月,魏太祖登基,二月便“息众课农”。又,据《魏书·食货志》记载,魏太祖平定中原以后,百业凋敝,魏太祖首先分封土地,劝课农耕,加强农业生产。以此为始,北魏统治者多次颁发诏令劝农督课,以“劝课农耕”为政之首与治国之本,有效刺激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自建立之初,重农思想成为北魏统治者的重要执政理念。

(一)放免宫人、罪囚,增加农业人口

劳动人口的增长是农业生产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鲜卑拓跋氏处于统治者享乐的需求,经常将战俘收为杂户役使,妇女经常收为奴婢,进而分封有功之臣。北魏统治者建立政权后,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需求,经常释放相关宫人、罪囚等,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据《魏书》记载,明元帝于永兴三年二月,以“衣食足”作为仁义教化的前提条件,从而释放宫人,促进“夫耕妇织”生活的发展。献文帝也曾下诏“工商杂技,尽拼赴农”,让杂技之人转而务农。此外,孝文帝因“农时要月,民须肆力”,连续两年释放狱囚以赴农。太和四年四月,孝文帝下《决遣罪囚赴农诏》,根据刑罚轻重,释放部分获罪之人,进行农业生产。又,太和五年,孝文帝又下诏决遣狱囚赴农,不得使留狱久囚,而要转为赋农。北魏统治者根据获罪之人情况,多次下诏命罪囚、宫人务农,增加了农业生产力,对当时农业具有较强的促进之效。

(二)改革土地制度,增加农业生产面积

太祖道武帝建立政权之始,注意到了土地问题,实行屯田制,“各给耕牛,计口授田”,根据认可进行土地和耕牛的分配以保障农业生产,对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鲜卑拓跋氏本以游牧为主,对牧苑的修筑仍较为看重,在一定程度妨碍了农耕的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魏书·古弼传》记载,古弼分析了当时情况,将“谷民之书”闻之于世祖,提出统治者苑囿过度而人民田业不足的情况,世祖听取其建议,减少统治者苑囿面积,而将土地归还百姓以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得以“以丐百姓”。为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田,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实行均田制,派遣使者巡行各地,“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并且规定“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土地为劝课农桑与兴农富民之本,保障农民生产用地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北魏统治者采用各种土地政策,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极大保障了百姓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三)轻徭薄赋,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赋役政策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农民是否有积极性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为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农业生产,北魏统治者采取了诸多减轻赋役的政策,尊重农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长生产的积极性。太武帝登基之初,看到了战争和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所造成的负担,于延和三年二月,下诏“宜宽徭赋,与民休息”,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改变了百姓“寒穷不能自赡”的情况。北魏政权建立之初,轻徭薄赋的政策对北魏政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稳定之效。在此基础上,孝文帝又不断地推出复民租调的政策,太和六年二月,复灵丘等州郡租调,同年,又复南七州常调三年,减免多地赋税以保障农业生产。又,太和六年十二月,因为洪水之灾,继续下诏减免赋税,以保证农业生产。最终,太和九年,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与之相配,太和十年推行新户调制,农民的徭赋基本减轻到了均田前的一半。自太武帝至孝文帝轻徭薄赋的政策,对于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农事考课官吏,劝农督课,加强农业管理

伴隨重农意识的增强,北魏统治者多以务农种谷为王政之先。除了改革土地制度、徭赋制度,北魏统治者还下诏百姓劝课农桑,督促百姓生产。明元帝神瑞二年,下诏有司劝课农耕,对不畜者、不耕者、不树者及不蚕者等加以惩戒,督促百姓“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进行农事活动。孝文帝太和元年正月下《劝农桑诏》,把“尽地利”作为牧民者的职责加以督劝,又,同年三月,下诏督课田农,意欲实现“人不可有余力,地不可有遗利”,竭尽全力发展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多为北魏统治者所重,并以此为“牧守之徒”的重要职责。文成帝继承太武帝遗风,以农事生产作为巡查地方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了农事为政首的地位。

(五)慎重对待自然灾害,祈福农事生产

北魏入住中原,首先迁都平城,农业生产主要以平城为中心展开,但平城群山环绕,气候干燥,旱灾多有发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直接影响。北魏统治者多有对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关注。孝文帝《诏答穆亮》《旱灾责己诏》《久旱得雨诏》、宣武帝《忧旱诏》及孝明帝《忧旱诏》《雩祈诏》《祈雨诏》等皆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要求各地官吏对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及时加以处理。北魏统治者关注自然灾害对农事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多将自然灾害视为天谴,归咎于以个人之责,进而对各种执政策略予以调整,以祈风调雨顺,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北魏统治者重农措施对农书编纂的影响

(一)恢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为《齐民要术》成书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北魏统治者结束了混战局面,统一政权,增加农业生产力、改革土地制度、减轻赋税,劝课农桑,采取了诸多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铁器牛耕等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并没有因为游牧民族的统治而中断,反而有所进步。北魏农事生产的发展为《齐民要术》总结农业发展的技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如《齐民要术》中对牛耕的推广及牛耕经验的获得与北魏统治者的倡导具有密切的关系,孝文帝既“计口授田”,同时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使人力与牛力科学搭配。此外,北魏统治者在诏书中还多有对耕牛的安排与分配,对当时牛耕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齐民要术》“起自耕农,终于醯醢”的资生之业是对北魏时期黄河流域农事生产经验的系统总结。

(二)以农为资政之本,提高了农业的地位,为贾思勰编纂《齐民要术》提供了政治契机

北魏统治者以农为帝王与牧民者的重要职责,并且以农事为考课官吏的重要内容,贾思勰《齐民要术》虽自谦“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但全书引用文献近200种,并且署名“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明确个人之官职,在一定程度上,贾思勰以农书之编纂作为自己政绩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将此书作为帝王治理农事之借鉴的意图。就当时北魏统治者考课四方牧收的政策来看,农书之编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编纂者提供政治作为的途径。

(三)《齐民要术》重农思想的继承和总结,与北魏统治者“农为政首”的思想一脉相承

北魏统治者入住中原,“经略之先,以食为本”,将农业作为富国强兵的根本,多次在诏书中强调“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而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重农”思想的发展,阐释了“重农”思想的渊源,认为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于安民,而安民的关键在于“富而教之”,而“富而教之”的前提则是农业生产。贾思勰这种“重农”思想与北魏统治者的重农思想一脉相承。以古圣贤王的训导作为重农思想的立论依据,既是对北魏统治者重农思想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统治者重农的赞颂。从贾思勰家庭背景来看,其兄长贾思伯为帝王之师,贾思勰做《齐民要术》,概括整个农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北魏统治者重农思想影响,极有可能存在为“帝王之师”之意图。

(四)贾思勰承接北魏统治者劝农的思想,皆以“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为督劝百姓的重要内容

北魏统治者既要求。明元帝神瑞二年下诏劝农,有语“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此后北魏统治者多次在诏书中以“勤”为督课农桑之要,“惰于农桑者”要“加以罪刑”,明使检察也要使“勤惰以闻”。贾思勰《齐民要术》对农民的劝导,亦以诏书中的“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为统领,多以“勤”字为劝农之要,“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至于庶人,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及“盖以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等语,皆表达了对百姓“勤”的提倡。

(五)以农为纽带,《齐民要术》对君民关系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北魏统治者轻徭薄赋政策的体现

明元帝在《赈贫穷诏》中云“百姓足则君有余,未有民富而国贫者也”,太武帝建立政权之初,强调“宜宽徭赋,与民休息”,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同时又减免近一半的赋税,这种宽徭减负的策略对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齐民要术》继承了北魏统治者的这种策略,意识到了统治者轻徭薄赋、节用爱人策略对农事生产的重要性。

另,《齐民要术》引经据典阐释这种策略的重要性,引用《论语》“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引用汉文帝语“朕为天下守财矣,安敢妄用哉”,又引管子语“桀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里,而用有余。天非独为汤雨菽粟也,盖言用之以节”,《齐民要术》采捃经传,以农为纽带论述了君民之间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北魏统治者的轻徭薄赋执政策略的反映与总结。

四、总结

要之,北魏统治者入住中原,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从农业人口、土地政策、徭赋政策、考课管理及自然灾害的治理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农业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也促进了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齐民要术》的成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系统总结农事生产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之所以诞生于后魏,与北魏统治者的重农思想与策略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郭文韬.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5]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6]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严可均.全后魏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8]王文光,孙雨蒙.北魏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J].学术探索,2023(11):111-116.

[9]张茜.北魏元氏贵族的籍贯与洛阳都乡——以墓志为中心的考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141-147.

[10]庞博.北魏前期北族官职的汉译与改写——以“下大夫”为中心[J].中国史研究,2023(04):108-126.

[11]杨晓斌,肖佳琳.史笔文心:《魏书》对北魏赋史的建构[J].民族文学研究,2023,41(06):124-136.

[12]保宏彪.北魏太武帝时期的关陇治理与民族融合[J].民族学论丛,2023(04):21-32.

[13]崔莉英.齊鲁之行追寻儒家文化在北魏平城的传承与发扬[N].大同日报,2023-12-19(007).

[14]阎晓磊.传承与演进:北魏女性权利在唐朝的融合发展[J].文化学刊,2023(10):210-213.

[15]王文龙.以北魏为视角论编户齐民对于南北朝时期战争形态的影响[J].知识文库,2023,39(19):163-165.

[16]刘晨亮,吴伟.司马楚之形象的再造——以其投北魏前史事为中心[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00):223-237.

[17]韩二锋,薛瑞泽.汉族士人对北魏政权的正统性认同[J].云冈研究,2023,3(03):37-41.

猜你喜欢

北魏
再探北魏俸禄制
浅析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造型
北魏道武帝晚年行事别解
北魏方山永固陵遗址
北魏楷书风格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北魏乐籍制度考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