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研究课程与廊坊市初语教学衔接研究

2024-04-14河北苗雪艳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1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廊坊市廊坊

◎河北/吴 昊 苗雪艳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新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短板,这与当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大众文化影响等因素关系密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开设了“现代诗歌研究”课程,意图通过培养师范生的新诗鉴赏与教学能力,为廊坊市的初中语文教学储备人才,实现廊坊师范学院与廊坊市初中在新诗教学方面的衔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廊坊市初中语文“金课”,培养初中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廊坊市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与成因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廊坊市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项目研究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廊坊市某初中的三个年级共15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喜欢并且愿意了解新诗深刻内涵”的学生占49.01%,对新诗“没什么感觉”的学生占41.72%,“不喜欢”新诗的学生占9.27%。关于新诗知识的学习频率,35.76%的学生表示每周学习1 课时,37.09%的学生表示每月学习1-3 课时,18.54%的学生表示每学期学习1 课时,8.61%的学生表示几乎从未进行过新诗知识的学习。而在学习过新诗知识的学生中,有48.34%的学生表示“非常认真地学习,会经常与老师互动”,43.71%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认真,偶尔开小差”,7.95%的学生表示“经常开小差”。在课后阅读新诗的频率方面,36.42%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在课后经常阅读新诗,44.37%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在课后阅读新诗,19.21%的学生几乎从未进行过任何课后阅读。36.42%的学生认为新诗“很好理解”,54.97%的学生认为理解新诗“有点困难”,8.61%的学生认为理解新诗“非常有难度”。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廊坊市的初中语文新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与部分初中生面谈时,有些学生对“什么是新诗”表示茫然,还有学生表示诗歌作品属于“课外书”,一旦老师发现,就会被没收。这种现状让研究者感到忧虑。

实际上,通过阅读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中学新诗教育的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能够看出国内中学普遍面临新诗教育的困境。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中、高考基本不涉及与新诗相关的题目,因此教师会选择少讲或不讲教材中的新诗,把教学时间留给其他篇目。调研过程中有学生表示“老师会先讲教材中的文言文”,因为这部分在中考试题中所占分数较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教师对新诗教学的理解较为浅薄,乃至于47.44%的学生在提到“不认真学新诗”的原因时,表示是因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当问到廊坊市初中语文教师的新诗教学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时,学生们做了回答:“教学重点单纯以考试为目的”“教师自身对新诗缺乏研究”“教授模式单一,与教散文的方式没有区别”。这些可谓是初中新诗教学的普遍痛点。此外,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与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盛行有关。新诗“不景气”的社会舆论甚嚣尘上,并且随着网络的兴起,游戏、影视、流行歌曲、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才会有很多初中生表示在课后很少进行新诗阅读。

总之,廊坊市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反映出目前国内中学新诗教育普遍的问题。在一次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培养方案修订会上,廊坊市某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就感叹道:“新诗教育确实很重要,但我们目前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制于当下的教育体制,初中新诗教学无法在考试分数方面“突围”,但至少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向高校新诗教学“取经”。

二、廊坊师范学院“现代诗歌研究”课程的实践

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有着较为悠久的新诗教学与研究传统。早在20 世纪80 年代,苗雨时教授就开始积极投身于新诗教学工作中。苗雨时教授的新诗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他通过创办《雨时诗刊》、举办诗歌研讨会、开展诗歌讲座、成立“雨时诗歌工作室”、开通“雨时博客”、担任诗歌朗诵比赛评委等途径,全方面、多角度地展开新诗教育实践,不仅使廊坊师范学院的在校本科生受益匪浅,廊坊市的中小学生也能从苗雨时的新诗教育实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苗雨时教授的影响下,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形成了良好的新诗教学氛围,在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

“现代诗歌研究”课程也是在苗雨时教授的支持下开设的。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自本科起便从事新诗研究,发表多篇新诗研究论文,主持多项与新诗研究相关的省厅级科研项目。“现代诗歌研究”是为中文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安排于第四学期,32 学时,2 学分。在开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新诗学习基础。“现代诗歌研究”的课程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史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鉴赏新诗的方法,获得新诗教学的技能。因为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会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他们对新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关乎中学新诗教育未来的发展。“现代诗歌研究”课程安排:第一周先为学生介绍新诗的概念、新诗与古典诗词的异同,举例说明新诗细读的方法;第二周至第六周,为学生梳理20 世纪20 年代至90 年代新诗发展的脉络,重点介绍代表性诗人和诗歌流派;第七周至第十六周,围绕新诗的多义性、风格、意象、抒情方式、韵律、结构与层次、修辞、叙述性、古典性、性别书写等十个专题,将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解读一至两首代表性诗作。每堂课开始,学生先进行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教师随后进行点评和深度讲解,启发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由于是选修课,“现代诗歌研究”的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分组展示、评论作业等内容;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查学生细读新诗与撰写新诗教案的能力。经过三轮授课的检验,“现代诗歌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2019 级中文系有5 位学生在《雨时诗刊》上发表新诗细读文章,有1 位学生在《文化产业》杂志发表新诗研究论文。主讲教师发表新诗教改论文2 篇,主持新诗校级教改课题3 项,逐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诗歌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初中语文教学的需求,一是重点讲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诗篇目,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穆旦的《我看》、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二是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细读新诗、讲解新诗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较为有效的,也为廊坊市初中新诗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例证。

三、“现代诗歌研究”课程与廊坊市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互动设想

张桃洲教授认为:“可以区分出两种功能和形态的新诗教育:一种是纳入程式化的学校教育机制、与其他文类教育无差别的新诗教育,一种是个性化的、‘非应试’的新诗教育。后者的意义是打破环绕在新诗和教育周围的双重樊篱,将新诗教育还原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即通过各种历练、实践对个体身心进行自我完善,而读诗和写诗是其中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如果将廊坊市初中的新诗教学完全纳入程式化教育的范畴并不现实。但如果将新诗教育视为一种个性化的、“非应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诗性审美能力作为教育目标的话,廊坊市初中的新诗教学完全可以与廊坊师范学院的新诗教学展开互动,实现双方在教育方面的共赢。

长期以来,高校新诗教学与中学新诗教学“各成体系”,缺少交流。打破这一局面,是双方互动合作的前提。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高校教师与廊坊市初中语文教师到彼此学校相互听课,课后就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问题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高校教师与初中语文教师一起磨课、商讨,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考试不考就不教”的思维模式,将新诗教学视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并积极寻求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式。调查问卷显示,廊坊市初中生普遍希望语文教师“多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提高学生新诗学习兴趣”“在新诗课堂中加以延伸,融入流行性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身对新诗作品研究、鉴赏能力,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底蕴”“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形式,通过分角色朗读、教师学生分层次朗读等形式,增强学生感悟诗歌意境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增强对新诗的认识,多读一些经典新诗作品与研究性论文、著作,课堂教学才会“有话可说”。其次,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新诗不同于散文、小说的特点,以朗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结合历史知识阐释作品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挖掘新诗的风格、意象、韵律等重要元素,增强师生互动。可以采取“非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请高校教师、诗人为学生做诗歌讲座等,拓展新诗教学活动的空间。再次,语文教师不要把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而是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经典的诗人诗集、学者所编新诗读本等,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审美能力。最后,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及时发现具有创作天赋的学生,必要时可以请高校教师、诗人予以指导。

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与廊坊市初中在新诗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典范。比如,苗雨时教授、许振东教授长期担任廊坊市朗诵协会的顾问,经常指导青少年诗歌朗诵比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新诗与初中校园之间并没有隔阂,新诗教学应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廊坊市初中应当和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进一步加强在新诗鉴赏、创作方面的教学合作,改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廊坊市廊坊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