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析
2024-04-14于金波
于金波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和审美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心,探析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3-000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3.001
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重新诠释、融合新元素和形式,能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实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和繁荣。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社会带来新的文化繁荣和进步,对传统文化重新诠释、融合新的元素和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焕发。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具有独特特点和价值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这些思想和智慧体现在道德伦理观念、人生哲学、宇宙观念等方面,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般若智慧等。其次,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如尊老敬老、孝道、友善、诚信、忍耐等。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对于塑造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优秀传统文化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美学表达。这包括戏曲、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等,通过这些艺术形式传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感。而且,经过时间的洗礼,优秀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丰富的社会习俗和礼仪文化,如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宴会礼仪等。这些习俗和礼仪体现了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规范。最后,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工艺传承,如中国传统医药、农业技术、工艺品制作等。这些技术和工艺代表了古代智慧和创造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1]。
二、新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为当下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在新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传统文化中的人伦关系、社会公德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对于塑造社会和谐、促进公民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对于塑造国家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发展能够增强人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不仅如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促进国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最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于人生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能够为当下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传统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等,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心灵寄托和精神安慰的需求[2]。
(二)增强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
在新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构筑中国精神具有重要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其一,通过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根基。其二,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挖掘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忠诚等,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指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传播。其三,通过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保持文化独特性,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作出贡献。其四,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五,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能够传递正能量,倡导公德心、家庭美德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新的元素和形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焕发新的生命力。以下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一,重新诠释和解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解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使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对经典著作、传统戏曲、古代文学等的再解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第二,融合新元素和形式:将新的元素和形式引入传统文化中,以丰富和拓展其表达方式。例如,将传统音乐中加入电子音乐元素,或者将传统绘画中融入现代艺术技法,使传统文化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和表现力[3]。第三,创新创作和演绎:通过创新创作和演绎,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例如,创作新的戏剧剧本、音乐作品、舞蹈编排等,以突破传统形式的限制,使其更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第四,创新传播和推广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展示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第五,引入跨文化元素:将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中,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第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人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供空间和机会进行创新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通过以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实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四、当前时代下
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要秉持的主要原则
在当前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继承和保护其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点,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引入新的元素和形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进行“双创”的过程中,要保持文化自信,坚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双创”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将他们的参与作为关键环节,使传统文化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持对传統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确保其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焕发活力。最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的体系,包含着众多的门类和形式。在进行“双创”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发展,保持不同领域和门类的平衡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精品推进,培养优秀人才,打造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和品牌[4]。
五、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往往与当代价值观存在冲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往往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转化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商业化的文化市场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冷落,影响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传统文化往往面临技术和资源的限制。例如,传统艺术形式可能需要特定的技艺和材料,但这些技艺和材料可能已经逐渐失传或稀缺,限制了其创新发展的空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推动,但现实中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这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创新力量不足,限制了其发展的潜力。面对这些困境,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良性互动,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会通
要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可以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会通来实现。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深入理解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人文精神等方面。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发现其中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思想观点和核心价值。第二,对接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传统文化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相结合,寻找共同点和互补之处。第三,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传统文化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第四,弘扬传统文化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和弘扬。第五,鼓励创新实践和创作结合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鼓励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和创作,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原理。例如,在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通过创新的方式,表达和传播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契合的内涵。
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会通,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同时也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思想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在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实践中,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独特标志,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和表达方式。在进行“双创”时,要尊重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保留其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需求,注重创新元素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和媒体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呈现给更多的人群,提高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动,吸收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双创”,需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和团队。他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最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培训等方式,鼓励民众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实践路径中,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核心价值,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实践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培养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各个层面上,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宣传工作,向民众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使民众能够亲身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5]。例如,举办传统音乐演奏、舞蹈表演、戏曲演出等活动,让民众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其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专业人才,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通过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培训课程等方式,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民众能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七、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可以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同时,创新也是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价值观冲突、时代需求变化、传承环境不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和应对。为此,需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并重的原则,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参与和需求导向,以及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周永松,黄长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阐析[J].决策与信息,2023(12):21-29.
[2]刘力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36):52-54。
[3]谈高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皮革造型艺术分析[J].中国皮革,2021(12):77-80.
[4]张晶晶.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内在超越[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06):81-89.
[5]王璐,闫宏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