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算法依赖到合理利用: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算法茧房与破茧之径

2024-04-13吴亦繁袁庚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茧房社交青少年

程 富 吴亦繁 袁庚申

(1.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2.河北开放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到,注重激发读书兴趣,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引导其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青少年正处于阅读的黄金时期,高品质的阅读内容、良好的阅读素养能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量、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2]。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已占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70%左右,算法推荐逐渐成为各平台的“基本操作”[3]。算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行为习惯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虽然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和便利性,但也使青少年过度依赖和被限制在由算法推荐的内容范围内的问题日益突出。

现有研究对算法茧房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仍有不足,对于算法茧房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解决路径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本研究建立系统化的研究框架,从不同层面剖析算法茧房,旨在帮助青少年认识算法茧房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开展数字化阅读,培养其正确阅读习惯。

一、数字化阅读的算法与茧房

本文的数字化阅读包含多种方式,如通过浏览器浏览网页,阅读书城客户端、新闻客户端、报纸客户端、杂志客户端、微博微信的文章及收听有声读物等[3]。算法推荐已成为用户获取和选择阅读材料的主要方式,新技术正在重构与数字化阅读相适应的人类主体性及其行为[4]。用户更关注信息的内容本身,而忽略了信息的传递过程。因此,当代青少年有必要深入理解算法是如何控制和主导信息分发,以及如何潜在地操控用户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一)数字化阅读的算法推荐

通过算法推荐内容旨在帮助用户发现和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以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满意度。数字化阅读中的算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推荐方式:热门内容推荐、定制化推荐、相似内容推荐和基于位置、时间等相关性推荐。不同的算法和平台可能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对用户兴趣和偏好的分析和预测,目标都是提供更加准确、相关和个性化的推荐体验。数字化阅读的算法推荐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数据收集。算法首先收集用户在阅读应用程序或设备上的相关数据,包括阅读历史、搜索记录、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以及用户的个人信息、地理位置等属性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用户画像,包括用户的兴趣偏好、阅读历史、行为模式等信息。用户画像可用于识别相似用户群体,从而更好地推荐满足用户兴趣的内容。

第三,内容匹配和推荐。基于用户画像和内容的特征,算法将用户与合适的内容进行匹配。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算法预测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其推送给用户。

第四,反馈与优化处理。算法根据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如点击率、停留时间、评分、收藏等),对推荐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供更准确、个性化和符合用户兴趣的推荐结果。

(二)算法茧房的不同表现层面及相互关系

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算法的推荐仅限于相似或同类的内容,导致用户信息接触面狭窄,难以接触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信息,从而引发用户认知固化、社交障碍等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算法茧房”。为更深入了解算法茧房,可以从不同表现层面进行分类,包括信息获取层面的信息茧房、思维认知层面的认知茧房以及社交行为层面的社交茧房。信息茧房指用户倾向于阅读与自己兴趣、阅读历史和点击行为相符合的内容,而忽视其他领域和观点的多样性,导致视野狭窄,易陷入信息过滤和信息偏好的局限。认知茧房指用户难以接触到新的、有挑战性的内容,易在算法推荐的信息中形成思维定势,对其他观点缺乏包容性和开放性,限制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社交茧房指用户过度沉迷于算法推荐的虚拟信息环境,忽视真实的社会生活,阻碍人际交流能力和社会化发展。

信息茧房主要影响青少年获取多元化信息的能力,认知茧房主要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社交茧房主要影响青少年的社交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信息茧房可能导致认知茧房和社交茧房,因为过度关注某一领域的信息可能导致思维定势和认知偏差,从而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反过来,社交茧房也会影响认知茧房和信息茧房,由于个体接触的社交圈层狭窄,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这促使他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解脱与放松,进一步加重了他们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选择倾向,强化了他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偏差。

二、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算法茧房之困

(一)信息茧房的影响

1.获取信息单一化的影响

算法既可以扩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能将读者禁锢在某些领域中,成为束缚读者个性化发展的潜在因素[5]。算法倾向于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兴趣,可能导致青少年只接触到与自己立场相一致的观点,对其他观点产生偏见甚至排斥心理。这将会限制他们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和探索,导致青少年关注领域和视野狭窄化。此外,这也会削弱青少年与不同知识背景和观点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这会导致青少年的社交圈子变得狭窄,难以获得全面的社会认知,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

2.获取信息碎片化的影响

算法推荐碎片化的信息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特点,然而,长期接触碎片化信息可能会对处于思维形成和习惯养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碎片化信息的主要特点是片段化、零散化,缺乏深度和连贯性,这会破坏青少年的知识构建与整合过程,让其难以在不同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系统思考与综合分析。此外,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使纸质文本完成了向电子文本和超文本的转变,这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性,建构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范式,但也破坏了读者的注意力[4]。获取信息愈加方便,读者愈会频繁地切换主题和信息源,这使他们难以专注于特定任务或学习活动,从而影响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

3.获取信息浅俗化的影响

在“泛娱乐化”的阅读环境中,阅读平台常以“注意力经济”为导向,为了扩大流量规模,不断向用户推送娱乐化、浅表化、低俗化甚至是未经核实的虚假内容[5][6]。加上电子媒介屏幕限制所引起的碎片化文本呈现,更容易导致浅表化的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发生[7]。青少年倘若长时间接触简单、表面的信息和知识,会让他们停留在认知的“舒适区”,远离困难与挑战,失去自我锻炼与提升的机会,损害处理复杂信息和困难知识的能力。此外,这种路径依赖还会培养青少年的认知惰性,使他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缺乏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容易滋生逃避心理,对青少年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认知茧房的影响

1.削弱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信息处理、观点分析、问题评估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评估证据,而不是盲目接受或从众。算法改变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方式,客观上减少了青少年信息偶遇的可能性,进而阻断了青少年接触外部信息的多元化途径[6]。这导致用户很少接触到新观点,难以提出新质疑和获得新启发,这种信息过滤效应间接限制了青少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外,过度依赖算法可能导致青少年逐渐失去主动追求知识的动力。算法给读者们“量身定制”了一份导航地图,为读者划定了前行的区域和方向[8]。当适应了算法,青少年可能感到不再需要主动寻找多样的信息源、提出问题和深入思考,这会阻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降低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意味着敢于挑战常规,勇于探索未知,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整合起来,形成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来自不同知识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融,而过度依赖算法会限制多样化信息的获取。算法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规则进行计算的,它无法超越其预设的参数和条件,也无法考虑到一些非预期的情况或未知的因素。过度依赖算法会使青少年的思维局限于算法所设定的框架内,难以产生新颖和独特的想法。过度依赖算法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在信息获取和问题解决上寻求捷径,避免挑战和冒险,他们倾向于选择轻松得到的答案,而不是通过主动探索和尝试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这种行为模式限制了青少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社交茧房的影响

算法技术的应用看似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实际上则是通过科学的个性化推荐和内容过滤,巧妙地操控用户的情感,使他们在平台上感到满足和虚荣。算法引导用户过度关注虚拟世界以及虚拟评价、认可,忽视了真实社交中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互动。

现在的青少年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所关注的点赞、评论、分享等数据指标背后都有着算法的身影,基于算法构建的虚拟社交评价体系已成为青少年衡量自身社交价值的主要依据。青少年追求虚拟社交影响时,实际上是在响应算法的诱导,将虚拟社交成功视为自我价值的外在象征。

虚拟世界与真实社交环境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当青少年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时,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难以逾越的障碍。由于缺乏面对面的社交技能和经验,他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焦虑,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真实社交中遭受挫折。此外,算法的精准分配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但过于偏重与相同兴趣圈内的人互动,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社交网络变得更狭窄,甚至可能引发社交焦虑或社交回避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限制他们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全面发展。

三、数字化阅读形成算法茧房的原因

(一)商业运营:数字化阅读算法茧房的滋生源头

在商业化运营模式下,算法推荐的技术逻辑看似公正公平,实际上却是根据平台的商业运作原则和利益需求所设定的[3]。算法的主要目标是吸引用户,以实现最大化的广告收入,在这一理念驱使下,平台更加倾向于优先推送那些能够引起用户兴趣和满足其娱乐需求的内容,因为这直接影响广告展示和推广内容的曝光量,进而对平台的广告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和黏性,算法会减少或限制与用户喜好不一致的信息,更多地推送符合他们喜好的内容。这种做法强化了青少年的信息舒适区,削弱了他们对多样性观点的接触机会,促进了“茧房效应”的形成。

(二)社交影响:数字化阅读算法茧房的偏好强化

以算法为主导的数字化阅读的目的和价值已发生重大转向,其不再仅仅是为了扩展知识范围和培养情感,而更加注重建立关系和连接。在“以读会友”的概念中,“会友”已经超越了“阅读”的范畴。可以说,社交已成为阅读活动的核心,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都从属于关系连接[8]。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群体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交领域,阅读分享的圈层化使得圈层中的用户更加专注于“圈子”的旨趣,这可能导致阅读壁垒、审美单一,并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9]。用户往往关注观点相近或兴趣相投的人,选择阅读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如果他们所在的社交网络都关注同一类话题或领域,那么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也会逐渐趋向一致。这可能让青少年的个人兴趣和偏好进一步强化,导致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加片面,视野和认知更加狭窄。

(三)用户心理:数字化阅读算法茧房的重要动因

用户的兴趣和认知偏差影响着青少年在数字化阅读中选择什么样的信息,这两个因素不仅是茧房效应形成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塑造数字化阅读体验的核心因素。用户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阅读的内容,而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构建用户画像,将相关内容推送给他们。随着用户的不断点击和互动,算法不断优化推荐,使用户更加深陷于其感兴趣的领域,逐渐缩小了他们的阅读范围。可以说,这种效应是由用户自身的兴趣和算法的推荐机制合力造成的。

此外,青少年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他们敢于质疑和挑战,注重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他们时常勇于表现和坚持与众不同的观点,但在面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时,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选择回避这类信息。独立性是把双刃剑,也会使青少年忽略与其他观点对话和互动的重要性,减少接触不同观点的机会,从而不能以更全面的方式理解世界。

四、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算法茧房的破解路径

青少年是新技术、新装置和新阅读方式的“易感染”和“易上瘾”人群,但他们对由算法主宰的电子阅读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改变的思路[4]。本文从用户、平台、“家校社”三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用户层面的破茧之径

1.增强青少年信息素养

与算法相处好比“与狼共舞”,必须积极亲近并深刻理解“狼性”,才能够实现与算法的深层次协作互动[4]。为了避免算法对数字阅读的各类干扰与危害,青少年要深刻地认识算法的作用机理,掌握相关的信息素养知识、方法与技巧,培养主动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能有效地利用媒介工具进行阅读、管理信息与知识资源。

首先,及时察觉,干预调整。当用户逐渐习惯于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服务模式时,他们可能对算法推荐产生依赖,即便明知自己受限于“信息茧房”,但难以改变对算法推荐的使用习惯和态度。因此,青少年要对自己是否陷入信息茧房的迹象保持高度敏感,一旦察觉到信息受限的情况,应及时采取干预和调整的措施,保证信息的多样性和知识广度[10]。

其次,从多个来源获取阅读资源。多样化的阅读经验有助于提供更广泛的信息,从而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多样性。为了跳出算法推荐的范围,青少年可以主动拓展阅读范围,多涉猎不同学科领域,主动搜索和阅读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内容。

再次,明确阅读目的。这可以帮助他们主动选择阅读内容,而不是被算法牵着走。他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个文章或帖子,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和知识?经此一问,可以过滤掉很多盲目性的浏览。

此外,批判性处理。在阅读过程中,青少年应发挥批判思维,不要盲目相信算法推荐的内容,敢于质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科学评估来源的权威性、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内容的客观性等。

最后,总结与反思。青少年应注重自我总结与复盘,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了解自己的阅读偏好和习惯。通过反思,可以发现在阅读中的不足和可改进空间,从而持续改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开展混合式阅读

传统的纸质阅读采用渐进式、细嚼慢咽的方式,追求专一精神状态下的沉浸式探索,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8]。

为满足不同阅读场景和需求,可将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优势相结合。在需要深度阅读和专注力的场景下,选择纸质阅读更合适;而在需要便捷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数字化阅读则更具优势。这种结合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方式既能保证阅读的深度,又能提高阅读效率。

尽管数字化阅读逐渐普及,但纸质阅读仍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纸质阅读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和减少干扰。在纸质阅读中,读者能够在无电子设备干扰的环境中专注于阅读任务,从而提高注意力的持久性和深度阅读的能力。其次,纸质阅读有助于强化思考能力。通过手动翻页、标记和批注等互动方式,纸质阅读使读者能够自主掌控信息处理的节奏,有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此外,纸质阅读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更加享受阅读的过程。读者面对纸质文本会进入沉浸的状态,阅读过程中不时抑或持续产生沉思冥想,甚至会产生“自失”感,让读者完全沉醉于文字营造的世界[4]。

也可以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尽管电子书与纸质书存在差异,但电子阅读器提供了相对封闭的阅读环境,能有效避免一些信息干扰,有助于形成沉浸式的阅读情境[4]。总之,纸质阅读不仅是数字化阅读的补充,更应该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将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优势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促进青少年专注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平台层面的破茧之径

1.优化算法推荐系统

平台应该加强算法的优化,以克服单一算法的局限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种算法推荐系统,如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算法以及混合推荐算法等[3]。平台还应引入多维度评估指标,除了用户的点击历史和兴趣,还应考虑文章的质量、可靠性、权威性等因素。平台需要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对推荐内容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和筛选,以确保推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多样性。此外,考虑在系统中设定用户信息推荐数量的最大值,一旦针对相同主题或相关领域的内容的推荐超过了设定值,系统会自动停止提供类似内容的推荐[5]。

虽然算法推荐效率高,但是完全依赖算法并不可取。平台应该尽可能增加人工过滤和人工推荐,以监督和优化算法的运作。增加编辑推荐、读者推荐等人工推荐展示页面,能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多优质多元的内容。此外,定期进行读者问卷调查,以了解算法推荐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从而不断调整内容推荐,更好地提供精确的内容服务[5]。

2.提供用户自主选择权

平台应开放更多功能给用户,赋予用户更多权利,以降低算法对青少年的单向控制。首先,应建立用户评价体系,倾听用户反馈。平台应允许用户自主设置偏好、屏蔽特定内容或主题、调整推荐频率等,保障用户有权决定自己接触什么样的内容,以减少算法推荐的单一性和限制性。其次,平台应发挥公益属性,丰富平台多样性内容,向青少年群体传递信息素养相关知识。平台应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各类资源,以丰富用户的阅读选项。平台还应加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算法推荐带来的局限性。最后,平台应鼓励青少年参与阅读社区或讨论组,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丰富阅读体验。

(三)“家校社”层面的破茧之径

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数字化阅读能力与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1.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介,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数字化阅读行为,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定和时间限制,确保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其他活动,以减少对移动设备的过度依赖。家长还应建立孩子的成长档案,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在阅读行为中的问题。

其次,家庭应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纸质阅读环境。家长要作出榜样,减少在家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阅读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推荐好书,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以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后,家长还要与孩子多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媒介信息背后的商业逻辑和价值取向,提高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引导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媒介传播环境,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和打击,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一是,应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算法推荐和数字化阅读的认识。通过宣传活动、公益广告等方式,或组织社会媒体活动、讲座、研讨会等,向家长、教育者和青少年宣传算法对数字化阅读的潜在危害与相关预防知识,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算法推荐和数字化阅读的利弊,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媒介获取信息。二是,社会机构、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服务职能,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的平台。拓展小圈层、构建大圈层的群体活动可打破圈层内部的局限性和外部的壁垒,促进更有效的跨领域交流[6],这样可以帮助青少年拓展阅读圈子,与他人交流观点和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社交能力。

3.开展学校数字阅读教育

学校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培养形成正确的媒介使用观念,并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评价和理解能力。首先,学校应把数字化阅读教育纳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确保其系统化和长期性[11]。引导青少年阅读不同类型的内容,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其次,学校应多组织数字阅读相关培训和讲座,培养青少年辨别信息真伪、筛选信息来源的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算法机制,以应对算法带来的挑战。传统阅读价值复归和精神提振需要克服并超越新技术的袭扰与围剿[8]。最后,学校应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作文比赛等,创新交流形式,如创建小组阅读活动、在线讨论平台等,为青少年提供互动和分享平台,鼓励阅读行为并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有利于打破自我封闭的阅读习惯,让青少年接触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12],也会深化对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尽管过度依赖算法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完全否定算法的价值。合理利用算法并非与其对立,而是与其共生。青少年需要认识到,算法只是一种中性的工具,其利弊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一方面,需要限制数据化对阅读的强力渗透和掌控,以避免对阅读行为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数据化环境下阅读的真正价值和目的,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8]。

青少年需要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区分价值观念的对错,躲避算法的隐形陷阱。可以说,阅读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获取,而是一个通过思考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完成社会化的活动[13]。此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帮助也很必要。家庭和学校应该成为培养青少年阅读素养的重要场所,引导他们接触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富足,同时提供安全的数字阅读环境。社会也需要积极推动数字素养教育和伦理规范的制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茧房社交青少年
信息茧房
材料作文“信息茧房”阅卷实录
社交之城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青少年发明家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