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长丰县“数字草莓”的经验观察

2024-04-13项松林张志鹏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丰县草莓数字

项松林 张志鹏 杨 彪

(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产业振兴是坚持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重要实践体现,对于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改革、激发农业活力和带动就业增收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能有坚实的发展动力。当前,我国乡村产业经济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迎来新机遇、新局面,同时伴随着新挑战、新现实。此外,以数字要素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科技,正逐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实践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充分激发数据要素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作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数字动能,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改革和数字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数智化发展,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随着数字技术赋能井喷式发展以来,学界对数字技术赋能进行了诸多广泛研究,就数字技术研究主题来看,数字技术赋能主要集中在课堂教育[1][2]、城市建设[3][4]、公共服务[5][6]、乡村治理[7]以及政府治理与建设[8][9]。当前,国内诸多研究转向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这也是目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振兴战略的重要探索模式。基于去耦合性、去中介化的内在特性,数字技术可以充分释放产业要素价值,畅通产业结构的数字传递渠道,在生产方式[10]、产业结构升级[11]与产业融合[12]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总的来看,国内学者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从目前学界研究来看,广泛认为二者是递进互补的关系,且数字技术能“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径”“高质量、高效率、高精度”助力乡村振兴。张旺、白永秀认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在内、外环境下存在交叉耦合,而乡村振兴又是数字经济反哺的主要对象[13]。杨江华、刘亚辉认为,数字技术能有效激活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14]。二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的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可以为乡村振兴多方面注入新动能:绿色生态方面,数字技术能助力乡村生态宜居[15];文化建设方面,数字技术能推动乡村文明建设[16];乡村治理方面,数字技术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17];村民生活方面,数字技术能促进乡村生活富裕[18];乡村产业方面,数字技术能带动乡村产业振兴[19]。三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数字技术正以“蒲公英效应”赋能乡村振兴,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数字人才短缺[12]、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备[18]、数字机制不健全[20]等诸多困境,制约着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针对以上情形,学者们相继从基础设施[21]、人才培养[22]、制度保障[23]、平台应用[24]、产业创新[25]等方面探讨分析了推进路径,以此突破数字技术下沉壁垒实现赋能作用。

综观前述,学界认为数字技术赋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撑,但现有研究侧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的较多,对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的研究较少,且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尤其是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性与效益性有待深入探讨,缺乏从经验典范角度出发推广和复制研究,难以完全展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客观优势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域论,乡村产业振兴为着力点,立足于长丰县“数字草莓”,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集中探讨长丰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重动力与效能经验,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与之对应的优化策略,以充分挤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溢出效应。

二、三重动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情景分析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与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向下延伸发展的方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走出“乡村衰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布局。具体而言,顶层设计是地方社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总情境,在总情境下,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的现实动力、政策动力、技术动力则是塑造地方社区实践逻辑的现实命题、现实支撑与现实面向。

(一)现实动力

从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命题来看,根源于两种现实驱动力:一是外生驱动力,即基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和任务。乡村振兴是一个覆盖面广的系统性工作,产业兴旺是关键。当前,乡村产业门类单一、产业链短小、产业体系不完备、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乡村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乡村产业质量效应不高,无法形成集群乡村产业链,激发乡村产业动能,集聚乡村产业资源要素。与此不同,数字技术的引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跳出“乡村衰落”圈。二是内生驱动力,即基于乡村产业振兴主体的现实需要。“三农”问题的核心突出问题是农民问题,当前,农民就业面狭窄,收入低、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工农发展失调等问题与现实个体多元利益社会需求之间相矛盾,人民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对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亟须“数字化、数智化、信息化”的乡村产业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内生动力。

(二)政策动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陆续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谋篇布局,关于数字乡村产业振兴的顶层设计也逐渐清晰明朗。从政策动力的现实支撑来看,主要为两个侧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文件及措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使乡村产业振兴进入国家战略建设层面,成为乡村产业改革的重要蓝图和创新方向。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首次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6]。二是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文件及措施。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出台,明确强调了实施数字振兴战略。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出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顶层设计的推动是乡村产业振兴创新路径的重要因素和现实支撑。

(三)技术动力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智慧农业和数字化场景与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强化了数实融合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表明以数字技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经济发展成为目前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趋势和现实面向。数字技术既包括能收集、承载、传递及处理信息的总和,又可延伸至用于乡村产业的各个领域,实现包容性的开放发展与创新的方法与工具。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融合,能有效改变传统乡村产业发展与运行的方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现代化乡村产业建设,挤出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溢出效应、赋能效应、配置效应。第一,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的融入使乡村产业在实际运营中能更具操作性与便捷性,依托数字技术有效实现乡村产业现状多维度展示与分析处理,极大降低数字信息通信的零边际成本,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建设。第二,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数字技术的引入能最大程度促进要素资源流动,调整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为乡村产业韧性注入新动力。第三,数字技术的配置效应。数字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实现乡村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乡村产业链的全环节联结效率,为乡村产业决策提高数字信息支撑,提升乡村产业转化率和附加值,拉动就业机会,催生个体增收渠道。

三、技术赋能:长丰县“数字草莓”的经验考察

(一)田野点情况简介

长丰县以草莓而闻名,被誉为“草莓之都”,也是长丰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入选全国农业产业链典型县,也是我国草莓的核心主产区,草莓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均产量达35万吨,全产业链总价值达110多亿元,从业农户8万多户,相关从业人员约17.5万人,全县农民收入约一半源于草莓产业。2021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长丰县成为安徽省四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27]。此后,长丰县陆续落地落实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在开展数字乡村产业建设中,草莓数字产业化成为与长丰县乡村产业振兴“同规划、同建设、同部署”的重点项目,统筹推进,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实际有效结合,探寻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探索“摸得着、可复制、能借鉴”的乡村数字产业应用场景。

(二)数字技术赋能长丰草莓的实践探索

数字技术赋能可以拆分为“数字技术”与“赋能”两个概念理解。“数字技术”聚焦以“开放化、共享化、数字化、网格化”为特点的新兴数字通信技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途径。“赋能”并不是单纯地赋予主体能力,更多的是强调依托外力来充分激发主体自身效能,为其提供一种全新方式与手段,以此达到主体既定目标的可能性。长丰县“数字草莓”产业的开展,是在数字技术的有效助力下,依托数字平台为核心、多方共促实现智慧化运营。这一举措,不仅创新了乡村产业的实践形式,提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更是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内在动力,为其今后的创新发展和乡村产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1.一核多元:技术赋能的主体“共建”

“数字草莓”发展初期,长丰县始终坚持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引领,使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积极发展“数字+党建”模式,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积极调动广大党员率先参与“数字草莓”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努力建成“支部+产业+项目”的机制,把基层党支部帮扶建立在草莓产业链上。围绕“数字草莓”产业,开展“基层党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党员志愿者”一核多元的模式,并成立草莓协会党支部、草莓合作社党支部,发挥党支部上下联动服务作用,高精准、高效率、高质量解决“数字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瓶颈。此外,以草莓产业为依托,建立了一系列关联产业,在党建基础上抓实抓严产业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长丰县的实践表明,将数字技术嵌入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赋能多元主体下“一核多元”的“数字草莓”帮扶模式,既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数字产业振兴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也确保了多元主体的参与权。

2.动力激活:技术赋能的资源“共用”

为充分激活长丰草莓的产业活力,长丰县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乡村产业数字化为着力点,实施数字技术赋能草莓产业行动,构建了“资源数据化、管理精准化、监控网格化、生产数智化、服务远程化、质量标准化”六化一体的数字化乡村产业建设体系,为草莓产业发展配备“助推器”,加速长丰草莓数字应用新模式。总体来看,长丰草莓动力激活过程,主要形成了“三个一”的资源“共用”格局。

一是,一个中心。一个中心主要指“数字草莓”大数据中心。长丰县依托数字技术赋能草莓产业链全过程数字化,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建立“数字草莓+”多场景模式,借助巡检机器人,实现草莓环境、生长、生产状况数据整合,并汇聚到草莓产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农户对草莓全过程的掌握,同时,按照安徽省农业大多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数据规范要求,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为长丰县草莓产业优化提供数字支撑和决策参考。

二是,一个平台。一个平台为草莓数智管理平台。长丰县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了草莓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依托草莓数智管理平台开发了草莓管理APP和慧植农当家APP,通过草莓管理APP与物联网技术控制终端可以实现草莓种植按照预定管道上升下降,实现农事智能化与自动化,极大节省人力成本。通过与草莓种植园区各类传感器对接,实现草莓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参数可视化,并进行精准调控与自动化设置,实现定位补光、追肥、增湿与排湿,还可以通过远程数字指令下达,实现巡回机器人自动采摘和运输。此外,农户可以通过慧植农当家APP平台上传草莓问题图片,很快系统平台就会作出对应判断,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平台定位相关专家进行处理,同时农户借助平台可以了解草莓产业市场信息动态与种植方法。

三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是指品牌品质管理系统。为进一步提高长丰县草莓品质,打响草莓品牌,长丰县对草莓进行了数字化标准栽培,建立了草莓标准化栽培模式数据系统,制定了“数字草莓”生产标准规范,结合运用数字算法和智能AI系统,自主获取草莓全周期果状与成熟度图像,根据草莓表型图像建立草莓标准化栽培模型。综合利用传感器、数字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建立完善产品系统、污染物快检系统、低温等离子保鲜与自动封装系统,为草莓建立专属“数字身份证”,实现消费者全方位了解产品品质品牌等信息,有效提升长丰草莓印象和美誉度。

3.信息互惠:技术赋能的价值“共享”

长丰县“数字草莓”产业振兴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其形成的数字信息成果也理应共享。价值“共享”,即在数字信息基础上达成价值共享、信息互惠,在乡村数字产业场域是指对数字产业价值及延伸价值通过数字信息等途径实现多元展示和数字信息交换。长丰草莓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为充分发挥“数字草莓”产业的带动价值,衍生了“数字草莓文化”,实现草莓产业和草莓文化双向数字融合与共建发展。在实践中,长丰县图书馆联手知网共同打造了“草莓文化数据库”,该数据库依托长丰县图书馆下设数字资源栏目中的远程访问系统,实现“数字草莓文化”资源共享,借助“草莓文化数据库”可以获取长丰县草莓“历史、动态、品种、加工、质量、技术、价值、经营”八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收录着长丰县相关学术研究文章,系统会定期自动整合,实现资源库定期更新和推送,为长丰县莓农、莓企提供了草莓产业专业指导和定题研究的数字信息价值,也有效实现了草莓的数字信息展示和作业动态捕捉。此外,积极探索以数字科技为核心,草莓文化创意为衍生,打造“草莓+科技、旅游、创意”为一体的数字化现代草莓产业体系,带动了草莓数字交易、数字仓储、数字消费等,极大地推动了长丰县乡村数字衍生产业振兴。长丰县的实践充分表明了,技术推动产业,产业衍生文化,文化反哺产业,将以数字技术作为起搏器,数字文化为产业发展跳板,有效实现乡村“生产、生意、生活”三生融合发展,同时助推长丰县乡村产业振兴步入快车道。

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策略

经过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赋予了长丰县“数字草莓”强大的转型动力,但农民数字技术与保守意识的矛盾、数字技术与应用人才的矛盾、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矛盾,使得数字技术赋能长丰县的效应并未充分展现。根据困境笔者尝试提出对应的破解之道,提升数字素养,破除守旧意识;推动人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要素下沉,从而实现长丰县“数字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深入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用。

(一)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

1.数字技术与保守意识的矛盾

数字技术的应用日渐成为长丰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实际上,真正享受数字技术红利的为少数群体,囿于家庭背景、教育、社会资本等要素限制,草莓产业所带来的数字红利存在地区分化,此外部分农民保守的乡村意识和“土地情节”阻碍了部分地区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推广与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民个体的知识素养和科学水平较低,在数字技术的高要求、高标准、高精准的模式下,较低的文化素养难以适应数字技术的恰当应用,与实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小农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自古以来占据着主要位置,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衍生了守旧的思想观念,当数字技术深入乡村产业时,守旧的思想观念很难对此作出行为模式的转变,甚至于产生某种抗拒心理,难以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与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得技术赋能的进程变得十分被动,阻碍数字乡村产业振兴的应用发展和产业规模化。

2.数字技术与应用人才的矛盾

人才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要素。从实践来看,目前长丰县“数字草莓”产业的专业人才发展仍有较大的缺口,囿于乡村数字化产业尚处于初期阶段,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懂技术、懂农业、懂经营”应用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首先,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在薪资待遇、发展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吸纳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劣势。此外,乡村拥有的数字化产业人才本就稀缺,由于缺乏数字人才的长效吸引与激励机制,乡村数字技术人才出现“数量少、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甚至出现人才“虹吸效应”,致使部分乡村技术人才外流。最后,乡村数字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农业人才、经营人才比列失调,甚至于出现数字技术与产业“两张皮”现象。同时,乡村产业中农民数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单一的数字获取能力和“领雁”人才的缺乏,抑制了数字技术赋能的推进和发展。

3.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矛盾

数字基础设施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前提和起搏器,也是乡村产业信息网络和数字冷链等正常运转的强力支撑。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8.8%[28],较之2021年仅提高1.2%。数字基础设施虽然在不断缩小,但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大影响了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总的来看,首先,数字基础设施受资金短缺及长期收益的高成本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落地。其次,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覆盖深度有限,尚不能满足交替更新的数字化设备和规模化应用的要求。最后,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水平较低,致使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折旧较快,乡村数字基础设置存量不足,导致要素无法下沉,抑制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

4.乡村产业与数据共享机制的矛盾

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拿出真数据,汇集大数据,聚成大平台。随着长丰县“数字草莓”产业的稳步发展,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体量急速膨胀,但因其“信息孤岛”“数字鸿沟”仍然存在,数据共享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互联互通难、资源共享难,形不成贯通的“数据流”,严重制约了长丰县乡村产业振兴进路。一方面,由于“数字草莓”产业各环节主体间的技术路线、接口标准、数据格式不一致,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致使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制约了数据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对数据的流通造成了困扰。另一方面,由于乡村产业发展对资金、劳动力等的需求多是碎片化的,农村地区在数据收集、流动、处理与加工等方面存在种种制约,数据共享体系特别是线上线下的数据融合共享体系不健全,数据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存在重重困难。此外,学界、政府部门以及乡村企业等分隔运转,相关数据难以高效共享,面临信息不对称、数据量和有效性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信息孤岛”困境。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策略

1.提升数字素养,破除守旧意识

农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主体,强化农民数字素养,调动其积极性是关键因素。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开展数字化产业培训,邀请数字产业专家开办讲座,加强对老一辈农民的知识普及、观念更新,塑造与时代变革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思想意识形态。同时,定期开展数字产业体验与观览活动,让农民真实体感参与到数字技术的应用中,亲身感知数字产业的实用性;定期介绍数字产业典型案例,破除传统的守旧思想,最大程度调动农民参与数字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长远来看,加强对新生代的思想培养,普及义务教务阶段的数字技术教育和数字化操作,破除数字技术在代际传递之间的断层,缩小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技术信息差距,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振兴上的有效赋能。

2.推动人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专业化的数字技术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对此,首先,要制定合理完善的长效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合理缩小因城乡待遇而引发的数字人才外流,提升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振兴的积极性、推动数字人才下乡。其次,要加大数字产业人才的培育,对群众进行针对性的数字技能培训与实践技能的运用培训,遵循数字产业人才特性,优化选与用的制度框架,搭建数字产业人才共享平台,以此广聚虚拟人才,实现乡村产业远程数字化操作与运营,积极推进长丰县数字产业人才孵化器建设,不断加强数字产业人才梯队建设。最后,县政府要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分类培训,以草莓产业为经营主体,对不同受众群体分类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以快速满足数字人才短缺现象,长远来看,要构建高校与乡村产业的数字人才帮扶机制,做好数字人才输送,持续深入高等教育专业与产业就业需求衔接,不断壮大乡村产业数字化人才队伍。

3.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要素下沉

完善基础设施是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前提,针对长丰草莓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困境,要以新基建为契机,补齐长丰县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为此,一是推动乡村产业基础设置全覆盖,保障乡村数字信息技术的可获得性,改善乡村产业的数字信息贫困,满足乡村产业基础设置正常需要的同时,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布局,满足产业规模化和集聚化的需求,破除产业发展的“接入鸿沟”。二是统筹乡村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薄弱地区进行分点布局,加大补短板力度,通过政府与市场协调配合的模式进驻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满足数字基础设施公共性的基础上,提高数字资源的配置率。三是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降低数字基础设施的折旧率。此外,要构建顺畅的数字要素流通和落地通道,加强乡村产业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加速数字化、数智化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

4.构建共享平台,提升数据变革保障力

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整合和扩充乡村产业数字资源要素,破除数字“孤岛”[29]。以共享包容的城乡要素双向循环渠道,构建城乡并联管理的数据共享平台,弥合传统的城乡产业服务供给的“分裂”问题,为乡村产业提供多样化、丰富的数字资源要素服务。首先,加强跨部门合作和资源整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深化合作,畅通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就多规融合、权责明晰、配套标准、监督程序等深化交流合作,着力破解“行政壁垒”“信息孤岛”等制度性掣肘,共同推动平台全链条数字化建设。其次,构建可靠、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下沉产业数字资源要素,推进“线上+线下”乡村产业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和贡献,促进乡村产业数字资源要素的丰富化和扩充。与产业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社会资源,扩大产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深度。通过开展合作项目、举办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活动等形式,促进城乡之间产业振兴实地操作的经验互动和共享。

猜你喜欢

长丰县草莓数字
雪山上的白凤凰
雪山上的白凤凰
答数字
草莓
长丰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查
数字看G20
空腹吃草莓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长丰县棉花缺硼症状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