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情况研究
2024-04-12李月华董玉华
李月华董玉华
(商丘市宁陵县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河南 商丘 476700)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牙齿硬组织出现进行性损伤,不仅对患者牙齿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根管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方法,虽能防止感染的蔓延,但因治疗时口腔长时处于打开状态,易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生。TMD 是颞下颌关节及颌面部肌肉疾病的总称,发病时会引发关节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可引起下颌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问题,严重可发生器质性改变[1]。因此,明确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的情况,分析影响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预防TMD 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明确牙体牙髓病患者经根管治疗后发生TMD 的情况,分析影响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后续制定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分析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在本院行根管治疗的11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牙体牙髓病;均为初发性牙体牙髓病;符合根管治疗指征,在本院接受并完成治疗;治疗后接受4 w 随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药物滥用史、抽烟酗酒史或吸毒史;合并口腔疱疹、牙齿外伤折裂等其他口腔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存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病史者;因自身其他原因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者。
患者中男51 例,女59 例;年龄48~65 岁,平均年龄52.81±1.61 岁;患牙位置:上颌54 例,下颌56 例。
1.2 方法
1.2.1 牙体牙髓病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诊断标准及分组方法
统计患者根管治疗后4 w 内的TMD 发生情况。TMD 诊断方法为:参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2]:患者下颌运动出现关节绞锁、开口型或开口度异常;患者开口或咀嚼运动时,关节区域肌群疼痛;患者下颌运动时关节有弹响。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或出现多种症状,即可判断为TMD。
根据治疗后TMD 发生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
1.2.2 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使用自制基线资料填写表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①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②可能的影响因素:患牙位置、牙位、持续张口时间、偏侧咀嚼、饮食习惯、安式错颌分类(Ⅰ类、Ⅱ类、Ⅲ类,Ⅰ类:牙尖与下面磨牙的夹沟上刚好吻合,Ⅱ类:夹尖在牙沟前方,牙齿不齐,Ⅲ类:夹尖在夹沟后方)、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3]评分,包括紧张感与失控感2 个维度,共分为14 个条目,每个条目为“从不、偶尔、有时、时常、总是”5 个选项,采用1-5 分5 级评分法,总分14-70分,CPSS 评分越高则表明牙体牙髓病患者压力越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3.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间数据独立样本t 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率
110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均完成4 周的随访调查,查阅资料发现,共有35 例患者发生TMD,发生率为31.82%(35/110)。
2.2 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单因素分析
发生组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时间>1 h、偏侧咀嚼及CPSS 评分占比均较未发生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的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3 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的影响因 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根据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术后TMD 发生情况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将初步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牙位、持续张口时间、偏侧咀嚼、CPSS 评分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赋值说明见表2)。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建立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时间>1 h、偏侧咀嚼、CPSS 评分高均为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发生TMD 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根管治疗是常用治疗方法,虽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但在治疗后会有TMD 风险。TMD 是颞下颌关节及颌面部肌肉疾病的总称,发病时会引发关节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TMD 发生率为31.82%,可见其发生率较高,故而找到可能的影响因素较为关键。本研究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时间>1 h、偏侧咀嚼、CPSS 评分高为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发生TMD 的主要因素。逐一分析其原因,①性别:因女性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较高,在相同根管治疗下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增加TMD 发生。对此,建议密切观察女性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治疗后的效果,以降低女性牙体牙髓病患者TMD 发生。②第二磨牙:第二磨牙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患者扩大张口度及延长张口时间,而长时间的力量作用易增加关节疼痛,提高TMD 发生率[4]。对此,建议临床密切关注第二磨牙发生病变患者,及时指导患者缩小张口度,从而降低TMD 发生。③持续张口时间:根管治疗过程中,患者因持续张开口腔,咀嚼肌及关节韧带出现痉挛,导致咬肌、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增加TMD 发生。对此,建议临床人员对于张口时间较久的患者,通过微微按摩咀嚼肌,缓解肌肉痉挛的现象,降低TMD 发生。④偏侧咀嚼:长期的偏侧咀嚼,可破坏咬合-肌肉-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造成下颌骨发育不对称,引发咀嚼肌、关节区出现疼痛、痉挛,增加TMD 发生[5]。对此,建议临床工作者开展知识讲座,告知患者偏侧咀嚼的危害,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减少TMD 的发生。⑤CPSS评分:CPSS 评分高的牙体牙髓病患者精神压力相对较大,较大的精神压力不仅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引起咀嚼肌痉挛;还可影响患者的脑部循环,进而加重TMD 症状。对此,建议临床工作者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就诊时进行压力评估,并通过恢复较好的案例调节压力较大患者心力状态,降低TMD 发生。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病患者经根管治疗后,发生TMD 风险高,可能与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时间>1 h、偏侧咀嚼、CPSS 评分高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