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4-04-12李欢尹冬琴徐文慧温晓芳
李欢尹冬琴 徐文慧 温晓芳
(上饶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西 上饶 33400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多发生于早产儿,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欧美等国家的新生儿 NEC 的发病率为0.07%~0.10%,其中早产儿的占比高达90.0%,而我国早产儿NEC 发病率也达到了5.6%。NEC 可引起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梗阻,甚至肠穿孔,病死率极高[1];且即使经规范诊治后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后遗症,为患儿生长发育、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影响[3]。因此,对新生儿应尽快开始NEC 预防性治疗[2]。但当前NEC 的病因至今尚未有具体的研究报道,但研究普遍认同肠道微生态失调是NEC 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其根据生态学原理,由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作而成。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群生长、抑制对宿主有害的病菌的生长繁殖,但其对新生儿NEC 的预防作用尚且存在较多争议,加之其最佳剂量、给药时间等也暂时未讨论出统一标准,因此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NEC的预防作用仍有探究空间[4,5]。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NEC 的预防效果,为微生态制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 年7 月至2023 年8 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 例早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分娩的早产新生儿,胎龄<36 w;临床资料完善能满足本次研究需求。排除标准:先天性畸形患儿;先天性免疫缺陷者;重度窒息或存在代谢疾病患儿;存在其他可能引起便血、腹泻的疾病。所有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男27 例,女20 例;出生日龄13.28±2.29 d;胎龄30.29±2.75 w;出生体重1874.39±202.39 g。观察组男17 例,女16例;出生日龄13.42±2.17 d;胎龄31.46±2.81 w;出生体重1901.45±198.28 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治疗,包括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微生态制剂治疗(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温开水或奶液送服,若患儿为鼻饲喂养,则经鼻饲给药,1 天3 次,1 次2 包,每克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直至患儿出院。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儿的NEC 患病率及手术率
分别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NEC 发病率,并按照Bell 进行分期(Ⅰ/Ⅱ/Ⅲ),同时记录患儿手术治疗的例数。
1.3.2 营养状况
治疗前、治疗后静脉取血8 mL,4℃离心15-30 min(离心速度10000 r·min-1),使用速率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试剂盒购自德国Roche Diagnostics GmbH 公司。
1.3.3 肠道菌群的变化
治疗前后取新鲜的粪便作为标本,按照张秀荣[8]的方法进行涂片、固定、改良、革兰染色及镜检,每个样本选取3 个视野(10×1000)倍的细菌总数,分别计算并统计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
1.3.4 胃肠道激素水平
治疗前、治疗后静脉取血8 mL,4℃离心20 min(离心速度10000 r·min-1),采用放免试剂盒(深圳晶美)检测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
1.3.5 喂养情况
收集并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和喂养量达100 mL·d-1 及mL·d-1的时间。
1.3.6 治疗结局
记录两组治疗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率(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NEC 患病率及手术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NEC 发病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P<0.05),两组患儿的NEC 分期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NEC 患病率及手术率比较(n( %))
2.2 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b、PA 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SD)
表2 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菌群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杆菌总数、细菌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杆球菌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SD)
表3 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4 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胃肠道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比较(±SD)
表4 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比较(±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5 治疗前后喂养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PN 时间、喂养量达100 ml·d-1的时间、喂养量达150 mL·d-1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喂养情况比较(±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6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相对对照组患儿较快(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SD)
表6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NEC 发病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虽两组患儿的NEC 分期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异,但仍提示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早产儿患病方面可以起到有效作用。分析原因为:微生态制剂对患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反应性有着增强作用,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可以预防病菌及其产物通过患儿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患儿的健康水平,降低NEC 的发病率,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6-9]。研究认为微生态制剂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早产儿NEC 的发生,促进患儿健康发育[10]。研究还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前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的Alb、PA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早产儿肠道尚未发育成熟,未建立完善的肠道粘膜屏障,高渗食物喂养可能会损害早产儿的肠道粘膜。微生物制剂是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促进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成熟,对人体具有免疫、营养、调整等生物活动[11,12]。
有研究认为口服益生菌可有效改善NEC 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3]。研究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菌群分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两组菌群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杆球菌分布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制成的活菌制剂可以改善宿主微生态失调的状况,使宿主的微生态趋于稳定。
本研究所使用的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活菌为主体微生态制剂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改善宿主特定部位的微生态失调的状况并对其他生理活性功能产生增幅[14]。两组患儿的胃肠道激素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较大差异,而观察组的胃肠道激素水平在治疗后有明显提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胃肠道激素水平,这提示着微生态制剂可提高NEC 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分析原因:胃泌素主要由G 细胞分泌,其具有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胃动素是一种消化道激素,其可以促进胃肠运动,提高胃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运输速率。本研究结果中,体质量较低的早产儿的在微生态制剂治疗后,喂养时间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这与李兵飞等[16]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NEC 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预防作用,能够稳定新生儿肠道菌群,提高肠道激素水平,有助于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可以缩短患儿的喂养时间,减少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