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策略探赜

2024-04-12蔡圳阳陈志永周驿然王德志李周徐国富李劲风

高教学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双一流研究生

蔡圳阳 陈志永 周驿然 王德志 李周 徐国富 李劲风

摘  要:研究生是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学风建设成效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战略的根本保障、建设创新型科技智造国家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我国“双一流”高校与学科的先决条件、推进改革性培养方案重构的力量支撑和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思想疫苗。然而当前研究生学风建设依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导致研究生学风建设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通过完善招考制度与培养方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导师师德师风、规范学风建设制度和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策略构建多维度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有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风建设;研究生;“双一流”建设;学术道德;策略探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030-05

Abstract: Postgraduates are an important reserve force to build a powerfu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untry and an innovative country in the new era. 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study style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an innovative and intelligent coun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erequisite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in our country, the strength support of promot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formative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ideological vaccine to prevent the anomie of postgraduates' academic ethic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s' study style. As a resul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s' study style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By using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recruitment system and training program,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thics and style of teachers, standardizing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study style and creating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to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styl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training.

Keyword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postgraduat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cademic morality; strategy exploration

近年來,党和国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科教强国的重大部署,提出统筹推进“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知识财富社会的构建也呼唤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与实践,而研究生是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源泉。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学风建设是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的前提保障。研究生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的育人环境和科研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发展趋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新时代呼唤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新青年,因此持续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研究生教育应该把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风教风建设作为助推器,把爱国敬业与科学奉献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航向,大力推进多层次的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  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战略的根本保障

研究生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在研究生成长成才阶段,建立严谨治学的学术道德准则对研究生思想建设有重要的内化作用。为响应科教改革的趋向化发展形势,研究生培养应着重以创新作为“压力点”,重点培训和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锤炼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优良的学风和端正的学术道德是助推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和思想价值观念完善的关键内核。卓越的学术突破需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科研储备力量的可持续累积和研究型人力资源的本质提升需要风清气正的学风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因此,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科研精英、研究型人力资源的主阵地,加强学风建设、涵养浩然正气是当前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战略的当务之急[2]。

(二)  建设创新型科技智造国家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全球科技竞争与技术革命促使市场发展由传统工业逐渐向知识经济产业转型变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名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掌握航舵。新时代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提高育人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研究生作为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的人才后备军,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严谨有效的学风建设是培养科技智造人才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

(三)  加快建设我国“双一流”高校与学科的先决条件

高校“双一流”建设要以产出一流成果作为必备条件,一所好的大学在向社会贡献文明和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向社会输送科技和生产力[3]。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将自身建设发展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来考量,着力解决國家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战略性问题,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参与者。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学风为高校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驱动人才、战略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才俊及高素质创新团队提供了教育保障,使高校研究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四)  推进改革性培养方案重构的力量支撑

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近二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扩张,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分别约为12万人、53.4万人和110.7万人。在研究生数量快速膨胀的同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日渐丰富,常见培养模式包括学术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直博、硕博连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委托培养,以及农村学校师资计划、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等一系列专项研究生,尤其是2009年全国正式大规模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2017年非全日制招生开始纳入统考,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发生很多新变化。在研究生数量增加、培养模式多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很多高校的基层学院仍然停留在老一套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不同培养模式认知不深、实践资源不足、分类管理难度大,加之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多且往往忽视了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导致以专业型研究生为代表的改革性培养方案难以落实,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社会实践、学术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缺乏有效指导,间接导致研究生学风建设难度大。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单一性导致研究生培养存在同质化、理论化倾向,缺少创新实践型人才,亟待优化重构研究生改革性培养方案。

(五)  预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思想疫苗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曾出现了“唯论文”“唯影响因子”等单一化的不良评价导向,间接促使研究生学术不端和道德失范事件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进程,降低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力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不仅可使高校更加重视研究生学术视野拓展、科研能力提升和综合能力锻炼,也可以提前激发研究生的自驱力与原动力,形成研究生自我约束、相互促进的氛围,共同念好学术诚信的“紧箍咒”。因此,推动研究生学风建设可以成为预防学术不端事件频发的一剂思想疫苗,有助于督促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抱负,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起到重要导向作用[4]。

二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  当前学风建设的现实困境与难点

1  部分研究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进修动机功利化

部分研究生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且进修动机大多趋向于获得就业的“加分项”。在导师指导不细致的情况下,很多研究生阶段性学习规划框架模糊、创新实践意识淡薄、投入学术研究的时间成本及科研成果奉献度不高,对自我约束与目标要求不够高。总体看来,研究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注重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的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感是否被及时满足,对于一些公共事务往往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2  部分研究生科研任务压力大,朋辈竞争影响深

研究生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承担科研任务的主力军,在完成学业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研究生还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课题项目任务。随着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各高校和科研院对授予学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往往要求其在SCI、CSSCI或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或多篇学术论文方可毕业。由于奖、助学金名额有限或实验设备紧缺,毕业压力激增和朋辈竞争加剧,导致篡改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风气萌生,这种学术不端风气蔓延会导致错误观念的恶性循环,且风气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彻底纠正扭转。与此同时,社会对道德失范现象容忍度的降低同样慢性腐蚀着校园文化,影响学术氛围。

3  部分研究生导师师德垂范效果弱,责任机制不健全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导师与学生配比失衡,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的情况已然非常普遍。导师除授课、科研外,细致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具体情况成为一项考验教师精力、责任心与师德师风的艰巨工作,而研究生触犯学术道德底线、违反学术诚信规范相关案例往往具有隐蔽性,因此,如导师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很难准确把控、严格监督其所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与质量。部分导师在外兼职,时间和精力上相对分散,很难给予学生系统的学术指导和道德教育。当然,还存在极少部分导师自己也未能专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自身学术道德薄弱,率先垂范效果较差。还有部分导师对自身岗位职责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其忽视了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4  部分研究生考核管理制度松,道德失范成本低

现行研究生过程评价和考核相对宽松,严格的过程管理能确保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遵守学术准则。而从目前情况看,各高等院校现多实行导师培养制,一对多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落实过程评价管理制度,无法弥补目标管理的缺陷,很难做到全过程监督,这导致高校对研究生缺少约束力。课程考核过于宽松造成研究生学习懈怠,且大多数高校及研究院所实行的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惩处制度存在缺陷和漏洞,学术不端和道德失范成本低,缺乏对现行条文政策的高效执行,在侥幸心理的驱动和低成本惩戒的权衡下,部分缺少学术道德和诚信规范意识的研究生意图“火中取栗”。

5  部分研究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组织纪律涣散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社会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冲击和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借鉴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日趋层次化,整个社会风气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研究生心浮气躁,学习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追求的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学习的结果,即只求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在乎科研成果的价值。部分研究生缺乏踏实严谨、深入钻研的学术精神,组织纪律涣散松弛,团队凝聚力不足。

(二)  学风建设困境的内因探究

1  部分研究生缺乏科研兴趣,专业思想淡薄

科研志趣是学术研究的精神魅力,潜心钻研、力戒浮躁的伟大胸襟是科研精英探索真理大海的航向标[5],专业思想是指引科研工作者求真务实地开拓学术疆域的指南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论调只会亵渎学术净土,高素质人才若想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突破学术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理想责任和社会担当作为依托。研究生缺乏对真理探索的渴望,丧失了对科研事业的追求,再谈实现科技强国的爱国理想就是叶公好龙,不自量力了。

2  部分研究生诚信意识薄弱,科学精神缺失

许多因素是研究生追名逐利的诱因,这些原因导致部分研究生诚信意识淡薄。现今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多以量化考核为主,高校学术成果数量、质量匹配不均衡的现状破坏了竞争的公平,以量取胜的不良竞争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对科研规范的重视程度,使得部分研究生缺乏科学素养,反映在日常学习中就是忽略了对专业书籍的研读、不按时完成课题任务、考前临时抱佛脚甚至考试时投机取巧徇私舞弊;在论文成果上,同样也缺少诚信意识,抄袭、剽窃、吞并和篡改他人科研成果时有发生;在团队合作上,伪造篡改数据、捏造事实,未经他人允许,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等不尊重学术共同体的事件不在少数。

3  部分研究生导师欠缺典型示范,权责模糊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导师的言传身教是研究生培养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的第一途径。研究生不仅要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还要注重身边学风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导师作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航人和指挥家,也要明确教师职责,强化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意识,尤其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制。

4  部分研究生课题组学术氛围低迷,团队凝聚力差

研究生课题组学术氛围具有价值导向、陶冶情操、心理建构、行为约束、集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作用。低迷的学术氛围无法促进学科交融,阻碍了研究生在研究团队里充分沟通合作、交换学术信息、规范科研行为、利用学科资源推动科研创新等,实现学术突破也就成为痴人说梦。良好的团队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科研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理想,最终有利于逐步完善新时代研究生学风建设。

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策略探赜

(一)  完善遴选招考机制和筛选淘汰制度

一是探索以考察学生学术兴趣及能力为核心的遴选招考制度。研究生招考时除衡量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外,可探索增設考察研究生学术兴趣、专业能力和研究成果的招考步骤。严格控制研究生入学条件,选拔有较强科研实践潜力和有浓厚科研实践兴趣的考生。二是探索以考核实践自主及创新为要点的过程评价机制。可借鉴国外研究生淘汰机制的经验,加大过程监督力度,将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阶段性考核落实落细,做到严考核、严把关、全过程指导,并通过课程考查和资格审核方式适当淘汰极少数不合格的学生,保证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素质足以完成繁重的学术任务和课题项目,避免研究生因无法应对科研压力而选择步入歧途的事件发生。

(二)  加强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增加学术规范教育课程设置。前期课程设置对研究生后期的科研实践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开设学术诚信与规范课程、论文撰写规范课程、文献检索课程和论文发表规范课程等基础课程。同时组织专家教授编撰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学习读本,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章程制度,提高学生防微杜渐的意识。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学校先后编写了《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警示案例选编》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自学读本》。案例选编精选了校内外经典学术腐败案例,随录取通知书寄发新生,极大延伸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入学前就树立学术诚信的理念[6]。二是推进生涯指导及就业培训。借助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研究生提供就业应聘渠道,组织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就业招聘服务大会、创新创业夏令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三是扎实开展学风教育宣讲活动。首先是加强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推动学风建设,如每年邀请知名专家为研究生作学术道德相关的报告,全校统一举办一场新生学术规范知识考试,组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相关知识竞赛,确保学风教育工作全覆盖。其次是开展网络平台搭建,逐步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学风定位的品牌活动。四是组织跨学科学术交流项目,通过系列科研讲座、名师讲坛、主题沙龙及学科创新作品等活动,培养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加强了研究生科研工作基本软件应用培训、资料检索与查阅培训、论文撰写与投稿等科研能力,让研究生有兴趣、有能力做好科研工作。

(三)  加强导师一岗双责与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强化导师一岗双责意识。首先,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在校学习,还应承担相应的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义务。其次,在其指导的学生违反学术规范后,导师也要受到相应处罚,为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首问责任制和失范倒查制,要规范导师教学行为,防止各负责人员推诿扯皮。最后,开展导师师德师风提升课程,加大对研究生导师集中培训的次数与力度,组织导师参与学风经验分享会。二是促进先进典范标榜示范作用。鼓励导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深化健全导师同步影响机制,加强优秀导师的评选与表彰。定期举办“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评比、“研究生导师感人故事”征文、“优秀导师队伍”表彰大会等,使导师在教导学生提高学术道德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三是高度重视师德示范工作,强化培养导师衔接关联岗位意识。研究生导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定期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如课题组学术交流例会、导师教书育人工作交流会、师生队伍课外建设等,摒弃师生交往相处中的封建家长风尚,鼓励研究生导师积极了解学校动态,主动组织学术讨论。

(四)  完善学术惩戒制度及学风激励制度

一是健全重典惩戒制度。继续运用检测系统对通过答辩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最终稿进行全面检测,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学位论文内容的重复性进行对比。以系统检测结果和专家盲审意见作为判断依据,一经核实,立即对学位论文作假者进行处罚,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对已获得学位的人员一经发现,三年内不接受其学位申请[7],在学校官网上公开通报批评,且追究导师的责任,对导师岗位资格进行重新考核。二是推进政策有效执行。通过开展自纠自查活动旨在发现自身问题,开展学术规范知识竞赛、诚信承诺签名、研究生骨干培训等活动推进政策执行。三是完善奖助学金制度。要制定全面的奖助学金政策,综合考虑研究生在校表现与实践成果,避免单一的“唯论文”评价体系。同时根据实施准则,分梯度提高研究生科研经费和生活补助,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避免因兼职等客观原因破环学风建设。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科教师邀请合作企业或校友来校设立奖助学金,增加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名额和额度,提高研究生参与各类科研实践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果的动力。

(五)  营造良好学风建设氛圍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风建设的核心,高校学术氛围是学风文化建设的综合和提炼[8],也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层次,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新时代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学风好坏的重要指标。首先,要营造以“学科交融,师生互动”的学术研讨论坛文化,如研究生论坛、知名校友论坛、导师论坛和学院党支部论坛等,倡导交叉学科沟通交融,拓宽了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思想的碰撞与激荡;其次,以党支部、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和课题组作为重要载体,鼓励扶持学习型党支部、服务型研究生会、理论学习型社团和团结型课题组建设,积极倡导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其三,组织研究生定期参与读书会或学术研讨会,就学术前沿、学术经典、社会热点进行畅谈和交流;另外,搭建远程教学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如校园网站、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设“名师领航”“国奖风采”“科学前沿”等模块,以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信息网络平台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学风建设,传递新时代正能量;最后,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诚信工程”,推动诚信建设,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让良好的诚信准则成为研究生评奖评优和应聘企事业单位时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N].人民日报,2020-07-30.

[2] 王福全.新时期研究生学风建设机制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4):89-91.

[3] 马廷奇,郑政捷.大学学科治理:逻辑意蕴、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0):22-27.

[4] 程翠玉.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0):29-32.

[5] 江新华.学术道德的本质、失范与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6] 黄磊,王英国,闫亮亮.以宣讲教育推动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4(6):48-50.

[7] 肖健,黄继滔.研究生学术不端惩罚的价值定位与实践向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3):27-31.

[8] 李建华.立德树人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双一流研究生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