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的影响
2024-04-11邱佳佳黄丽陈延珑
邱佳佳,黄丽,陈延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泉州 362000
临床上,支气管扩张多因支气管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而破坏掉支气管管壁弹性,会有反复性咯血和大量脓痰的情况出现在咳嗽时,通常接近一半的患者出现咯血的情况,且其发病率在近些年不断上升,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同时又因疾病等的作用极易反复多次咯血,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疾病预后产生过分担心的情况,不利于临床治疗[2]。常规护理无法予以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所以在针对性干预时要联合心理护理的方式,以便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心理,促进疾病的快速恢复。基于此,文章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100 例为观察对象,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100 例为观察对象,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不同干预对策将患者细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均是50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18 例,年龄55~83 岁,平均(67.25±1.33)岁;观察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56~84 岁,平均(67.28±1.3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因支气管扩张发生咯血;无其他疾病对本研究干扰;不伴随药物过敏史;充分履行知情权;患者及家属支持本研究;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诊断标准[3]。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2 排除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伴随精神症状;伴随造血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避免剧烈的运动,尽量卧床休息,少量咯血,给予补液止血处理。如果出现大咯血,一次咯血量超过200 ml,要积极地进行抢救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侧卧位。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支气管镜下进行止血处理;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抗感染处理,并耐心解答恢复中需注意的问题。患者住院期间均开展护理工作。
1.3.2 观察组 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①心理评估。在入院时统一评估患者当下实际的心理状态,通过倾听了解患者的顾虑。同时在具体实施护理时,应当召集相关专家团队评估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并进行等级划分,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为标准,或者是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和评分,按照不同患者的心理等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对策。②组建小组。以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组员,护士长担任组长。③针对性疏导。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为促使好其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病症,需耐心讲解当前临床上主要结合患者病症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关治疗;同时为有效实现转移自身注意力的目的,需在此过程中告知患者疾病恢复时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同时可予以患者鼓励,引导家属或朋友等加深和患者的沟通,建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通过引导,转移其注意力,并正确疏导其心理压力。另外,要告知患者近些年疾病治疗成功率,通过数据说话,做最有力的证据,实施心理安抚,以典型案例为依托,促进治疗、护理工作有序开展。④鼓励患者交流。当条件允许时可引导彼此之间加强沟通,通过彼此支撑改善负面情绪。在和患者交流时要促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在此过程中传达积极向上的认知观念,以便患者深刻感受积极正面心理暗示。⑤健康教育。在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具体实施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应当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临床治疗方式,关注发生不良情绪后的改善效果,避免发生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支气管扩张咯血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认真宣教,以便患者可以全面化、多层次了解自己的病症的基础上做到从容应对;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各种注意事项等,从而排解其抵触情绪,提升护理总有效率,有效增强其治疗时的依从性。⑥给予充足关心。为促使患者感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需从饮食质量、运动康复、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等层面出发实施人文关怀,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
1.4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一周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①心理状态评分[4]:在临床上依据分数不同划分成不同等级。分值下降,显示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界值为50 分。轻度:50~59 分。中度:60~69 分。重度:高于69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界值为53 分。轻度、中度、重度:53~62 分、63~72 分、高于73 分。②生活质量评分[5]:根据健康调查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定。本研究主要选取8 个维度中的4 个进行研究,即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各维度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6-7]:本院自制问卷,非常满意:80~100 分,一般满意:60~80 分,不满意:0~60 分,3 项标准(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即本研究中共发放100 份问卷,回收100 份,10 小项共100 分。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3.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组间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SAS、SDS 评分 护理前,两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SAS、SDS评分(分)
2.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分析观察护理满意度 [例(%)]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存在促使患者产生较大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临床治疗时应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以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保障其恢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水平[8-9]。又因为支气管扩张咯血突然出现从而造成患者发生不安、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明确的不良心理表现,如若症状较为严重但是不予以及时干预,将可能造成患者窒息的发生,出现喉头痉挛或呼吸道阻塞等症状。常规护理适合于所有疾病患者,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缺乏针对性,患者的满意度较低,不利于疾病的远期预后,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特殊的心理予以有效、合理,极具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同本研究中对照组不良心理评分对比观察,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更低,由此可证实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后,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和对照组比较,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数据显示,观察组均提升,由此可证实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一旦发病后,要做好自我干预,第一时间取平卧位,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从而排出其口中多余的残血,此时护理人员要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如若还伴随呼吸困难等不良表现,可按照其不良表现的情况,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并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来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同时,负压吸引装置还能将呼吸道中多余的血液吸出。护理人员为更好稳定其情绪,为促使患者认识治疗的保障性,需认真讲解成功治疗的典型案例;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以便能够取得其信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常规临床护理忽略了患者在临床中的具体感受,反而是过分关注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而其心理状态和实际体验等,也伴随医疗观念转变而受到重视,促使患者实现身体、心理健康同步发展。提示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情绪。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同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护理满意率34 例(68.00%)比较,观察组48 例(96.00%)更高,由此可证实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水平提升。予以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心理干预,可确保治疗和护理流程顺利实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心理护理的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方式之后,可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正确疏导其不良心理情绪,提示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安全性更高,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于君(2017年)[10],得出甲组的护理满意度39 例(98.31%)高于乙组的29 例(80.56%),同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焦虑、抑郁等方面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产生的作用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水平,适合推广。